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 志在减负提质

时间:2022-10-18 11:23:55

创新课堂教学 志在减负提质

【摘 要】 “减负提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词。教师是“减负提质”的行动者和研究者,如果师生通过努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也就会减轻以至于没有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创新课堂教学,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教师的教学实践。

【关 键 词】 减负提质;课堂教学;创新

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词是什么?毫无疑问,“减负提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减负”实际上就是减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质”就是全方面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教师是不是也有一部分责任呢?课堂教学有没有问题呢?很多人有一个教育观念上的误解,总是习惯把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这就意味着,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反之,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天平的正确放法应该是:将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放在同一个托盘里,另一托盘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致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和学生课业负担是成反比关系的。此时,教学质量越高,学生课业负担就越轻;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教学质量就越低。如果师生通过努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也就会减轻以至于没有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创新课堂教学,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创新课堂教学结构

(一)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堂资源

教材是一个泛读的蓝本,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符不符合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文本。因此,教学知识本土化、生活化、近点化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注意要首先吃透《新课标》,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活用教材。教学时架设起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菱形》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000年前越王勾践的宝剑,并放大剑身,展示菱形图案,同时向学生展示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汽车,关注“三菱”汽车的商标,然后出示课题。用时空的变化,带领学生跨越2000多年,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图形的美,而且体会到菱形图案运用的普遍性,感慨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的内容不像语文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但如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兴趣。在教学《菱形》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问题创设:小亮的爸爸对菱形情有独钟,于是打算把自家的菱形花坛翻新一下,重新铺上草皮,四周围个栅栏,再沿对角线修葺两条小路。于是他简单的测量了一下,测得菱形一条边长是4米,一个角是60度,就对小亮说:“小亮,交给你一个任务,根据这两个数据,你来算一下,(1)栅栏要准备买多长?(2)两条小路分别有多长?(3)我至少要准备多少面积的草皮?我要根据你的预算去购置东西。”小亮想了一下对爸爸说:“条件不够啊,我不会算!”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接受任务后,可以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愿望,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三)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做数学”,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一切生活的教育,要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要围绕着“做”。《新课程标准》中目标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要着力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乐于表现、敢于表达的氛围,要把握好做的时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研讨空间,鼓励他们去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在做中学的乐趣。

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教学中,教师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和发现者。在探索菱形的性质时,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出发,让学生参与剪纸活动:将一张长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后,在两直角边上沿虚线剪下(PPT出示剪纸过程,示范剪纸过程,指导学生完成剪纸活动)。根据学生剪纸,PPT展示探索任务: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内容(表格形式,重点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对角线性质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下组参与学生讨论、检查学生讨论成果。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菱形的共性。通过剪纸,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剪纸中感受“轴对称”;通过讨论,培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在交流中,体验从未知到已知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创新课堂学习方式

(一)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数学目标不应只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学习中,有效、适当地引导与调控,让他们大胆质疑,大胆释疑,大胆答疑,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发现结论,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二)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建构

“点燃智慧火花,启迪学生心灵”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教师只作有效地引导或创设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让他们的认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

(三)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问、尝试、讨论、辩论等主体性活动,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如在引导学习思考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在引导学习认识结论的时候,要给出准确的数学结论;在该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抓住“小鼻子”,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而不是放散牛。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参考文献】

[1] 李江山.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四点做法[J]. 山东教育,2011(14):48-49.

[2] 苏万春. “减负提质”重在创新课堂教学[J]. 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2):27.

[3] 徐明聪.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以学定教 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