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18 11:02:2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化意识的培养

摘 要:职业化意识是人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化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现高职生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生;会计;实践;意识

一、 加强高职院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职业化意识是人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愿望和期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执业态度和择业方式。尤其是对实践性很强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学生职业化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现高职生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会计专业学生非职业化素质现状及成因

从以往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中发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40%以上的同学调换了工作单位,有20%的同学在三个月的时间就换了至少两次。其他没调换实习单位的同学有30%心不在焉,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太适合,或者和专业不对口,有调换的意向。学生的稳定率很差。从调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调换了工作单位的学生认为:在实习单位里学不到东西;没有办法进入财务部门进行实习锻炼,即使进入了也没有人给予指导;找不到事情可做;无法融入公司的氛围当中;其次就是与专业对口度很小。学生认为学会计做的却是收银或是仓管跟单员甚至是其他行政岗位,与专业一点都不对口,而实习单位方给出的意见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积极性不高;责任心很差,大多都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状态;公司对于重要的工作岗位都不敢放手给学生做。且工作习惯不好,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浮躁等状态。

针对以上状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造成学生职业化意识缺失的成因:

第一,学校师资队伍欠缺,特别是真正有“双师”型资格的老师,这里说的双师型不等于双师证。所以师资队伍的构成造成了学生只能片面的学点书本上的知识。对企业的实际操作却知知甚少,所以当学生去到企业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更谈不上与专业挂钩的一些职业化意识的培养了。第二,学校让学生实训更多流于形式,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只满足于会写几笔分录、会登登账本、会装订凭证。更多系统的完整的实训还是不够。所以学生去到企业后就不知道要怎样将自己的业务与其他岗位或部门对接。一旦学生去到实习单位,大多企业安排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装订凭证、整理单据这样一些基础的工作,所以学生就表现出不耐烦、浮躁的情绪。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其的不耐烦从而造成简单的工作却效率低下。缺乏平和而职业化的心态是关键。第三,职业目标不清,没有工作动力。由于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以及应试教育的成因。使得好多高职生职业化意识淡薄甚至几乎为零。模糊的心态以及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职业素养意识的养成。进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毕业前,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是什么,自己的职业兴趣及价值取向,不知企业行情的情况下,就盲目择业就业,从而导致不到一个月就辞职,再重新择业就业,不断的往复循环。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去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化意识。

1.要发挥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性。在刚进入校门的大一新生,他的专业选择多数是由父母或亲朋好友决定的。但实际上在读了半个或一个学期后,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但又不能随意换专业,所以采取放任之的态度。这部分学生会在群体里面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对于大一的新生,学校应充分给学生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在刚进入校门的第一个月,学校应提供不同专业的讲座、报告或宣讲,让学生对专业有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自己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对公司的岗位设置需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大体的了解。经过一个月的调查认识后,在自主选择专业。这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及职业兴趣首先应具备的条件。也是学生职业化意识建立的第一步。

2.逐步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老师充分起好模仿带头作用。给学生以真实与正确的引导。所以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岗位应用能力是所有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双师型不等于双师证。由于我国目前在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上采取以考为主的方式,考取证的大多是考试型专业人才,而并非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在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吸收企业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能定期接纳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并接受来自校方提供的专业技术咨询及专业人员培训服务,实现合作双赢。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3.完善职业课程体系改革。由课堂学习转向实训室学习,学校除了技能型的理论知识培养外。还需在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当中,真正以一名职业人的身份去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分段或独立的技能的实训。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时候应分组构成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对组内的成员进行会计分岗实训,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设置财务负责人、财务主管、会计、出纳、审计、税务申报等岗位,共同去完成一项实训任务。并再下一个实训环节中进行岗位轮换。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亲自感受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各岗位应怎样协作配合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由课堂学习转向实训室学习。让学生能在处理好专业岗位的工作外,还能配合处理企业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投资人、债权人、业务关联单位等方方面面的经济关系。因此,学生不仅要在企业内的会计机构内部以及与会计相关的各部门轮岗实训,还要在企业外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参与实训,从而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职业化。让学生从学校学习中就真正感受到自己现在是一个职业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及学校共同努力来完成。让同学在一开始进入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意识,只有意识上去了,行动才会跟上,只有学生的职业化意识提高了,学生在大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的接受,勇敢的走出校园,去社会上学习与历练。为今后真正走出校园做好充分而扎实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施锡栋,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2]付贵清。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圈.2007.(08):93.

上一篇:正确认识园林工程改造促进园林事业发展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