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8 11:27:42

创新性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00-01

德国音乐教育学家奥尔夫曾经说:“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艺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途径。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的大众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音符,而应是一种内心而歌的音乐活动和释放情感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音乐活动应该让师生真正的“动”起来,冲破传统的相对静止呆板的教与学,积极生动,灵活地参与教学活动,让音乐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弘扬个性,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塑造人格,学会做人的学科。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一、鼓励创造,发展个性

《乐记》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自古音乐就是与舞蹈动作结合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舞蹈则是看得见的流动音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极其冲动和乐音变化对人情感变化及人体运动都有明显影响,反之舞蹈动作则能表示音乐的内涵,释放人的音乐感情。投入达到音乐的情绪中去“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极其自然的事。由此看来,在音乐课堂上若想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之中限制小学生的“动”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小学阶段限制学生音乐的动作就相当于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天生感知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律动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学得像就达到了要求。现在的音乐教学,这样做就远远不够了。我认为只需学生跟着音乐动,不相互碰撞就可以了。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创编,给学生以自编动作为最好动作的印象。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无拘无束,快乐活泼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自主创编动作,有的学小兔,有的学青蛙;有的学雄壮的士兵,有的学滑稽的小丑,他们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尽情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培养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力及创作潜能。”如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一册歌曲《动物在说话》时,我要求学生模仿所唱的小动物,边唱歌边自行编动作。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即兴创编的动作千姿百态,加上歌词的自主创编使“动”更是丰富多彩。既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模仿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

很早以前江总书记就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知识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并创造未来。给学生一座金山,不如给学生开启金山的钥匙。看来,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进行探究学习。《音乐课堂理论》中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音乐教材”而最新的思路则是“学生带着音乐教材走向教师”。学生带着音乐教材走向教师就是要求学生先自学好音乐教材,然后学生带着音乐自学中产生的疑问走向教师,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有两个根本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获取个体首创经验。二是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根据自身音乐水平和认知速度主动探究,逐步养成自学能力,使个体首创能力不断提高,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音乐教学又是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发展创造新发展区的过程。而要求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创编,必然会使这一过程得以强化,使音乐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三、展开想象,激发思维

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主导成分。发散性思维表现在外的行为都代表个人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关键。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传统教学中,因陈旧的教学方式,教材及教师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每一堂课都有固定的答案的听听想想,每一节课的歌曲都是教师精心策划的。其实音乐本身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同样一段音乐,你可以理解为松涛阵阵,我可以理解为海浪声声;同样一首歌曲,你可以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处理,我可以用亲切,抒情的情绪处理。所以,教师没有必要给学生的感受画框框。那种在老师框架内放飞的想象,如同带线的风筝,离开教师这条线,终究还是要落地的。例如教《星光圆舞曲》时,我在两个班做了实验;第一个班只给了题目,着重让学生聆听并放飞理想,说出感受,第二个班则在欣赏前做了一定的引导,结果每一个班的学生的感受都可谓天马行空,有神话中的广寒宫,有童话中的仙境,各不相同,却都有一定的道理,妙趣横生。第二个班级学生的想象和感受则再也没有离开过星空月夜。可见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感受想象画框框更应做的是一种能力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灵动的,变通的状态,让学生更加异想天开。

四、民主和谐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的,突出全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之间的互相交流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将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固定位置――讲台。而是在教室中流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与学生分享获取知识的愉悦,并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法过程体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成为师生具有个性化的创作过程。这需要教师找回属于自己的正确位置,弱化师道尊严的角色,强化积极参与合作者身份。“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包容学生的缺点,多持赏识心态才能真正做到民主合作,积极参与。

上一篇:“因材施教” 下一篇: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