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可行性

时间:2022-10-18 06:22:2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可行性

摘要:加快实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是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在这一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力争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85-02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受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大的难题,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承担着育人的教育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鉴于此,本文将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本文着力于分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主要是针对院系学生工作组层面的辅导员而言的。他们是整个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因此面对的实际问题更突出,更需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其目标就是通过拓展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最终实现提高辅导员社会地位的目的,形成专业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辅导员要想实现专业化教育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结构,他们的学历应与普通专业相似,专业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达到一定知识水平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或优秀教师。而且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渊博的知识,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必须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卓越的管理技巧,以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必须具有稳固的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辅导员专业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完成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模式过渡为素质教育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10年里迅猛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由2000年的556万人增至2009年的2145万人,平均增幅超过10%。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是高校扩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学生数量的突发性膨胀、新生素质的下降、大学教育资源紧缺、取消年龄和婚姻情况的限制等使生源情况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后勤改革尚不完善;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成为高校学生主体;贫困生问题日益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等,种种问题的出现加重了辅导员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掌握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上述挑战。第二,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同时,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并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随着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结合当前实际解决大学生遇到的不同的思想问题,而且要始终秉承把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入社会主流意识的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专业化是维护辅导员队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育管理群体,是维护学校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国家有利的政策保障。中央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其中“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好高校辅导员的职务评定问题,逐步完善评定标准,支持有能力的教师继续进修,使他们的专业技术更强,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我国首个明确表述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建设的文件。在教育部2007年开展的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首次增加了全国优秀辅导员的奖项,其中有专门的单项指标用于表彰辅导员,这是对辅导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辅导员更好更快地发展铺平了道路。从2005年起,教育部连续创办了11期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共培训辅导员骨干2400多人,从2005年开始,每年选派30名左右的辅导员骨干赴英国参加为期3个月的专题研修,使辅导员视野不断开阔,这一系列举措都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专业化,需要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能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供理论支撑。我国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正式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建设以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2009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66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295个,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达到了21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规模,会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承担着辅导员培训的任务,为辅导员队伍向知识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国内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尝试化为实现专业化提供了平台和保障。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己经成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其中,华东理工大学从自身实际出发,创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建立了和专业教师相同的评价体系,还为思想政治教师创建了单独的标准,如工作时间满2年的可以评为副科、工作时间满4年的可以评为正科,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为副处级别。东北师范大学则设计了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和高级研修的层层递进的培训体系,专题培训包括职业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高级研修班采取“2+1”的教育模式,经过两个月的国内研修后在学员中择优参加1个月的海外研修。还建立了课堂教学、挂职锻炼、科学研究、学位进修四位一体的培训和研修体系。从2008年开始,上海将根据辅导员岗位的需求和任务,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考核,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鼓励优秀辅导员的同时,对不称职的予以淘汰。而且,上海还颁发了《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明确辅导员考核标准,达到推动辅导员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目的。虽然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但上述尝试还是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管理的双重责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必须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认识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春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N].人民日报,2006-05-11.

[3]上海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11-13(l).

[4]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42-43.

作者简介:宋育果(1975-),男,河南淅川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减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良机 下一篇:合作意识是培养中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