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骤变

时间:2022-10-19 04:50:47

天然气骤变

全球新型气藏储量可能达到921万亿立方米,是已探明传统气藏储量的5倍多。

2014年,天然气将被浓缩成液体,装在加拿大海岸城市基蒂马特的油轮上。这城市位于太平洋边缘,东南约650公里处便是温哥华。满载液气的油轮从这里出发后,目的地可能是遥远的亚洲。

这不是猜想,而是美国能源企业Apache公司正在筹划建设的液化气工厂。在这家工厂成为现实前,北美大陆必将有同类企业出现。当然,北美对外输出天然气并非新闻,自1969年起,阿拉斯加和日本之间就一直有这种贸易往来。但即便如此,如果基蒂马特的液化气工厂成为现实,它仍会是数十年来北美能源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就在5年前,基蒂马特的城市定位还是成为北美海岸线上众多进口基地的一员,其出口业务并不起眼。在这样一个地方掀起液化气项目热潮自有经济上的充足理由:那时候,本地的天然气产量正在下降,气价则在飙升,饱经能源饥荒的美洲大陆甚至担心迎来一个黑灯瞎火的时代。

但如今,北美却面临一个人们从未料及的天然气过剩前景。美国收购液化气企业的步伐已经放慢,因为其地下储存的天然气足以支撑国人的自足梦想;其他国家也可能坐拥大量天然气,只是尚未探明。这会是全球天然气领域的一次革命,其先锋阵营对其影响的判断是:在这场革命中,低碳战斗将因之转型,煤电时代或因之终结,能源领域的地缘政治结构亦将因原油、传统天然气出口商的式微而全然改观。

美国气藏储量变化的动因在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附近的一条地质结构带――Barnett页岩气田。一家盲目开采的小企业Mitchell能源公司在此应用了两种开采技术:水力压裂法和水平钻法。这些技术让美国广阔的储气页岩得以为人所用。地质学家早已知道这些气藏,Mitchell公司也从上世纪90年代起着手开发这些气田,但直到近年气价飞涨后,这种开采才具备了商业上的可行性,而规模经济和技术革新也将页岩气藏的开采成本降低了一半,现在其成本甚至低于传统气藏的开采成本。

人们曾经认为页岩气藏、煤层甲烷、致密气藏等气田类型无法开发,但如今它们占据了全美天然气供应总量的一半。这些被石油产业视为“非正统”的领域已然成为正统,它们再也不是高风险、高成本的代名词。现在,Barnett页岩气田在全美天然气供应总量中占据7%的份额;而从得克萨斯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北美大陆上到处都有新探明的页岩气田。一位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这些气藏将能供应上百年,但更多人认为这种估计有些保守。2008年,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但到2010年,美国的产量已经超过6000亿立方米,很可能已取代了俄罗斯的位置。北美气价则从2008年中期的超过13美元/百万英制热量跌到了5美元/百万英制热量。

北美近年的供气充足与西方其他地区探油机会的减少形成了鲜明对比。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资源型国家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出手限制外商探采其境内的碳氢化合物。“大家都想找到更多的油矿,但问题是,你到哪去找?现在的油气田不是在深海里,就是在你无法进入的国家。”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主管Richard Herbert说。Talisman公司的做法是用北海油田传统生意的收益来投资北美页岩气田项目,但很多大企业都在无奈之下把空谈和吹牛当成了应对之策。

石油大佬们以往只是在局外观望,但更多企业以实践证明了开采页岩气田的可行性。现在大佬们也想跻身其中了,去年12月,埃克森美孚以410亿美元收购了“纯属玩票”的页岩气田开采企业XTO;BP、Statoil、Total等巨头也在北美气田地区四下寻觅猎物,并与Chesapeake能源公司等天然气生产商合资开办了企业。未来数月内,一轮整合可能风兴浪起,因为气价仍在低位徘徊,钻探商正在寻觅资本,大佬们则在搜猎最有价值的矿区。

页岩几乎到处都是,所以从理论上说,北美的成功故事可被其他任何一地复制,只是各地“非正统”气藏的富足程度还很难确定。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非正统”气藏总储量为921万亿立方米,是已探明“正统”气藏总储量的5倍多。但有人认为实际储量远高于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值。在企业探明、开采之前,没人能知道实际储量。

钻探商已经挺进欧洲和中国,这两地都希望进口更多天然气,当然也希望自产更多。中国已为企业设定了总目标:每年开采页岩气藏300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几乎是2008年中国天然气总需求量的一半。中美元首曾在去年11月进行了一次会晤,之后白宫了《美中页岩气合作倡议》:美国要以知识换取投资机会。国际能源机构也认为中国和印度会有“大量的”新型气藏,储量远高于其传统天然气储量。在奥地利、德国、波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开采工作已在进行。

至少在10年的预测范围内,没人指望欧洲的页岩气生产能为其供应现状带来本质不同。但在中国和欧洲作业的企业却有一种长远的担心:某些企业总是想向中欧两地出口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巨头Gazprom担忧最深,因为其发展战略就是依赖发展中的、地域广阔且位于荒凉地区的高成本气田。与之相反,澳大利亚、卡塔尔以及其他出口国面临的则是一次生意基础的迁转。

生产商们已经处在全球天然气富足的气场之中。几乎在美国产量暴涨同时,经济衰退也让全球天然气需求暴跌。国际能源机构称,200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减少了3%,欧洲的消费量则减少了7%。欧盟范围内的消费量可能会在今年缓慢增长,但不足以用完其多余库存,后者的成因在于过去10年内欧洲在天然气哄抢中所签订的照付不议合同。

中国为雄心勃勃的天然气出口商提供了希望,但对后者来说,此地的前景正在变得暗淡。中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将天然气在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10%,并已在建设液化天然气进口基地。以中国的需求为目标,澳大利亚正忙于推进液化天然气出口生意。但后者应当留意的警示是:2010年1月,中石油到期中止了一项与澳大利亚Browse液化天然气公司进行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最初的协议签订于2007年,当时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一路飞升,但现在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全球市场的演进把中国推上了一个很好的议价席。这对Gazprom来说是个打击,该公司已和中国启动了关于向后者出口天然气的谈判。实际上,就在俄罗斯人面红耳赤地与中国人讨价还价时,土库曼斯坦人已在为对华出口天然气悄悄铺路。就算中国政府的页岩气计划不能成功,中亚各国的供应、中国海岸线上新建的众多再气化项目也足以让中国达成其天然气消费目标,整个过程完全可以抛开来自西伯利亚的供应。

(来源:The Ecounomist官方网站)

上一篇:“世界办公室”有多远? 下一篇:混合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