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院校大学生自主毕业实习

时间:2022-10-19 03:08:51

探究院校大学生自主毕业实习

一、自主毕业实习的优势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自主实习可以结合个人发展计划和兴趣、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实习活动中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宜于其接受和学习新兴事物,比起集中实习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从小就对教师工作向往的学生找到了小学教师的实习工作,对会计感兴趣的学生找到了出纳、会计助理这样的实习岗位,还有性格外向、喜欢旅游的学生找到了导游的工作,等等。这些游离于专业之外的学生,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实习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充分的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并给自己做了长远的职业规划,而我们教育的“以人为本”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另外,自主实习可以使大学毕业生提前进入就业市场,提早进入就业状态,锻炼自己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学生可以在还未离开学校之前就以一个社会人的状态走入社会在用人单位工作,可以提前进行角色转换,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背景、工作的要求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甚至是社会的千奇百态,为提前了解社会及工作打下心理和经验准备,从而消除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事业以及个人前途等方面的好高骛远或者盲目自卑的状态,使毕业生在就业和学习中更加务实。通过对毕业实习生的谈话了解,有的毕业生认识到了课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的毕业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兴趣个性的工作岗位,有的毕业生调整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变得更加踏实。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就业技能,能够轻松自如面对企业的各种考验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至于将来毕业后再去找工作面对欠缺工作经验这样的烦恼。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他们判断毕业后是否继续留在那里工作。而决定留在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提前找到了工作,不用毕业后再去苦苦到处求职,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对就业单位来说,有些就业单位在聘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时,都会要求学生在该单位实习一段时间,通过实习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一方面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业务培训,使学生在一毕业之后就能马上上岗,从而缩短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学生是否适合留在本单位。因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这种根据自身需要的双向选择,形成了现在毕业生自主实习的趋势。对学校来说,自主毕业实习解决了学校在实习经费和实习指导老师的不足,同时这种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就业率。

二、自主毕业实习的不足

1.难以保证实习质量。由于自主实习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向学校及时上报实习单位名称及实习内容,但是难以保证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按时参加实习而做出弄虚作假的行为,也难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滥竽充数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教学效果。

2.自主实习的分散性难以指导和监管。由于自主实习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实习岗位,因此实习地点分布全国各地,指导老师难以一一到实习现场指导或者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由于实习指导老师都兼有其他大量的学生工作任务,时间精力有限,每个老师所带的实习生众多,学生在实习途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难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答。

3.自主实习的安全隐患。由于自主实习的工作岗位全凭学生自己尚浅的社会经验找到而来,因此在遇到企业的不公平待遇时,学生往往因为刚出校门经验不足难以应付,而指导老师和学校距离甚远,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毕业实习的制度建设

1.对毕业生严加要求,加强考核,完善考核制度。对于形式多样化、管理难度大的自主毕业实习,更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反映学生实习全过程的考核体系,从而在制度层面上严格要求,使学生树立重视毕业实习的态度,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参加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考核制度首先应该建立一套能完整反映学生实习全过程的档案,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实习日记要如实反应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以及实习的切身感受等。实习报告要将工作内容和自己所学专业结合,写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作报告。同时由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要求用人单位在个人品质、实习纪律、专业技能等方面做出评价,以便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分时做出参考;另外,实习鉴定上还要求用人单位附上具体的单位名称和学生实习部门的联系方式,以便指导老师随时跟踪调查。

2.扩大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学校要扩大实习指导老师的队伍,让足够多的指导老师有足够多的精力来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学校也可打破陈规,选择工作经验较丰富、具有一定学历背景的企业在职人员作为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从而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有经验的实习指导。另一方面,针对学校里的教师对实习环节、找实习工作的途径以及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等了解并不很深入,所以在实习指导老师方面还需加大培训,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

作者:卢燕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上一篇:构建高校顶岗实习质量监管机制 下一篇:高校校企深度合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