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科技期刊编辑角色定位

时间:2022-10-19 03:10:08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科技期刊编辑角色定位

摘 要:本文从当前报刊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及科技期刊本身的特质出发,剖析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角色转型的重要性。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员”,做一名会学习的“学生”,成为一名“外交官”,成为一名营销大师,做出色的“管家”,将是新时期编辑角色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期刊编辑;角色转型;检验员;外交官;管家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17-02

我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现已由攻坚期转为了决胜期。与新闻出版领域的其他出版单位相比, 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改革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众所周知,期刊改革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革除当前办刊管理模式中的一些弊端,才能推陈出新,才能焕发生机。转企改制意味着完全市场化,期刊出版单位、期刊从业人员将迎来新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科技期刊编辑该如何武装自己,以应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这是我们编辑人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科技期刊从业人员现状

科技期刊从业人员现状堪忧。一是从业人员少。在我国科技期刊中,90%以上的单位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其中60 % 以上单位只有1~5名员工,从业人员规模甚小。二是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编辑、经营和管理人员比例失调,经营人员非常少甚至没有,以致有些编辑部编辑几乎需要承担起出版经营的全部工作。三是编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单位由于规模小、经费有限,编辑不得不身兼数职,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无暇兼顾学习深造。还有些是单位用人选人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编辑水平较低。改制后,期刊从业人员都将成为自由人,在市场的大风大浪里搏击,编辑需要迅速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

二、新时期科技期刊角色的转型

科技期刊虽然是小众性期刊,但他在推广科技成果,展示科研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事业体制下的科技期刊虽然有市场属性,但也有其非常强的特殊性。深化体制改革后,市场中的科技期刊出版属性由事业转为产业,其价值取向以消费者的认可为目标,工作中心转为以营销为重点,资源的配置以获取效益为中心。国以才立,政以才出,业以才兴。编辑作为促进出版产业繁荣的专业人才,也正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以及多样化趋势,科技期刊编辑也由传统的“六艺”编辑转化为有全新内涵的新时期编辑。

(一)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员”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科技期刊编辑充当“守门人”的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守门人、把关人一直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代名词,要求编辑能够鉴定研究成果的价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某种意义上讲,守好门把好关是一种被动行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更要做一名高级“检验员”。首先,对原材料(文章)的检验。编辑要以文章质量水平为中心,以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准绳,以缜密、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作者的文章,即使是知名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也要按程序走完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在未经检验前,都是初级产品。其次,对生产流程的检验。编辑应把期刊的出版过程当成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纸质期刊生产流程为例,应从原材料(文章)选取、编辑加工、广告内容的设计及合法性审查、与印刷厂的对接(对于科技期刊来说这点很重要,因为科技文章图表较多,印刷厂很难对一些图片、特定符号及公式做出正确理解,比如精密的工程图、电镜图片等,在颜色选择有小小偏差就会使图片失去意义)、对初成品的自检、检验报告的分析、对市场的预测及宣传等环节进行检验。第三,对商品投放市场效果的检验。编辑出版后的期刊就是一件产成品,经检验合格投入市场,即成为一件特殊的文化商品。这件商品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带来盈利,同时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和推广出去,完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重使命,还需要编辑对市场进行预测和检验,对市场反馈做出快速反应。读者、作者、出版商、批发商、商等等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对商品进行最终验收,是期刊的使用价值、实用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评审员。编辑要对他们的评审意见进行整理,以此指导期刊的进一步优化生产。

(二)做一名会学习的“学生”

编辑必须当好学生,热爱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编辑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

首先,编辑要紧跟学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刊物的内容在不断变化,编辑就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学习和了解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满足刊物发展需要。特别是行业性很强的专业科技期刊,学习并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是伴随着编辑的整个职业生涯的。

其次,编辑要学习从“编辑匠”转化成“编辑家”。编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类与编校相关的国家标准、编辑出版知识,不断地向同行学习,向前辈学习,以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

第三,学习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信息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需要了解并学习先进的技术,并将其与刊物的日常运行和发展相结合,使刊物能够紧跟发展潮流。据对我国现有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调查显示,传统的纸质期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纸质期刊基本上都将其网络版和电子版权授予清华同方、万方数据、或重庆维普等网络数字技术商,或者在自有网站上纸质期刊论文的电子翻版,现实电子期刊的在线阅读,或者是通过E-mail推送电子资源,这样的数字出版实际上收益微薄[1,2]。当前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度相当低,一方面由于出版单位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编辑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低导致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意识到,从传统的编辑加工角色转换成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全媒编辑角色是当务之急。第四,学习信息收集和获取的能力。科技期刊对科技动态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期刊市场效益的重要保障。编辑要学会利用各种数据库获取有效信息,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电子期刊、英国的网络版期刊数据库、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等等。

(三)成为一名“外交官”

传统的编辑形象是整天埋头看稿,在繁重的编校工作压力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典型的闺门中人。而新时期的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掌握一门外语,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能做好对内对外的联系工作,能做好学术信息的交流工作,成为出版单位对产业界、学界、商界的“外交官”。“外交官”是新时期编辑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成为外交官必须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工作中的重要能力,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实现出版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要有能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沟通工作: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各部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刊物的正常出版;需要与作者、读者交流,满足作者和读者合理的要求、培养其对刊物的忠诚度;需要与出版商、发行商、营销机构沟通,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刊物市场占有率;需要与其他学术机构洽谈合作,组织并开展大型学术交流会议, 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话,提升刊物及出版单位的社会影响力;需要与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打交道,在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的同时赢得企业老总的青睐,提高广告的投放机率……

(四)做出色的“管家”

“管家”起源在于法国,现代“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范围有了严格的规范,有了严格的行业标准。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成为单位的新式“管家”,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深邃的洞察力,帮助管理层出谋划策。表现在:1.出版管理。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高效、高质运行,编辑就必须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较强的出版管理技能,熟知期刊出版国情和出版业务知识,提出刊物未来发展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目标,最后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出版任务。2.人力资源管理。编辑“管家”的职能还包括向管理层提出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和重大事件的策略性解决方案,对单位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培训和开发提出建议。3.对自我发展的管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普通“编辑”到“管家”式编辑是编辑职业生涯的突破,对编辑自身发展的现实具有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五)成为一名营销大师

科技期刊是势单力薄的小众性期刊, 市场受众面窄, 发行渠道不畅, 经营拓展能力有限,不可能像其他出版单位那样对编辑职能进行市场细分。一身多职是科技期刊编辑的普遍现象。那么成为一名营销大师也是处于市场竞争中编辑对自我能力提升的一部分。目前,科技期刊面向的读者不同,商业运作模式也不同,盈利方式差别很大。由于科技期刊的受众面较窄,纸质发行量通常不大,特别是学术类、技术类科技期刊,其本质属性是科技传播,理论性很强从而不容易围绕期刊本身开展经营活动。出版活动是商业活动,作为出版活动的产品,科技期刊被商品化,因此其发展需要符合价值规律,受市场的制约和支配,其优胜劣汰也最终将由市场来决定。为保证科技期刊的发展,首先,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办刊方向和选题策划,出版读者需要的期刊。第二,编辑要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确定自身刊物的市场定位,保证刊物在本领域的话语权。第三,编辑需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刊物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开拓市场,赢得更多读者和潜在的消费用户[3~5]。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期刊编辑与传统的编辑角色定位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作为编辑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主体,编辑在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编辑职业能力的强弱与刊物质量和单位发展息息相关,编辑角色的合理定位与成功转化也决定其在职场竞争中不被“大浪淘沙”。

参考文献:

[1] 刘捷.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产困境与发展思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 苏振华,汤伟武.附属版权经营:一座被忽视的金矿[J].编辑之友,2006(5).

[3] 苏振华,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

[4] 苏振华,杨振和.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看中国期刊数字化出版[J].价值工程,2010(11).

[5] 苏振华,杨振和.OA期刊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上一篇:小说是席卷一切的 下一篇:独立出版对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