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调查报告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02 01:13:22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调查报告及应对策略

摘 要:实施探究性实验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问题。本文通过对临汾市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客观总结了高一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所存在的问题。对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精心组织,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率;创设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主动探究;应对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新课改的需要和探究性实验本身的优势,探究性实验被作为开展高中化学实验科目的首选。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求实验者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好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优良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临汾市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对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应对性策略。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验证性实验过多,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严重失衡

许多学校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则是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标准。

探究性实验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 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操作或实验活动。

验证性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前,通常由老师把实验的原理、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告知学生,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实验仅仅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但同时暴露了一些弊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因为预先知道了实验结果,因此会把实验结果向"正确"结果上靠。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不同的实验现象被视为是错误的,这违背了实验要求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违背的实验的意义--探求新事物、新现象,同时也扼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

这与过去我国侧重于把实验只作为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实验技能的工具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另外一些学校,有的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甚至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由于现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考试中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成绩未必差。尽管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核,但考核的内容都是笔试部分的,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应对纸上实验题的解答思维、步骤、技巧的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了解学生对化学探究性实验的了解程度、兴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究有关化学探究性实验的一些新的活动方法,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培养其主动探究的能力。方法:制定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老师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对象、范围及结果归纳

调查范围是临汾市高一的15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 1160份有效问卷。据调查结果显示:①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占 68%,不了解的占32%;②对化学探究性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占 82%,兴趣一般的占7%,没有兴趣的占11%;③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中,喜欢实验的占 75%,喜欢小组讨论的占 10%,喜欢师生合作探究的占15%;④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占 87%,不想的占 5% ,无所谓的占 8%;⑤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老师指导的占 83%,自己分析解决的占 8%,忽略问题继续做的占 4 %,干脆不做的占 5%;

五、问卷调查结果的应对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中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明显的实验现象给予他们很大的喜悦,从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可以达到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的效果,因此,我们说成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性实验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以生为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完成结果分析,这样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实验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探究欲。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探究性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大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完成结果分析。

(二)精心组织,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率

有些老师觉得做探究性实验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没能掌握到知识。其实,我们通过精心的组织是可以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率的。例如AI(OH)3的制取,通常强调A1 (OH)3必须用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制得,不能用强碱,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可设计两组对比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实验一:在分别盛有少量氨水与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A12(S04)3溶液至过量。实验二:在分别盛有少量A12(S04)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氨水与NaOH溶液至过量。先让学生推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之后再用实验验证。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用铝盐加强碱反应也可制取A1 (OH)3,但要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通过老师引导的这种对比、分析的情境,学生会比较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创设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有自由,若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学生对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实验方案,即使学生提出的有些方案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的精神。例如: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主要试剂是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 FeSO4溶液、铁粉、KSCN溶液。可以选择其它试剂。这样有的同学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一些假设,以Fe2+ Fe3+为例,同学们认为,这一转变过程中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可以用新制氯水或双氧水。然后让学生们大胆地按照这些思路去设计实验,并分析和评价方案。

六、结论和思考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探究并不是非常了解;实验中,每当遇到问题,首先还是想让老师去指导解决,缺乏自我探究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些学生可能因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缺乏,会出现一些错误,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责怪学生,应给予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能顺利地、科学地完成实验任务。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健生,等.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教育,2003,(5).

[3].陈心忠.主题探究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化学教学,2006,(4).

[4].郝瑞锋,等.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作者简介:杨志宏(1987.2-),女,山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级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及猜想 下一篇:探析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行政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