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短缺剖析中国天然气安全

时间:2022-08-06 03:22:25

天然气短缺剖析中国天然气安全

2009年11月中旬,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造成我国多个城市和地区天然气供应出现了短缺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

武汉市天然气日缺口高达60万立方米,约为平日正常情况下气量的40%;重庆市也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气荒”,该地区日均欠供天然气最高超过100万立方米。虽然此次“气荒”的主要原因是异常天气状况激化了天然气市场本已存在的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存在的天然气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及未来走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5-2007年平均增幅高达18.58%。200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近5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6%;2007年为692余亿立方米,较2006年增长近20%。虽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年增长率降为10%,但天然气产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同时,我国天然气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然气消费年增长率由2000年5.9%增长到2007年23.9%。即使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也保持了15%以上的年增长率。

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燃料、化工原料、民用燃料和发电等领域。

工业用气、生活消费用气及发电用气在我国天然气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工业用气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气所占比重较大,2007年比例为32.14%。未来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而同期国内产量只能达到1100亿立方米,缺口约400亿立方米;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同期国内的供给量只能达到1800亿立方米,缺口约600亿立方米。

二、我国天然气安全形势分析

(一)气源供给的不确定性较大

我国进口天然气包括管道天然气和海运LNG(液化天然气)两部分。按地理区域划分,气源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即中亚地区、远东地区、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其中,管道天然气来自于中亚及远东地区,管线多位于我国北部;LNG来自于亚太及中东地区,通过海运进口到我国东南沿海。1.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2003年筹划,2007年实际动工,管道全长约一万公里。该管道建成后,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我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供气协议的有效期为30年。该管道与霍尔果斯口岸“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惠及我国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共14个省市,南端终点为香港。2009年12月22日中亚天然气已开始输入新疆乌鲁木齐市。按照计划,这一项目在2011年的天然气年产量将达130亿立方米,同时,我国还将从土库曼斯坦另外购买170亿立方米天然气,最终使该管道年输气达到300亿立方米。由于多年来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一直通过俄罗斯出口到欧洲,这条管道的开通势必会影响到中、土、俄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影响到土、俄、欧之间的关系。因此,未来是否一定有可靠气源保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中俄天然气管道。2006年3月,中俄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该协议计划2008年修建东、西两条通往我国的天然气管道,于2011年开始每年将向我国出口600-800亿立方米。但由于天然气出口价格、气源和俄罗斯国内利益纷争,中俄天然气谈判时断时续,管线建设进展也十分缓慢。2009年6月,俄罗斯方面发出声明称,由于俄中两国尚未商定天然气出口价格,原定于2011年对华输送天然气的计划将被推迟。2009年10月,中俄签订了《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方承诺从2014-2015年间开始,每年向我国输出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尽管此次中俄签订了相关协议,但中俄天然气合作能否顺利按计划实现,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3.中缅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起自缅甸兰里岛,经瑞丽进入我国,途经云南、贵州、广西,终点为南宁市,干线管道全长2806千米,设计输量为120亿立方米/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在贵阳与川渝气区南下的龙岗气管道相连,在南宁与西气东输二线广西支线相连。2009年12月28日,中缅管道项目首批钢管运输任务完成,正式开始运输工作。

4.进口LNG。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2008年我国进口LNG数量分别为67.75万吨、291.3万吨和333.6万吨,2007年增长率超过100%,2008年进口量增长14.5%。目前,我国与国外签署的LNG进口合同的天然气数量约为3000万吨/年。随着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进口LNG已经扮演起了“主力气源”的角色。在江苏、上海、山东等地,进口LNG被作为重要补充气源。各大石油公司积极筹建LNG接收站项目,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沿海LNG项目较多,包括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和辽宁等。我国现已规划于2010年前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和浙江等沿海地区建设10个进口LNG接收装置,预计每年将进口上千万吨LNG。到2030年我国LNG的年进口量预计将达7000×104吨(约900×108m3)。我国沿海地区在2015年以前拟建设LNG进口接收项目总规模达7000万吨/年,这表明市场对LNG的需求增长强劲。从长期来看,我国气源供给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可能导致的协议价格变动或第三方国家相关措施和政策的影响,都将增加天然气进口气源的不确定性。

(二)天然气运输存在较大风险

在南线,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由于从中东进口的LNG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被封锁,来自中东的LNG供应将中断;而在北线,由于天然气管线途经多个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局发生变化,或管线沿线一些不可预知因素的发生(如恐怖袭击)都会影响管道输送的正常运行。

(三)出口国在天然气价格方面对我国所牵制

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出口国家在天然气价格上对我国的牵制力将加大。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储存难度更大,且短期内更不易被替代。因此,面对天然气供应国的提价要求,我国往往只能处于被动局面。我国各大石油公司于2009年底出现“气荒”时,高价购买进口LNG应对较多地区出现的天然气短缺局面,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保障我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

合理引导我国天然气消费,在一些领域限制天然气消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业用气,特别是出口化肥用气。

天然气在我国已经是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所以在氮肥产能过剩以致能够出口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少氮肥的出口量,对天然气生产氮肥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合理规划天然气在生产化肥工业上的消费量。

2.限制天然气发电厂项目的过度增加,恢复部分发电厂使用煤炭等其他替代能源。目前,已投产的LNG发电项目已出现供气不足的情况,而民用天然气缺口更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在现阶段天然气发电与煤炭发电相比价格较高,在价格上天然气发电不具有优势。限制使用天然气发电,能够减少天然气供不应求影响民用生活的现象,提高天然气利用的社会价值和环境效益。

3.控制新上天然气化工项目。

对于一些可上可不上的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批或严格限制用气规模。

(二)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

按照市场规律,需要使用价格杠杆调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缺口越来越大,建议采取高价政策,通过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引导消费者合理和节约的使用天然气。

2010年1月初我国进口土库曼斯坦的管道天然气已经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在国内销售,届时,我国形成了多气源(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供气格局,应以此为契机,理顺国内天然气价格。对于进口天然气,实行成本加成定价法;而对于国产天然气,将其井口价与原油价格挂钩。

(三)重视天然气储备问题

目前,天然气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当增强预防突发事件和供应国国内政局动荡所造成的天然气供应短缺甚至中断的风险的能力。季节性消费是天然气消费主要的特点之一,对于发电、工业燃料、化工等工业用户,正常生产时每月的天然气用量变化较小。而对于城市燃气,因为其中包括冬季采暖用气,所以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这也给天然气季节调峰带来很大困难,天然气消费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气田生产和管道运输。为了积极应对天然气季节性调峰的需求等,我国应当加快天然气的储备工作。天然气的战略储备不仅可以提高天然气工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且由于天然气的用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天然气的储备制度可以相应地进行调节,保证用气高峰时段的平稳供气。应充分考虑国内天然气发展速度,合理布局多种储备方式,例如地下储气库、管道以及LNG、LPG等多种储备方式。并且在天然气储备建设中,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等情况差异,建立合理的储备和调峰方式。天然气生产企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预测,充分考虑用户用量的速度增减变化情况,供气企业和运输企业建设天然气安全供气管网,同时加快调峰储气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储气的调峰作用,确保下游用户天然气正常使用。

另外,发展天然气工业必须重视上、中、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没有上游气田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就谈不上中游的管网建设以及下游的综合利用;没有中游管网的建设,下游的天然气市场就不能合理、合法拓展,那么上游的储量就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投入的资金就无法收回,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只有将气田开发、管道建设和市场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天然气工业实现良性循环,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天然气水合物的挖掘模式思索 下一篇:推进中国天然气市场调荷节能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