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电影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

时间:2022-10-19 10:53:49

美术与电影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

[摘 要] 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美术,因为美术的许多元素如色彩、造型等,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撑,从而保证了电影作品中形象的典型性与作品的艺术性。所以说,没有美术就没有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电影的本质属性又对美术手法在电影作品中的展现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影的形象造型成为一种具有在时空流动中展现四维空间造型特点的造型,同时又要保证电影造型和画面效果越来越真实、清晰。可以说,电影和美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艺术联系。

[关键词] 美术;电影;艺术;内在关联性

美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电影较之美术则是一门崭新的艺术。虽然二者在产生时间上存在较大差距,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艺术联系: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美术,因为美术的许多元素如色彩、造型等,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撑,从而保证了电影作品中形象的典型性与作品的艺术性。同时,电影创作水平的提高又为美术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因而,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美术艺术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美术与电影的关系

美术是一门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古老的艺术。美术是指以绘画、雕刻等为形式,以线条、结构和色彩为基本要素,以静态空间表现瞬间场景或事件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含义,人们只有通过联想才能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深意与意境。

与美术相比,电影出现的时间要晚许多,电影主要是利用视觉短暂停留的原理将一个画面分解成几个画面或图片,然后再将这些分解后的画面或图片进行快速联结,使之连贯并一一在人眼前呈现,使之产生动感,从而形成了电影。

从美术与电影的产生时间、方式以及原理上来看,它们是两种形式与内容完全不同的艺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两者的艺术形态不同。美术是一种静态的艺术,是以物质的二维或三维空间性为特征;电影则是动态的,是以时间的运动性和空间的造型性为特征的。所以,美术与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质的、时间艺术处理上的差别。美术是将时间的运动状态描绘成瞬间的静止状态,即美术创作摆脱了时间的限制性和流动性,把物质世界的时间导向了人类的、永恒的心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艺术自由和创作的品格。电影既具有时间的一维性还具有空间的二维性,即在有限的时空中将瞬间的场景或事件从连续的时空中分割出来,实现了银幕影像的连续放映,取得了创造性的审美价值。另外,由于美术与电影所采用的物质媒介不同,所以在艺术形态上也有所差别。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有画纸、画布、各种颜料与笔;雕塑使用的主要是泥、陶、金属等材料。一般来说,美术作品使用的总是一些具体的物质媒介。由于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而其作品也因用料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电影虽然也使用物质媒介,如不同的镜头、不同的胶片、摄像机等,但电影艺术特色的形成主要还依赖于人们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  然而,美术与电影实质上是相互交融的两种艺术,即在造型语言上两者间存在着同一性,换句话说就是美术与电影都具有可视性。美术为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支撑,而电影则又从美术作品中不断地吸收养分,获得发展的动力与艺术支持。[1]因而,有人说一部优秀的影片就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造型、光影、色彩等艺术元素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一部成功的影片只有充分运用和借鉴这些美术元素才能设计出引人注目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艺术风格。现在有许多美术家加入电影制作行业,原因就在于美术与电影间的这种同一性,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美术家加入电影制作行业,如,沈西苓、尤特凯维奇、柯静采夫等,这些美术家的加入使得许多的美术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作品,如深受观众喜欢的、根据连环画改编的《忍者神龟》《东京爱情故事》等。美术与电影的这种同源性使得美术与电影之间的交融性不断拓宽和加深,也使得美术作品易于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从而使美术作品自然而然地成了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组成部分。

二、美术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们常说:每一部优秀的影片都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技手段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得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也日渐呈现出新的趋势,即在表现手法上越来越显得多元化与成熟化。但无论电影表现手法如何变化,美术依然是组成的基本元素,且在电影中依然占据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色彩是构成电影光影艺术的重要元素,线条是构成电影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等,这些美术基本元素既增加了电影艺术的美感,又为电影主题表达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电影创作的效率。可以说美术创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电影影片质量的好坏,优秀的美术创作是产生优秀电影的基础。

(一)造型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在电影制作中电影制作人与电影美术师的造型观念是形成电影造型艺术的关键,尤其是电影美术师的电影造型观念更为重要,毕竟电影是需要通过视觉来实现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的。[2]

美术以造型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形式,因而美术也被称为造型艺术。美术家往往将一些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加工而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和造型,并以此来展示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内在思想,而创作出来的这种艺术形象和造型其实就是美术家内在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客观表达与展现。虽然美术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静态的、客观的,但这种造型艺术在电影创作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电影虽然是以动态的、连续的画面来表现客观事物,但从实质上来说电影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与美术造型不同的是,电影的造型艺术还必须具有空间上的三维性和时间上的一维性。另外,电影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电影的造型艺术必须具有高度的逼真性,而美术手段则为电影造型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因为美术手段既可以塑造出过去的形象,也可以塑造出未来的、想象的形象,所以说越来越真实的电影形象塑造既为美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和发展空间,也为美术造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在电影创作中造型可以分为两种,即场景造型和人物造型,而且这两种造型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物形象丰满与否、生动与否与电影场景造型成功与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关系。例如影片《三毛流浪记》一经播放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功的美术造型无疑是影片成功的基础。另外许多著名的导演也非常注重电影的人物造型与场景造型的设计,这主要是因为成功的影片造型设计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最强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影片的精神盛宴。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其极致奢华的传统建筑、雕梁画栋的场景造型设计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可以说都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3]

(二)色彩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美术元素中的色彩元素在任何艺术中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电影创作中自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元素。在艺术中人们常将色彩称作是无声的语言,因为它可以表达出最浓烈的、最真挚的情感。在电影创作中人们也常常利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张力程度。近年来,随着电影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影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电影行业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电影色彩语言”。如红色代表热烈温暖;蓝色代表大气舒畅;黄色代表明朗,等等。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导演为了展现片中女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就采用了“电影色彩语言”,即是通过女主人公不断地改换服装来体现的;《红高粱》中更是将色彩的功效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以红色作为影片的基本色,再配以其他色彩的衬托,为观众描绘出一个充满粗犷气息的陕西农村景色以及一个粗犷、骚动不安的生存环境,而影片的基调色红色则凸显出“豁亮、张扬”的热烈奔放情绪。

(三)光影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光影效果与电影画面的明暗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光影其实就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光影可以为人们烘托出特殊的气氛和意境,因而在电影中光影的恰当使用可以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4]近年来,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光影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电影拍摄制作的后期处理过程中,美术师为创设不同的影片意境会调整虚拟光源,从而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电影作品来。[5]如国内许多著名导演都喜欢用不同光源营造出不同的时代气息。影片的明暗既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具有特定的特殊功能。如在影片《花样年华》中,为创设出一种与当时的时代环境相适应的场景,影片的大部分画面都使用了暗淡的光影效果;在影片《黄土地》中,为传达“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效果,导演就有意让说者站在明亮之处,而让听者站在黑暗之处,从而使故事情节与色彩画面融为了一体,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显示了美术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电影本质属性对美术手法在电影作品中展现的要求

每一部影片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其美术属性。美术属性体现程度的不同反映出影片制作水平的不同。因而,电影美术属性的体现程度成为衡量影片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准。拍摄一部电影,美术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该影片的总体造型结构,进而在把握影片主题和确定影片基本情调的基础上,构思影片的基本框架。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不同主题、不同结构的电影作品选择不同光影、色彩和造型,并将这些美术元素恰当运用到影片中。

(一)电影艺术属于视觉、听觉等综合性的一种时空艺术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表演手段、造型手段、摄像、美工字幕、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同时还要将这些表现手段与电影画面相结合,使电影的形象造型具有时空流动性。

(二)电影美术设计的创作和各种造型手段的设计都必须围绕剧本进行构思

一部电影由于剧情、人物以及场景布置要求的迥异,会对影片的美术设计构思和处理方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影片剧本之外,导演还有一个特制剧本,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拍摄时便于导演从总体上把握影片的主题。

(三)电影美术创设的画面效果在视觉上必须具有高度的逼真性

逼真性是电影画面效果的基本要求,也是电影形象创设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各种电子化系统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电影的造型和画面效果越来越真实、清晰,这就要求电影美术在形象造型和画面效果上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

今天的电影已不再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附属品,其已经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但是无论电影发展到何种程度,电影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美术,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参考文献]

[1] 罗慧生.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M].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2.

[2] 桂小虎.美术传统与电影的视觉风格研究[J].当代电影,2005(03).

[3] 王瑞君.电影电视剧中的美术造型观念[J].剧作家,2006(01).

[4]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11.

[5] 孙力为.从张艺谋作品谈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8(20).

[作者简介] 单伟(1982— ),男,河南固始人,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乡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油画。

上一篇:言语交换的媒介经济 下一篇:浅谈紫砂壶作品“石榴壶”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