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18 08:01:15

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思维的培养

由世界著名教育教学权威弗赖登格尔提出的“再创造”,目前已成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他认为: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一种学科。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很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已去发现或是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和各种定律。所以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广阔的天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发展和身心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养成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抑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引进,让学生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如在《为什么是0.618》这节课,上课之前引入了一个数学小常识:一般地,关于人体躯干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例,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脚底至肚脐的长度xcm与身高yem的比值越接近0.618,越体现出美感。你知道你自身的比值吗?为了“改善”这个比值,使其身材符合黄金分割,你应该穿多少cln的鞋子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口味被调了起来,大家兴趣盎然,畅所欲言,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间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学生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人胜。知识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的差距,使学生的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可见,灵活巧妙的设问,不仅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任何创造,都源于观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英国数学家利特尔伍德在谈创造活动的准确阶段时指出:“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自觉的,无论是否由意识支配,必须把核心问题从所有偶然现象巾清楚地剥离出来…”这里偶然现象是观察试验的结果从中剥离出来,核心问题是一种创造行为。故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试验、猜想、找规律的练习。

例1如,观察下列等式:

又如:下图是用火棒摆出的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上摆2006根火柴棒时,共需要摆______根火柴棒。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观察、操作、联想、变异等做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到,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的方向的解答。

对于解答一道数学题,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解法,即使学生给出了不恰当的,甚至是荒唐的解法,教师也要注意适当引导。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长此以往,可使学生不拘泥于已有的定论,在奇思妙想中撞击出创新的火花。

提高学生的构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较高的表现形式。如:在每个单元授课完后,我都让学生自己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自己出题,将学生较好的试题进行交换、互测。

如在《反比例函数》这节课,有一组的学生就用一道题归纳出本章节的知识点已知函数y=xm-m-4是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_,解析式是______,它的图象是______,它位于第_____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已知三个点P1(x1,y2),P2(x2,y2)在函数图象上,且x1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只有持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可能地鼓励他们探索问题,构造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勇于创新。

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发展趋势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自始至终地贯穿课堂教学中,为培养21世纪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农村数学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 下一篇:小学数学新课程导思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