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对称结构及其句法功能

时间:2022-10-20 05:57:45

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对称结构及其句法功能

摘要:对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格式,其句法形式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该结构多由两个并列的语法单位(包括词和短语)组成,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且大部分对称结构中的词或语素彼此之前关系密切,可构成近义、类义或反义,一般都会同时出现,此外,有的对称结构是顺承、转折、因果等关系。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由来和定义出发,对现代汉语对称和对举、并列结构加以辨析,继而探讨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以期为更好地研究汉语的特点及发展略尽绵力。

关键词:现代汉语 对称结构 句法功能

引言

对称结构大量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它的结构和意义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句法形式表现为多样性,结构内部组成部分具有对应性,句法规则具有灵活性,音乐节奏具有趋同性。而从对称结构的语义性质来区分,又分为加合性对称结构和融合性对称结构两种类型。加合性对称结构的语义是组成成分语义的相加,而合性对称结构的语义除了有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同时还融合出了新的语义在里面。而从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上又分为范畴化与非范畴化,范畴化的对称结构可以独立成为一句,组成结构成分性质和其功能基本一致;而非范畴化的对称结构在组成结构成分性质与其功能方面是不一致的。比如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名词性结构往往能充当状语、动词性结构能充当定语。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由来和定义出发,对现代汉语对称和对举、并列结构加以辨析,继而探讨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以期为更好地研究汉语的特点及发展略尽绵力。

一、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由来和定义

对称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奇妙有趣而又非常普遍的现象。好比镶嵌天际的恒星、火星、金星呈球状对称,以及人的五官和四肢都有其对称性,这些对称往往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而在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着一种对称格式,如汉字结构上的平衡对称和局部对称 ,如 “黄”“杜” 等字。在1999年,黄希庭就在《心理科学》当年第3期发表结构对称性汉语成语的认知研究,开辟的汉字认知方面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经过研究,他证明了:汉字与成语识别都具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性效应,识别结构对称性汉字和结构对称性成语的加工明显快于非对称性汉字与成语;成语再认的反应时也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性效应。2000年,时高尚仁也指出:对称性是最常见的视空知觉的基本现象,他还简单地列举了 “亚”“卒”和“申”等汉字。就广义的对称而言,汉字在结构上有平衡对称和局部对称 ,如“黄” “杜” 等字 。后来经过发展,对称性具体细分为镜象对称、中央对称和轴对称 。

而从结构上认识对称格式,它们通常是由两个并列的语法单位构成(包括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单位),并且具有单位结构相同,也就是它的构形笔画或者部件以某个线为轴相互折叠后或者是平移后可以左右,抑或者是上下重叠 (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 ,表现出冗余信息或重复的视觉信息。同时结构对称还有字数相等的特点,这样就非结构对称汉字。而从字义上来看,他们在对称结构上最少有一对能够构成近义、反义或者是类义的语素或者词语,它们同时出现,而相互关系密切。另外还有少部分对称结构,他们的意义是转折、顺承或因果等词义关系。如近义汉语对策结构:黎民百姓;暴风骤雨;抱残守缺;有恩报恩,有德报德;家喻户晓等。反义汉语对策结构:天南地北;干一阵湿一阵;深一脚浅一脚;没日没夜等。类义汉语对策结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地大物博;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等。因果关系的汉语对策结构:鼻不闻,心不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舌不尝,心不厌等。假设汉语对策结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顺承汉语对策结构:活到老,学到老。以及转折汉语对策结构: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二、现代汉语对称和对举、并列结构的辨析

(一)现代汉语对称和对举结构的辨析

对举结构和对称结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国内也没有学者对两者进行系统地研究过,而且因为分析的角度和范围不同使得认识也不一样。如果从字面上区分,差别是“称”与“举”两字的不同。从字义上就可以理解为,“对称”就是把两部分的形式完全对应性而来概括的,而“对举”则是把两部分对应列举来概括的。而“对举”的可以不对称,例如:大了不好,小了也不行;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你有理,我也有理等对举结构。对举结构是前后两部分相对列举,由两个字数相等或相近、结构一致、语义相同或相反相关的词组或语句,在汉语里是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对举结构的特点是对举结构的两个部分通常是字数相同,结构方式一样,而且相对应的词语 A和 B多为类义词、同义词或反义词,有时甚至是同一个词 (如主宾同形、主谓同形现象) 。“对称结构”在形式上则是一种对称结构,而运用了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复句和语篇结构的对称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而“对举”是前后两部分相对列举,它包含一部分前后对称的结构,不同的是他们在形式上没有要求严格的“对称”。例如兰宾汉在《“A 不 AB” 正反对举式初探》一文中把“A 不 AB”看成正反对举式,其实这里说的本质上就是“AB 不 AB”格式的省略,从形式上看也是 “AB”和“不 AB”的并列对举,而两部分的前后并不对称。

(二)现代汉语对称和并列结构的辨析

并列结构一词开始见于赵元任的《国语入门》,而在后来的汉语研究中,该词逐渐被并列短语代替了。现在基本上没有语法著作直接对并列短语的界定进行理论阐述,通常都是间接地与其他概念讨论时进行研究。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或数量词组合而成,中间没有支配、修饰、限制等关系,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从结构上分析,对称结构与并列短语基本相同,而从意义上分析,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可以扩展,没有修饰、项数没有限制,项数之间也可以调换顺序或者单独拆开来使用,具有近义、反义或类义关系。而对称结构具有并列短语的近义、反义和类义的关系外,还有因果、转折、顺承和假设等意义关系。但是大多数对称结构又局限于两项,他们不能扩展,通常还不能掉换项数之间的顺序,也不能拆开两项来使用,不然句意就会不完整。如:并列短语可以说“又欢乐又开心”,也可以说“又开心又雀跃”,可以把它扩展成“又欢乐又开心又雀跃”, 并列短语在扩展后仍是并列短语。而对称结构可以是并列短语,但是不能随意扩展,如:手舞足蹈,就不能像并列短语那样说成是足蹈手舞。原因是对称结构多是一些长久生活里约定俗成的成语习语惯用语,而并列短语各有其独立的意义,而且每一项都是实指,整个并列短语的意义也就是每一项意义的总和,所以可以调换顺序。

语法功能上不一样,并列短语语法功能与各部分组成的语法功能相同。而对称结构语法功能则与组成部分不一样。如:“有钱有势有地位”,这是一个由三个动宾短语构成,语法功能是谓词性,如果改成:“他也有钱有势有地位”。那么在文中就充当了谓语。而在对称结构中,吃一堑,长一智,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而它的语法功能则可以表现为名词形式。如:“吃一堑,长一智是非常具有道理。”

三、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

(一)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

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是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是否能独立成句,包括独立成句和不独立成句的。二是构成的成分性质和功能上是不是一致,包括:结构成分性质和功能相同的,和结构成分性质和功能不相同的。比如相同的由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对称结构做宾语等,不相同的是由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对称结构做状语等。通常我们又把这两种结构成分为范畴化和非范畴化结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是根据人的大脑对事物采取分析、判断和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因为人认识事物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判断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性,这类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也就是范畴化的过程。所以说范畴化的对称结构可以独立成句,组成结构成分性质和其功能相同;非范畴化的对称结构组成结构成分性质和功能不相同。如名词性结构经常充当状语和定语以及动词性结构。

(二)范畴化对称结构的句法作用

一是对称结构独立成句,在对称结构独立成句中,也有不能独立成句的,如粘合式对称结构,这类结构是一些固定模式构成,由于是临时性形成,很少能独立成句。而组合式对称结构就常见独立成句的,前后两项意义自足。而我们把对称结构独立句归为范畴化对称结构,是因为对称结构独立成句并没有与组成成分的性质和功能有直接关系。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刀子嘴,豆腐心等。二是对称结构的结构成分性质与功能一致。如名词性结构的句法功能只能充当主语,定语,补语和定语,但是名称性的对称结构并不多,主要是在一些定中式的粘合对称结构,使得要做主语,定语或者是宾语的对称结构就少了,例文:赵大年《皇城根》老爷子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文章中充当谓语。

形容词性结构充当谓语或者是谓语中心语,或者是定语;而动词性的句法功能充当谓语和状语,例文:二毛子满嘴喷着酒气,左一摇、右一晃地出去了。其中左一摇、右一晃就是状语。

(三)非范畴化对称结构的句法作用

非范畴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化成员失去范畴性质的过程。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对称结构就是处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中间,而从句法的功能上看,名词性对称结构也可以作为状语,如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一文中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我对他们恶声恶气的发难。恶声恶气在文章中做的是状语。动词性结构可以修饰名词,可以做名词的定语,还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如赵瑜《马家军调查》一文中孙日鹏是个直性子,多年在运动场上的拼搏使他养成了只认正理儿不会拐弯抹角的脾性儿。其中的拐弯抹角在文章中做的是定语。语

参考文献

[1]刘晓静.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深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蒋宁.“上/下”动宾结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吴姝俐.现代汉语中“A――量B――量”对举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

[4]周文华.重复类频率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03).

[5]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上一篇:从不同角度看《基督山伯爵》的浪漫主义色彩 下一篇:“登陆”与“登录”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