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再探

时间:2022-10-18 10:10:46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再探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1)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计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与经营者之间是委托关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国家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而经营者更为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会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会计准则只能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提出原则和规范,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常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3)会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不确定的、与事实有差异的计量结果和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不确定会计事项是指一定状况或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利得还是损失,只有在发生或不发生一个或若干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确认,其中包括:与信用有关的事项,如企业的承诺,应收、应付款项等;与时间有关的事项,如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可能引起的汇兑损益导致企业资产和负债发生相关变化;与社会经济变化的有关事项,如利率、物价变动指数等指标变动引发企业资产和负债相关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对上述事项的处理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此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4)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监督,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对如何有效合理地指导企业用好各种权力,监督或约束经营者的不正当行为,尚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使其不得不为自身利益的得失有所顾忌,通常只能听从领导的安排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5)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方法和手续的总称。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6)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会计人员难免会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使其计量出的会计数据可能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7)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微小的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笔者认为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加强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业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2)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对操纵会计信息的经营者进行通报批评甚至处分。加强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可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控制,使审计工作可以独立公正地进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行为进行定期考核,对随意操纵会计信息的经营者进行通报批评甚至处分,对有造假记录的经营者不再委于原任职企业及其他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都有助于防止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制造、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3)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4)建立会计委派制度。会计人员最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直接收集、整理、加工者,具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最有利的条件。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排除了企业内部人控制,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具有积极作用。反思众多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策略,会计委派制度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5)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人员的处罚力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除了对有关的财会人员处罚外,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治理了造假的源头才能大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6)建立切实有效的会计人员保护体制。对揭发会计虚假信息的会计人员,要实行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保护机制。在一定时间内要对检举揭发人及其家人进行有效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对其日后工作要有较好保障。

上一篇:CIA资格考试与国内其他考试异同 下一篇:我国财务会计目标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