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10-18 11:09:23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0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平均各53例,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模式,护理前期两组比较无差异;护理后研究组(98.41±1.46)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率98.11%高于对照组满意率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人性化;糖尿病;护理;效果;应用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各医院需要广泛应用人性化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像亲人般的照顾,注意温和用语,加强与患者沟通,用内心情感和人文关怀感染患者,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舒适,配合医护进行后期工作[1]。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06例,作为对象,研究并分析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3例,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9.3±1.3)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4.9±3.1)岁;对照组53例,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2.9)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4.9±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②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感染以及压疮预防;③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实时监测其病情;④定期室内消毒,保持病房内安静,叮嘱患者饮食、睡眠规律。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①用药指导:谨听医嘱,解释口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及服药意义,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药物,按时服用药物,密切注意药物有无副作用,定期进行糖化蛋白、血糖的复查、肝功能的复查。针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增加量和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有紧密的联系,当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时候,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需在30分钟内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整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就诊;②心理与健康知识教育护理:由于患者需要坚持每天吃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经过长期的治疗,无疑大幅度增加了经济的负担,同时,加上反复住院,无疑加重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治疗、护理中保持热情诚恳的态度,从而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信任与合作,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并告知其控制饮食的作用和目的,尽可能缓解,甚至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正确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视疾病,坚定自信心;③饮食与运动护理:依据其不同的体重、身高、病情有无并发症、活动量等合理制定日需总热量,再依据糖尿病患者的个人喜好恰当选择食物,补充营养,适当限制膳食纤维,尽可能选择优质蛋白质饮食,适当补充体内所缺失的维生素,多食用鸭、蛋、奶类、水果、新鲜蔬菜、豆类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核心量表评定其效果,该量表包含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共四个维度,其中含有30个条目,分析护理前后质量,得分越高,质量效果越好。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测评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有效106份,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普遍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经研究得出护理前期,两组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98.41±1.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2.25±1.52)分,得出研究组满意度为52例(98.11%)高于对照组31例(58.49%),两者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表现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及视力下降等[2]。而且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加上其病程时间比较长,无疑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极易诱发蛋白质代谢紊乱、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等系列急性,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3.1人性护理的其它方面

①知识培训:制定糖尿病患者相应的专职护理措施,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护理人员。同时保证相应的管理方案目标明确,要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动机,以便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3];②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要鼓励每一个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医护经验摸索出更好的护理方法,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③对糖尿病患者必须按照标准程序严格执行,以便减少护理人员的失误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够了解针对自己疾病状态的标准护理程序和熟悉医院环境。在住院期间,要尽量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舒缓,确保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2人性化护理管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通过研究2014年2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06例的临床资料,可知护理前期两组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98.41±1.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2.25±1.52)分,研究组满意人数52例高于对照组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很大程度缩短时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9):242-243.

[2]段华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7-68.

[3]张霞.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13):57-58.

[4]任爱霞,刘洪h,张峰等.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03(3):28-29.

上一篇: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初探 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普通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