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8 08:03:01

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摘要:传统民间艺术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结构之一,同时也承载着民间劳动者的创造性智慧。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及形态,熔铸了民众潜移默化的设计思维及观念。随着现代陶瓷装饰关注视角的拓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开始进入陶瓷艺术家的视线,并以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式不断呈现在现代陶瓷装饰作品中。

关键词:民间艺术;陶瓷装饰;运用

1民间艺术的文化性与艺术性

民间艺术作为民俗文化及乡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形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生态性等特征,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由于其多来源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因而也具有民间典型的大众性、生活性、民俗性特质。促使其起源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活、民俗、宗教等人文环境及意识形态。民间艺术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反映着特定时期及地域人们的生活图景,既体现出某种造物文化,同时亦传达出相应的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具体来看,民间艺术涵盖体系庞大,除了常规的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等物质性的存在的工艺形式外,还包括诸多如戏曲、民歌、舞蹈等非物质艺术形式。

正因为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大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其艺术内核中包含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剪纸艺术的题材,便主要选取自民间年俗、婚俗、节气等,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又如版画、戏曲等,则多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评书、小说、故事的改编。通过赋予其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进而丰富民间大众的精神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及艺术性总是伴随着民间生活化场景而存在的。从中可以提取出相应的设计、艺术、文学、语言等创作观念,这些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都是巨大的文化宝库。对于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并建构具有本土文化内核的艺术生态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民间艺术装饰艺术特征

2.1 图形的简洁概括性

形态化的艺术创作往往都需要对现实图象进行转化,这其中甚至涉及到设计学概念。在转化过程中,对形象的简化便是一种重要方式。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创作是有意味的形式,是通过简化的方式得到的。”简化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物象形态抽丝剥茧的提取与概括,更在于转化的思维方式,其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情绪等。

民间艺术在装饰层面上所呈现的也是这样一种形态。受民间朴素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其对物象的转化往往采取去粗取精,避繁就简的原则,以高度概括化的手法,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沿袭,形成轮廓化、符号化的视觉图象。譬如剪纸,在形态上并不追求高度写实性,造型、色彩均简化至纯粹,仅凭单色系的轮廓及线条,展现一种简朴之美。但事实上,这种简洁的表达意象却又内涵丰富,其中包含了大量象征吉祥寓意的典型视觉符号,如文字、图案、纹饰等。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意识形态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取向。

2.2 造型的心象性

所谓“心象性”,强调的是物象转化为艺术形态过程的主观性特征。其中,“象”源于《易传》中的“观物取象”。民间艺术发源并形成于民间,其发展形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括民间创作群体自身所固有的随意性特点。由于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民众得以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大都按照自身的主观认识来对物象进行把握,仅凭观察和体会即兴而作。加之没有专业的艺术功底,因而只求会意,不求形似,率性而为。因而我们所看到的民间艺术装饰面貌大都风格迥异,不拘一格,洒脱自如。

此外,非逻辑性、时空错位等怪异的文化结构也体现出民间艺术装饰的“心象性”特质。创作者不受科学、严谨的历史、地理、思维辑的制约,甚至抛开美术创作理论中透视法、时空构成等形式法则的约束,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瞬间的即兴发挥,来表达一种当下的真情实感。譬如某些装饰图案并未遵循近大远小的空间安排,甚至刻意打乱逻辑次序;抑或采取变形夸张的手法,将部分造型扭曲处理,这些都是“心象性”的特征性表达。

民间艺术注重场景化的情景交融,民众的艺术创造并不是要极力追求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形色表现,而更多地在于对真实生活情态的传达。因而,这种创造既要体现一定的形式感,更需要承载丰富多彩的涵旨寓意。除了常规的物象寓意外,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龙凤象征喜庆祥和,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等,还囊括了许多地方性、民族性、宗教性寓意。此外,色彩的特征性搭配,亦成为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

3 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3.1 造型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在广泛借鉴西方自由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之后,开始逐渐建构起具有自身文化内核的艺术体系。其中一种特征性表现便是,创作者开始将关注视角边缘化。尤其是不少出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艺术家,尽管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传统民俗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如故乡民居的白墙黛瓦、青砖石板、剪纸窗花等。这些意象都被创作者运用于陶瓷装饰的造型表现中。如刘颖睿的作品《青砖上的记忆》,以青砖造型展现了一幅民间乡土画卷,民居、古窗、苔痕都呈现出浓郁的乡间风情。青砖斑驳,凹痕遍布,刻满了光阴岁月的沧桑。作者以别具创意的媒材和手法,塑造出陶瓷材质特有的工艺语言。又如张亚林作品《悠然》系列,以传统民居古窗造型展现一种情境化装饰形态,同时以“隔景”手法展现江南荷塘盛开的景观,饱含浓浓的乡情。

此外,“文化生态”亦是民间艺术介入现代陶瓷装饰的重要特征。它强调表达的是从民间艺术形式到内容、文化、观念的一种整体把握,所展现的并非只是一种形态化视觉,而更多的是对民间艺术生态体系的观照。譬如在题材的选取上,不少创作者开始注意到部分边缘化的民间素材。典型的如朱乐耕的作品,吸收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作品《苗家风情》,以苗族文化艺术为视角,将具有浓郁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舞蹈、服饰、建筑等予以展现。色彩的表现也极具典型的民族风韵。三段式的画面结构,传达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化场景,增强了文化性及装饰美感。

3.2 色彩表现

在视觉传达效果上,色彩往往比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人眼对色度的敏感性要强于造型。而民间艺术中,色彩也往往有着较高的辨识度。赵春雷在《中国民间色彩在现代生活陶艺色彩装饰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取出民间艺术中几种典型的色彩组合方式,如红、绿、黄、青、黑等。并且,民间艺术装饰的色系主要为饱和度较高的色域,色值浓郁、明艳、热烈、张放。并且,造型与色彩的综合表现更能体现出某些特定的民间艺术风格。如民间剪纸艺术,朴素的大红色,灵活多变的线条轮廓,充满喜庆气氛。著名陶艺家施于人的作品,有一类专以剪纸、年画为装饰题材,@些作品既无写实性较强的形色表现,更无纷繁芜杂的色彩穿插,仅以单色或双色营造一种高对比度的色彩反差,以色彩的纯粹单一凸显造型。并且其中的纹饰所提取的也主要为大众所熟悉的民间剪纸图案。又如其作品《蓝风》系列,灵感来源于民间朴素布艺风格,细碎的蓝色碎花布纹成为作品装饰图案的主体元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工艺在色彩表达上的优势,采用明澈幽亮的青花来展现蓝色,深邃而明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作品所传达出的民间艺术气息十分浓郁,辨识度也较高,观者能够透过作品自然联想到相应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而唤起内心的乡土记忆。

3.3 综合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十分注重陶瓷材质特性的发挥,强调工艺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异效果的营造,即泥性和火性的表达。为此,传统以技艺性表现为主的陶瓷装饰绘画逐渐演化为一种较具现代创作意识的媒材性语言,借助艺术家的主体自觉及内省,充分发挥艺术个性,由此产生各种综合性的跨界表达效果。譬如,现代陶艺家对颜色釉的综合化运用,恰体现出这一特点。此外,正由于颜色釉在表达效果上具有较好的宽容度,能够实现许多传统彩绘及雕刻工艺难以实现的形色表达,因而也开始被运用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如程云的综合装饰作品《老屋》,通过将我国江南传统民居以印象主义之风呈现于陶瓷装饰中,充分发挥颜色釉的色彩与肌理,产生极具变化性的釉色效果。坍圮与斑驳的造型与釉色相互映衬,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极为贴合。

此外,从艺术精神的表达向度来看,部分作品通过综合表现手法,呈现出浓重的批判性色彩。通过对传统工艺性表现形式的分割、拆解、夸张、变形等方式,来从形态上展现作者对当下民间文化保护现状的批判思考,独创意识及个性表达十分强烈。

4 结论

民间艺术包含了民族性、地域性的情感化内容及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现代陶瓷艺术家的浓郁乡土情怀,同时也体现出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精神观照。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许多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要使得民间艺术文化保持鲜活及创新力,就必须让其成为“活”的艺术形式。其中,陶瓷装饰作品对民间艺术元素的吸收借鉴,恰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陶艺家对当下文化视角关注的延伸,民间艺术正在成为一种典型文化样式呈现在陶艺创作中。在表现手法上,以造型、色彩、纹饰等特征,实现形态及内容在解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层面的提取与转换,以及工艺技法的媒材化、语言化表达渠道,由此使得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展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词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81-208.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

[3]刘清云.古朴典雅相映成趣――论现代陶艺中的祥和民俗风[J].艺术评论.2013:145.

[4]杨志.民俗陶艺的产生背景及其原因[J].中国陶瓷2007年8期.

[5]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82.

[6]邱耿饪.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177.

上一篇:考拉社区APP原来是这么火起来的 下一篇:东北话剧戏剧情境中的诗意化创作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