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浅析

时间:2022-10-18 11:10:52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浅析

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引人关注。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把表外业务纳入资本充足率的控制,并建立了有效的表外业务内控机制,建立了开展表外业务的资格和限制,强化了报告制度, 增强了表外业务的透明度。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近几年发展提速,创新加快,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表外业务创新活跃、结构复杂,蕴含着多样化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监控对策。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系统对提高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其安全性、盈利性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及其风险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经营活动。商业银行依靠自身信誉, 通过运用一部分人力、物力,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从而增加资产收益, 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了结算、咨询、等无风险的服务活动和各种有风险的金融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专指有风险的金融活动, 从而也使这些表外业务成为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市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 ,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经营风险,国家风险,筹资风险和信息风险,具有损失大,不确定性高,难以计量和集中度高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1 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促进了表外业务制度的发展。另外,在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方面也有了较多可遵循的业务规范,如《会计法》、《商业银行法》等。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现在开展的表外业务大都比较单一,规模小效益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乏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另外我国中央银行监管依然存在重表内,轻表外的情况,对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与国际惯例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完整。由于许多表外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的反映,现行的会计信息很难真实和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规模与质量,以致影响了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与资产的公正评价,导致对银行的潜在风险重视和防范不足。其次,存在监管制度的缺失。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管都是针对业务,如信用证业务的风险控制,内控设置等,没有详细的表外业务的核算、披露要求。另外,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上普遍存在如高估资本充足率、高估利息等信息不真实现象;表外风险的识别计量存在透明度差、风险分散、自由度大的问题,难以准确界定表外业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审慎的表外业务授信管理制度和针对性较强的表外业务专项审计稽核制度。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经验,提出对策如下:

(一)加快立法工作,以法律来规范表外业务

在我国金融业务不完备、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监管部门通过法令限制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表外业务活动很有必要。对于商业银行开办某项表外业务,要从财务、业务管理、经营原则等方面加以规定,这样,在表外业务市场进入阶段就消除或避免违规行为。

(二)统一表外业务风险衡量标准,完善风险检测体系

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确定框架原则,建立统一的表外业务风险衡量标准和风险检测体系。有了统一的表外业务风险监测体系,金融监管机关可以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各种表外业务的风险进行量化比较,同时又能够将中间业务的经营纳入金融宏观调控的范围予以监督。

(三)建立内部监管体系,强化内部稽核职能

建立针对表外业务的内部监管体系,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稽核职能,健全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内部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对风险的数量化、连续性的监控,及时了解自身业务的风险状况,同时将经营权利、风险监测与风险汇报相分离,明确内部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限。要加强对交易人员的约束,严格按照表外业务操作规范办事,并制定保护性条款。

(四)加强表外业务授信管理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状况,制定一套专门针对集团客户在内的管理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并注意防范内部关联方互保的风险。

(五)完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方法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商业银行要作好表外业务会计披露,缩小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首先,细化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披露的规定规范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范围、内容、原则及披露标准。其次,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信息披露程序,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四、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明显,它可以给银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丰厚的利润但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因此,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监控对策,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和研究,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系统,以此来增强我国银行业的安全性、盈利性和竞争能力。本文概述了表外业务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现状,并借鉴国外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探讨[J].中国商界,2009(2).

[2]杨永生.加快监管创新步伐强化表外业务风险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4,(2).

[3]陈尧,陈可.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前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报,2007,(2).

[4]李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5

[5]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帅涛.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7(7).

[7]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编.中国人民银行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8]周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浙江金融,2006,28(2).

作者简介:尹贵林(1986-),山东淄博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耿艳萍(1987-),山东淄博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浅析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