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鸣课堂

时间:2022-10-20 01:27:45

打造共鸣课堂

【摘 要】本着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原则,打造师生双向互动、生生互动的共鸣课堂,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是“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的体验。

【关键词】共鸣 尊重 对话 平等 真诚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80-02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摆脱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老师们不断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关注学生。无论采用什么手段,主旨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学与学中不断碰撞,激发新的学习需求,产生新的学习方向。师生间在生命的涌动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思考、感悟,形成课堂的共鸣现象,形成课程研究中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气息。

打造共鸣课堂,就是本着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原则,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共研的态度、激昂的生命力来共同畅游在对真理追寻的时空中。使历史课堂成为平等互助、和谐共进、你追我赶、争先争优的平台。

其实,打造共鸣课堂,首先端正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余文森教授告诉我们:“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叶澜也说:“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从敬畏生命、关注生命的活力出发,“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就能走出教学的“专制”领域,让学生和老师同时享受对知识追求的乐趣,同时享受摸索、失误、成功等这些过程中的感悟,体会着碰撞、痛苦、困惑和改变,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这样的教与学是双向的,这种共鸣不是做作的,而是鲜活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打造共鸣课堂,要讲求方法,而营造者主要是老师,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建平等和谐气氛

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关系。如果缺少爱、缺少谦恭、不相信人就不会产生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信任会使对话双方更加感到在讨论问题中他们是同伴。”所以,要打破课堂沉闷的现象,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在学生面前,老师也是一个平等的人,是位只不过比学生早毕业几年的学生。所以在知识与科学面前,师生是平等、互助的。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示弱,我们一但遇到学生的见解比自己高,或者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到位或者失误时,就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真诚地肯定与赞赏学生。如在讲到东汉末年道教产生时,便顺口说了张角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教,道教因此产生。学生马上纠正:“老师,创五斗米道教的应是张陵吧?”对此,老师不但马上当面承认错误,还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弟子”,以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这就是老师极好的座右铭。老师的价值就在课堂上,如果一个老师能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思维对思维的点燃,以心灵沟通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来享受,这就达到了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二、及时捕捉课堂信息

在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中,老师的教案是未定状态的,只有授课结束老师的教案才能真正“写”完。因为在这个课堂上,还会有许多变数,会有由于对知识理解的不同角度而产生的疑问或思维偏差。所以,要打造共鸣课堂,就不能忽略这些声音,就不能不回应学生的疑问,就不能不对那些思维偏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许多用心打造平等和谐课堂的老师们视这些疑问与偏差为宝贝时,许多刚走上讲台的老师却视之为大敌,认为这是学生对他课堂的有意刁难和不恭,是打乱他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其教学效果的不和谐音符。岂不知,作为一名老师,只有了解到学生所想所急,才能明确自己教学的方向与重点,因为他深知,学生的需要才是自己备课讲课的重点所在。比如,在讲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时,发挥学生的联想力,促成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专题化。比如在讲到辛酉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您知道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吗?”听他的口气好象其很了解,就问了句:“你说呢?”他马上回答:“电影里说她是流产死的!”学生们也因此骚动起来。但老师决不能用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马上完全否定他,而是用“导”来解决问题。于是我让学生找课本上慈禧太后的生卒年,来计算她的寿命,再让学生从已知的生理知识来认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是否还有生育功能一项来认识真正的历史。由此可见,要营建共鸣的课堂,就要以新对奇、以导代解、以问代答,使课程的解读、知识点的诠释通过师生的螺旋式剖析不断攀上新高度。

三、真诚鼓励学生失误

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没有一个学生自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会平方开方、提笔成章,可见,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的过程。所以,无论所处哪个年级,无论所教的是哪一阶段的课程,都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哪怕同一个错误连续出现,都不足为奇。因为,每一个个体对课程的理解角度、理解方式都会与他所经历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速度都不同,其实老师自己也不是从未有过失误的圣人(包括对知识的解释、对课程的处理等)。在课堂上,不但不责备学生失误,反而让学生大胆丢丑,让他们对课堂上的失误有正视的胆量、有欣喜的态度、有警示自己与他人的目的,让学生日益感觉到能主动丢丑是很勇敢很有价值的事。比如在讲秦汉历史时,说到了《秦律》适用的范围时,班上学习成绩相当优异的陈×说适用于皇帝。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来动员全班同学来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动他们:“不要因为这是陈×说的,就不敢否定。”于是,同学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告诉陈×:“我帮你找到一大堆的对手。”――树立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陈×不至于处于自我满足而倦怠的状态;与此同时,更贯彻一种理念:努力且勇敢地把自己的丑丢在课堂上!(心理暗示法:陈×都能勇敢地暴露自己的缺点,我为什么不能?)自此以后,学生们表达自己观点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当然,同时要让学生在课堂的任何时段都可以打断老师的讲授,并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应,绝不因自己的讲授被打断而气愤或者对学生的反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老师,不仅仅要允许学生失误,而且要认真地欣赏他的失误,真诚地鼓励他能失误。这种鼓励有时可能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也可能是一个接纳的手势,还可能是客观的肯定。只有学生“敢”失误,才能暴露他知识链上的薄弱环节,才能给老师一个帮助他“提高功力”的机会;只有学生的失误被老师以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或讥讽的态度来接纳,他才会认真地正视问题、正视自己,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当一个课堂上,学生不以失误为耻,而以失误为奇,老师不因失误而怒,反因失误而喜时,想不共鸣都不可能。当学生和老师的智慧、思维、猜测、情感都充分地展现并交融在课堂中时,这个课堂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四、课外沟通促课堂互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但是针对技能与功底而言,打造共鸣课堂也是这样。课堂上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除了依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灵活的课堂技巧之外,还要依靠老师与学生课后的谈心与交流。可谓课上是战友,课后是朋友。以老师的学识与经历来解开学生思想上、生活上、理念上的困惑,以老师真诚的态度、包容的胸怀来营造学生泊船的港湾,这是学生在成长路途上的温暖驿站。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老师能与其学生心灵相通,悲喜与共时,他的课堂是平等的,其学生的学习气氛是用不着“精心”营造的,他们对知识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已把学习当作一种发展的需要、生命的需要。比如,在赛场上,与本班学生一起共同品尝胜利的喜悦,一起总结失败的教训,鼓其气,励其志,在无形中,老师已与学生融为一体。这种在平时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情感在课堂上会成为一种摸不到、看不着的情感,它在师生心底深处牵起一条纽带,让教与学都成为一种共同的快乐体验,是一种生命历程中的相陪相伴,互助互帮。

所以,共鸣的课堂所体现的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是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J].福建教育,2004

2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56

3 马丁•瑞格鲁斯.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理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4(1)

上一篇:企业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