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08 02:10:20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理论的分析,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基于笔者自身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实践,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从几方面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50-02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因此,如何进行产学研结合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产学研结合的内涵

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互相合作、协调发展,生产一体化的模式。

(一)“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是以生产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如今,高职教育倡导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通过生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二)“产学研”结合应该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产学研”结合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的价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教学。

(三)贯彻“产学研”结合应该多样化

与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比较抽象,学习研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实施贯彻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深刻地领会“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和原则,就可以拓宽思路,多样化地贯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我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写、译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商务谈判、报关业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它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实用性和交际性。Brieger提出商务英语三个核心内容包括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和专业内容(Professional Content)。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场景中交流沟通能力。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贯彻“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笔者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和人才培养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就此谈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政府支持

“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双方的校企合作,也是生产、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合作。近年来,多部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法规政策文件在我国陆续出台,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但却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企业行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积极的奖励。

(二)高校和教师的动力不足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考核主要侧重于校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考核“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比重很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对“产学研”结合和与企业合作来培养人才的重视,没有充足的动力来贯彻实施校企合作。

(三)商务英语专业自身条件不足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效果无法用具体生产或技术成果来体现。因此,就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测评或者评定,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产学研”结合的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另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中大多都是纯英语语言类专业教师,缺乏商务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如我系的12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只有两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有的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但英语基础薄弱;有的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但专业知识却不精通。

(四)企业单位缺乏积极性

企业单位希望学生能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更好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虽然一些企业单位接收了高职院校实习的学生,但是学生在企业短短几个月的实习实训期间进行的实习实训的内容大多以参观和讲座为主,无法真正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笔者根据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条件还十分有限,建设资金又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所以,应该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单位产学研的合作,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教学基地,真正满足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交替”可依据各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灵活制定,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每学期都开设包括“课证融合”的各类专业课程,如“报关基础知识”、“报关业务技能”、“剑桥商务英语”,为学生的技能证书的获得打下基础。此外,在第五学期开设“外贸听说技能实训”、“外贸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完成理论+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与企业单位的外贸专业人士共同来完成实践性课程的指导。

(三)推行“2+1”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办学实际情况,将“2.5+0.5”模式改为“2+1”模式。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完成的“分段培养“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完成实践性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专业知识)又有从业资格(工作经验)的教师(李俊峰,2006)。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单位实习体验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周边地区的社会资源,聘请几名外贸公司和企业外贸部门的专业人士担任商务英语专业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五)推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制”,即: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除了获取毕业证书外,还要求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等,职业资格证书有报关员水平测试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岗位资格证书、全国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跟单员证、秘书(涉外)职业资格证书、以及LCCI文秘证书等。

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反映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证明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五、结语

本文主要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人才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及不同办学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计划,才能真正把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Brieger 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 Book [M]. York: York Associates, 199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16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1]12号.

[4]李俊峰,金涛.高职《商务英语》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尝试――兼谈高职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多样化”[J].济南职业学院学,2006(3).

上一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