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贸类学生素质拓展方式创新探讨

时间:2022-10-20 04:13:03

高职经贸类学生素质拓展方式创新探讨

[提要] 良好的素质是成功的必备条件。经济的发展对经贸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针对经贸类学生的特点,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查、看、读、写、说、辩”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起来就活起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拓展;方式;高职经贸类

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研究——以江苏准发达地区为例》(课题编号:B/2010/09/049)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经贸类学生素质拓展方式创新探讨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6日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尤其是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各类专业中,经贸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社会需求量大、专业适应性强等原因,往往是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人气最旺的部门。但实践中,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经贸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就业压力。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催促着专业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受社会偏见及传统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素质拓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对高职经贸类学生的素质要求

传统意义中,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技能,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各类企事业单位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由以往看重人才的学历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由对人才操作能力的要求转变为对其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的要求。高职教育向求学者提供了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但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点包括了该职业所要求从业者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1、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高职教育突出的是学生发展的“后劲”,经贸类专业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主创业,同时还要具有服务基层的思想观点,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坚持工作,不断前进。

2、知识素质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懂得经济知识、能应对经济风险、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且融会贯通的复合型经贸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经贸类学生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用全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能力素质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对应的是较高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经贸类学生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具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还要有从事经贸类职业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更需要具备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向上一级再发展的速度和可能性。由此,综合能力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结构特征。

二、高职经贸类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招收的都为90后的学生,他们作为新新人类,有着明显的特点:

1、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定力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他们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不断更新成长起来的。此阶段,社会中普遍的是追求增长速度,浮躁中缺乏了厚重的底蕴,新事物、新观念频频出现,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思想和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他们跟随着时代变迁,思想活跃,但看问题很情绪化,遇事不冷静。经贸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快速变化的,他们的思维更是跳跃式的。

2、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沐浴着长辈多重关爱目光成长的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凡事只考虑自身感受,缺乏包容和协调的精神。现代社会是要向包容性增长迈进的,所有的要素全面统筹互相协调。进入高职后,学生在群体生活中表现为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和睦相处。

3、社会适应能力欠佳,身体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精英教育大众化后,经管类的本科学生也开始从事一线的工作,如报关、报检等。与本科生相比,经贸类的高职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由于基础薄弱,实践技能的提高存在着困难。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与人交往等问题使有的学生出现了迷茫、苦闷。

三、高职院校素质拓展教育设计现状

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提升素养、拓展素质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经贸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欠缺人文素养,将会致使他们责任意识淡薄、削弱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轻视他人、无视社会的习性。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软肋”,但在就业压力较重的情况下,“重应用轻基础、重技能轻素质、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使人文教育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目前,高职经贸类专业追求短期利益,对素质拓展教育未系统化,功利主义色彩造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失调。具体体现在:第一,注重对单一专业的研究,如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实务等,忽视相关专业群体的共性的研究,学生仅仅了解经济运行的某个方面,无法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体系;第二,注重对人才培养体系某一环节(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而不是着眼于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的研究。而事实上,企业对新进人才怎么上手根本不操心,真正担心的是人才是否能与企业有共同的愿景;第三,重职业技能,综合素养提升呈现短期化、活动化趋势。高职经贸类专业学生人数庞大,但各类院校素质拓展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某些课程的开设、某项活动的开展。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进校开始直至走上社会应该不间断地进行,通过某些课程的设置提升素养往往流于形式;大型活动的开展确实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但受益的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原地徘徊。

四、高职经贸类学生素质拓展方式探讨

要实现高职经贸类学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学生特点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学生未来发展有无“后劲”,关键在于其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上。能否将外在获取的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能力,升华形成比较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这些都取决于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好坏。经贸类专业的学生直接服务区域经济,能否成为“会做人,能做事,有知识,懂技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五年制高职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四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模式,短暂的时间要提升学生的素质,必须进行多途径系统性的训练。经贸类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非但个性中富有创造性的一面被掩盖,还将形成违反规章制度的不良行为。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经贸类学生的经济思维,并以较高的素养进入社会走向经济发展的前沿岗位,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1、全面查阅。所谓全面,即以任务为引领,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所有与经济运行、贸易状况相关的期刊与网站。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自习课无事可做,但问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又是哑口无言,这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矛盾。“90后”学生对新兴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浏览国家商务部网、国研网等财经网站,查阅经济观察等期刊,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在聊天学习中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贸易上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将会主动地挖掘健康有用的信息,对拓展视野大有益处。

2、细致观察。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杠杆调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经贸类学生想取胜于经济战场必须对市场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而价格变化是能通过数据搜集捕捉的。教师可利用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他们每天观察某种或某些商品的价格,可以是有固定场所的如农贸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期货市场。通过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形成对经济运行的感性认识,培养经济学的灵感。

3、广泛阅读。学生在快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普遍比较浮躁。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这种矛盾就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平衡。现今许多经贸类的著作都将枯燥的原理与生活中的事件结合,平实的语言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增强了吸引力。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静心地阅读著作,博采众家之长,进行沙龙式的交流,提升素养。

4、频繁练笔。高职学生敢于表达意见,但书写能力欠缺。虽然学校开设了财经写作、商务函电等课程,但没有激起兴趣,教学只是一种形式。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两门课程、一两个学期训练达到。由于基础薄弱,害怕动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及商务函电错字连篇、语病百出,这显然与社会需求是相悖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将练笔作为一项班级制度设立,纳入学生常规考评体系。起初可降低难度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如每天记录与人谈话的内容,字数不限,数量可5~10人不限。将记录以任务的形式布置,并作为经常化、持续化的工作。随着练习的推进,可逐渐提高难度,从记录内容到写心得体会再到对经济现象发表评论。坚持下去,学生的素养必定有质的飞跃。

5、熟练播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经贸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实中,学生在台下夸夸其谈,真正演讲时又缺乏激情和勇气。为锻炼胆量、转移视线,教师可每天在本专业安排2~3位学生播报财经新闻。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必须制定游戏规则,播报要面对同学并且时间不少于5分钟。这样,学生需要课后准备3~4个财经新闻,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转移到经济运行中来,开始关注国内外经济事件;播报时开口讲话,驾驭了语言,并将议题转移到专业学习上;播报后对新闻的评论,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声与无声的语言,将学习无限地延展。

6、激烈辩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张扬,而现代的学生又是敢于表达观点的,因此容易形成学生不守纪的印象。经贸类课程教学应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导入“辩论赛”机制创新教学模式。针对近年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可组织学生进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与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为正反双方辩题的辩论赛,指导学生充分查阅资料,了解经济背景,参阅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讨论人民币升值弊与利的问题。通过专业综合辩论题的辩论赛,不仅激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也找到了学习的原动力,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深化,深得学生喜爱。

斯塔弗尔比姆曾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证明,而是为改进。对高职经贸类学生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改进学校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素质拓展训练应该是一种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宗旨,以健全和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为根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针对高职经贸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正常教学之外,对学生辅以“查、看、读、写、说、辩”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克燕,蔡洁.高职院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6.

[2]孙勇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

[3]郭平.高校青年学生素质特征及其拓展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4]郭燕.经贸类课程“拓展式学习”方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5]陈洁,顾丽萍.素质拓展训练:高职院校主题教育的新模式[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Hollywood’s Story 下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