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三性”

时间:2022-02-25 10:17:04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三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理念,指出“评价可以促进美术教学,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清努力的方向”。因此,评价方式需要进行改革,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注重评价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体验、行为、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即时评价,是重要的课堂调控手段,具有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后续学习等作用,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笔者主要用到以下几种。

1.口头性激励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因此,笔者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会认真听取、公平对待。例如,一个学生在创作时总是不自信,不敢下笔。笔者就鼓励他:“别害怕,一步一步来,老师在旁边看着你,你一定能行的。”当他画出第一笔后,笔者更是借机表扬:“瞧,你画得多棒,线条是这样的流畅。”经过多次鼓励,他不再苦思冥想,无所适从,而是找回了自信,勇敢地画下去。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出入时,说一句“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使学生受到肯定与鼓舞。口头性激励评价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和评价对象。“你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倾听得真认真,耳朵真灵!”“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这些话语能让潜质生消除内心的自卑与矛盾,愉悦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重视的喜悦。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见地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更要给予热情的肯定,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2.肢体性动作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利用教师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例如,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给予鼓掌或竖个大拇指以示鼓励,在学生创作时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都能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鼓励他们积极创作。

3.实物性奖励评价

在课堂上还可采用有形的实物评价。课堂上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奖励可用不同的物体表示不同方面的肯定,比如,五角星表示认真听讲,爱心表示积极发言,笑脸表示认真绘画等。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笔者尝试评选出“画画高手”“画画明星”等,给他们摄影以作鼓励,或颁发一些标志性的奖品。例如,在学习绘画课时笔者自制了“画画高手”“ 画画明星”等标牌。在创作时,给画得好的学生颁发这些标牌,请他们去帮助那些在绘画上还有困难的学生。这一举动使学生积极表现,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甚至有些同学把标牌贴在胸前久久不肯拿下来。当然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的是评价一定要准确,要让接受者感到自豪,让没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有种奋斗的动力。

二、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评价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关注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潜能的挖掘。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自己把所学内容、内在激励的自我感悟表达出来。具体操作是:通过一节课或一次美术活动后,由学生自己填写《美术学习自我评价表》,为互评交流做好准备。为了让他们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时可以改变单一模式,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这堂课上得如何,让大家都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2.关注作业评价

美术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美术感悟的一次新的提升,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然而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作业评价当作教学任务的结束,或是简单的当堂评价没有给学生感悟的时间,或是简单的批改后发给学生,也没有书面评价。这样会减弱学生做美术作业的乐趣,学生如果习惯了这种不变的评价方式。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语也就没有“感觉”了。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当然这里的评语不一定是“你画得真好”这种简单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角度的。

(1)结合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是关注大家的表现的,如“认真的倾听,认真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等。这样不仅要求学生上课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而且在这样一个好的习惯下会更加积极的学习。

(2)根据程度差异进行评价。认知水平的不同、生活体验的不同导致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更加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有这样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大!”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重视他们的学习态度,希望他们可以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热情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发展最好的动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并引导学生。多元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当然,善于开发多元评价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有效评价落到实处的指针。为此,笔者努力从以下方面来开发、建设。

1.借助班级博客

借助各班的班级博客平台,在班级博客上增添新的栏目——“小绿叶画室”,每周教师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现优秀的地方一一挂在博客上,布置学生在浏览的同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多项技术整合,如摄影、制作等,将自己满意的新作及时挂上博客。

2.举办作业巡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学生的训练,学生有大量的美术作品,充分利用班级展橱,定期举办学生作业巡展活动。以颇具特色的海报作为宣传的阵地,根据学生发展层次的不同举办不同风格的绘画展览,以此将学生绘画作业呈现出来,接受广大教师、学生的点评。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3.利用学校橱窗

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这种感受是可以跟他人分享的。因此,在学校橱窗的布置中,鼓励学生积极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给予评价,每期专人负责收集评价材料,以求不断进步。

4.进行现场比赛

我校每年都举行校园艺术节,内容广泛,涉及美术类的有书法、手抄报、儿童画、专题性绘画创作、摄影等项目的比赛。人人参与,公平竞争,逐层选拔,让学生在校园艺术节这个舞台上张扬个性、展现自我。这样全校性的活动,学生的作品是通过层层评选,才在班级崭露头角的,最后参与学校的角逐。通过活动选出了一些绘画类的苗子,比赛结束后,通过颁发奖状,布置优秀书画作品展,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实践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美术评价机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调控下,能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提高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有效的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浙江省余姚市新建小学 315400)

上一篇:找准教学支点 凸显价值引领 下一篇: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