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打造生物精品课堂

时间:2022-05-14 05:03:00

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打造生物精品课堂

摘 要: 课堂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有效性是课堂活动的生命线,只有课堂活动有效才能实现其活动目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开展什么样的课堂活动,以什么形式开展,怎样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真正体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课堂活动 有效性 精品课堂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那么最终只会是浪费时间,而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这就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最终会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是我们评价学生活动有效性的一个前提。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乐于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

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八下生物《脊椎动物》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创设出如下故事情境:“万寿之王老虎发出号令,号召所有的脊椎动物到池塘边开大会,兔子、蝴蝶、蜗牛、蛇、青蛙、鱼、鸽子等动物都到达了会场,请你协助老虎做回森林管理员,看看哪些动物不符合入会资格,请它们‘非诚勿扰’。”笔者一边解释,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们的图片,通过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先让学生明确今天的主题是“脊椎动物大会”,初步认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然后再进一步提出要求:“请你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给动物们安排座位。”看着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动物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纷纷跃跃欲试。在开心做游戏的同时,笔者适时抛出问题:“这些动物有哪些特殊的结构来适应不同的环境?”于是整节课一直在“脊椎动物大会”这样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自然也就乐于参与,从而使课堂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悉心指导,让学生善于活动

引导学生乐于活动是需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方法更为重要,善于活动是保证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

学生是否善于活动,至少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判断。

1.是否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即“为何而动”。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开展必须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如在讲授苏教版七下生物《血液和血型》一节时,指导学生6人一组观察人血细胞涂片,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看一看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数量,找一找有没有细胞核,想一想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小组分工合作,把观察讨论的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下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细致,表格设计得最完善。

通过分组观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为了使观察的目标更加明确有效,教师以“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想一想”四个问题设疑,并指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一位记录员,一位汇报员,四位观察员,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融入课堂活动中来,在设计表格的同时,既锻炼了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引导他们将讨论的结果适时记录,使讨论的过程更加有效。而关于血液颜色的思考,不仅强调突出了红细胞的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作用,还解释了贫血发生的原因,并与第九章的均衡膳食前后呼应,可谓一举多得。

2.是否懂得该如何开展活动,即“如何而动”。

实验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任何内容、任何形式的实验总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但如果实验之前教师没有细致的指导,而是放任学生自由开展,那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只能让他们体会到快乐而收获不了知识、锻炼不了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验之前,必须强调实验的目的、过程与方法。如在苏教版八上生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观察鸡卵的结构,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个实验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带鸡蛋然后打出来看内部结构对照书认识就行了,结构实验以后问看到了那些结构,学生还是回答“蛋黄、蛋白、蛋清”,而最重要的胚盘则鲜少有人观察到。因此,即使是这样“简单”实验,在开展之前教师也必须给予细致的指导:先观察外形,区分圆端和钝端;再撬开圆端,看看卵壳内有几层膜,找出气室;倒出内容物,找出卵白、卵黄、卵带,观察胚盘的位置和颜色,思考每个结构的功能。通过这样有的放矢的观察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一步步认识结构、了解功能,这样的活动也才是真正有效的。

三、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中巧设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的心智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如在学完有关植物“烧苗”现象的知识后,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两个问题:(1)每次施肥第二天为什么马上要浇水?(2)从根毛吸水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植物在盐碱地上长不好?在学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要求同学回答:在生产中,为什么要提倡合理密植?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使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学得主动,掌握得牢固。设问用的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

总之,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兴趣和热情的建立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不难,难的是教师肯不肯去想办法,是否愿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去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培温.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7-8).

[2]李高峰,郑春和.浅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生物学通报,2004.7.

[3]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4]施新娥.有效教学策略.

[5]宁世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时代教育,2009(05).

上一篇: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信 下一篇:“中心词”定位法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