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析

时间:2022-10-20 01:15:34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析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中学环境教育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过程。其中在相关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技能及环境道德教育的渗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途径。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十一五”期间报道,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而今,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同年,广州钟落潭 41人中毒 呕吐、胸闷、手指发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状饮用水受到工业污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造成。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充分说明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环境教育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认识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一、在化学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苏教版必修1专题四中做了系统性的介绍。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结合当地生活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二氧化硫的特性讲解“硫酸型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还可引起另一严重的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及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进而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产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要,更加深了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在进行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实验时,组织学生探讨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的改进,以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或者引导学生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替代品进行微型实验。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开展一些有益的化学课外环保实验,如开展“CO的毒性实验”、“香烟中有害物质的检验”等,可以使学生联系社会,结合生活,在实验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性质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下一篇: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