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时间:2022-09-25 09:00:09

试析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近十年我国债券市场进行了多项的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正处在新金融时代。中国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发展。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就不可能生成合理有效的金融市场定价机制,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1、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债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服务的重要渠道,债券市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保障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维护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参与主体和产品结构也逐渐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数量已达上万家,包括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2、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1)市场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目前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包括国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企业债券、美元债券等等。企业债券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从债券的投资量来看,商业银行仍然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主体其行为的高度趋同性导致了市场流动性先天不足。

(2)不完善的市场法规

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需要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以及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3)市场流动性差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低,一方面是债券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不利于资金进出,市场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原因是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四大国有银行债券持有量过于集中,交易所市场则是个人参与主体,而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机构手中,并且国债余额的4/5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在银行资金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各银行都倾向于持券囤集,直接导致了债券交投不活跃。

(4)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落后

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开展晚、发展慢,社会信用环境基础也存在较大差距,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尚未形成。评级结果与定价的关联性很弱,不能真正揭示公司债的风险特征。评级机构的信用责任不足,专业性和独立性也受到普遍质疑。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少,且由发行人和承销商选择评级机构并支付评级费用,导致评级机构依附于发行人而存在,往往根据发行人的意愿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规范也没有建立持续跟踪评价制度。

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1、丰富我国债券品种

首先,应增加短期债券品种,建立基准国债。短期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债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品种。其利率被视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成为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定价基准之一,并且通过市场预期和套利行为,影响中长期利率的水平,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提高债券市场的有效性。

其次,应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改变地方资金筹集由中央财政发债提供的方式,给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比中央财政投资更有效率,增加地方政府发债和使用国债资金时的责任,达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第三,要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要逐步放宽企业债券的市场准入条件,债券融资项目安排应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还需要构建场内场外有机结合的流通场所。

2、不断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首先,要制定出台债券托管业务管理规定,规范跨市场投资者的转托管行为,明确托管结算机构在债权转托管过程中的职责,建立专托管的应急机制;要组织协调债券托管结算机构制定转托管业务的操作细则,明确转托管业务流程,加强对转托管业务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其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债券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发债公司的信息公开披露,让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效地了解发债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较早地选择并制定方略进行市场运作,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最后,建立债券结算业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结算人的积极性,取消对非金融机构投资人逆回购交易的限制,扩大非金融机构投资人的交易对象,丰富开办结算业务的机构类型,促进债券结算业务的发展。

3、加强市场的流通性

首先,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其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其次,完善做市商制度,推进市场的流通性。积极采取核准制来确定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证券公司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目前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4、建立完善的债券评级体系

首先,要大力培育信用评级机构。对非政府信用类债券实行强制性的信用评级,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信用评级的对象及范围加以明确,甚至可以借鉴某些国家采用双评级制度的经验,要求发行债券同时要有两家评级机构给予信用评级,以增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市场需求。

其次,要落实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各家资信评级机构应向监管部门提交所评级公司资信级别的依据报告,落实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追究制。建立债权人监控下的信用评级制度。改变目前由发行主体自行选择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由投资者为发行主体选定评级机构,以降低发行主体与信用评级机构"串谋"的可能性。

三、总结

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资产匹配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新.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市场评级市场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6(7).

[2]冯郁芬.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中国资本市场[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3]石英剑.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7(2).

[4]谭永全.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2007(7).

[5]尤建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彭贝樱(1981.12-),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

上一篇:浅议政府会计改革中权责发生制的引入 下一篇:浅析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