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22-10-18 02:32:50

网络舆情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日趋融汇交互,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社会使现实社会的领域得到延伸和拓展,成为社会活动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形态丰富多样,“新意见阶层”的崛起,网民的前台化和组织化对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网络虚拟社会平等开放、互联互通、多节点、无国界的扁平结构特征,促使社会管理理念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协调,从单一方式走向多样手段相结合。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和协调正是适应时展的一种创新。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既是一种战略发展要求,更是一种创新导向。

在网络化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网络舆情促使社会管理方式变革

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了严峻挑战。

网络舆情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带来了全面的挑战。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氛围和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上传的是民意,下载的是民主,撬动的是民智”,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对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为党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推动执政风格的开放带来了全新的模式,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我们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将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网络舆情的发展促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和社会民主化进程更加完善,促使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发生全新的变革。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运用和影射,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现实客观矛盾,也比较真实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重要领域的社会舆情晴雨表。网络舆情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传统管理方式正产生着深刻影响。实践证明,相对于普通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具有更广泛、便捷甚至真实的优势,这种原生态的舆情如能得以集纳与传播,便可以知民情、纳民意、聚民智、解民忧、谋民利,从而为党和政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网络舆情成为重要执政资源

网络舆情的发展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网络舆情既是了解民意的窗口,又是引导民意的公众平台。网络在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诉求方面有独特优势,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成为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网络媒体常常反映出许多在其他媒体上很难见到的、来自社会基层的各种消息,它可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政府部门和官员了解到真实民意,通过疏理与分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网络上听取民声,了解民情,汲取民间智慧,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及时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实现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社会化和科学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阶层分化,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极易造成民众“相对的被剥夺感”,引绪淤积,此时尤其需要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

可以说,网络舆论既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催化剂”,又是化解危机的“灭火器”。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能否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不但有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服务型政府能否充分履行其职能,真正执政为民、民主执政、科学执政。重视和加强舆情引导工作,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了解民情民意、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检验。

网络舆情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已经成为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凝聚改革和转型共识的重要阵地。舆论监督是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必要的纠错机制和民力,舆论监督可以借助公众和媒体的“眼睛”来发现社会问题,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群众注意防范和改正,以保证我们社会肌体的健康。政府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舆论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引导、鼓励各界广泛参与,凝聚改革和转型的共识。领导干部要克服对互联网的隔膜、恐惧和排斥心理,高度关注网络舆情,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政府工作的影响,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重不重视网络、懂不懂网络、上不上网、用不用网,这不仅是个人习惯的问题,更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现代意识、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用开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对待网络,用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来利用网络,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最现代化的手段,成为我们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重要阵地。要顺应网络时代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探求网络舆情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要主动将政府需要、民意心声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网络舆情作为民意集散地和情绪晾晒台、凝聚共识的显示器和晴雨表,把网络民意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为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努力帮助群众依法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网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成为国家安全、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新型助推器。

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命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加速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网络舆情也呈现出热点多、涉及面广、持续性强、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网络对现实社会影响日益加大,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命题和重要内容。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高度关注网络舆情,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政府工

作的影响,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会正确处置网上舆情危机,已经成为衡量地方党政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一个热点事件可能很快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警惕以下“五大不公感”诱发的社会事件:一是分配不公感;二是机会不公感;三是起点不公感;四是参与不公感;五是话语权不公感。这些不公感的情绪如果长期积累,就会降低人与社会、民众与党和政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度,甚至受这些情绪左右,进而让一些孤立的、个体的、局部的矛盾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的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损害。从当前发生的一些来看,起因往往都很简单,甚至是一个民事纠纷,根本谈不上是社会矛盾,但最终却导致了的发生。因此社会管理应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这有利于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借助网络舆情助推各级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认识真理的工具,也是一种新的治理社会的工具。当代社会实践表明,一个最优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是由多元化的公共组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对地方政府来说,合理的政府管理应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尽可能多的把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现阶段社会成分的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社会关系的复杂以及社会信息的分散等,已经在诸多层面上改变着我国已有的组织动员体制和管理模式,过去以政府集权管理为特点的社会调控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无法实现对当前社会的有效整合,亟需借助新的社会管理手段加以整合和治理。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态和公共管理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议程、政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公民个人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实践证明,网络表达与政府监管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及共同合作的可能,网民与政府之间也存在着大量可以共建却未共建与共治的领域。以公共治理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有助于培养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是地方政府走向善治的一个重要契机。尤其是网络问政开启了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社会问题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充分利用互联网有利于政府更好更快地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互联网联系群众、凝聚民心、开展工作,这是提高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地方政府来说,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网络已成为重大敏感事件的爆发口,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络公众议题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网络舆情潜伏周期在缩短,中国网民开始走向理性和成熟。网络时代要充分重视和高度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政府和主流媒体只能因势利导,主动揭示真相,澄清流言,坦然承认和认真改进政府管理的缺失,才能赢得主动权,争取话语权;只有主动吸纳网络舆论,认识到民心可用、民怨可畏,才能化危为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良政和善治。

网络时代领导干部提升治理能力最为简捷的路径之一,就是要学会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化解民怨,使网络民意在公共事务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并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将网络舆情同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社会管理的水平。

通过网络舆情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式、新要求。网络舆情使社会管理的思路更加新颖多元,改变着我国已有的组织动员体制和控制管理模式,改变着中国政府管理的机制,改变着政府工作人员的理念、价值,也改变着政府官员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公共突发事件中,一方面说明网络舆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地方政府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和方式还不够成熟,未能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

网络是现实的镜子,社会转型期矛盾复杂多发,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在涉及群众利益、公共权力的使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等问题上,互联网开辟了民意诉求新渠道,网络民意的“力量”愈发强大,正对现实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民意正助推各级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把握好、引导好、发挥好网络舆情的信息传递功能、建言献策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惩处腐败功能、宣传引导功能,不断提高管理虚拟社会水平,这是领导干部提高决策水平、提升工作能力的需要,是时展对党政干部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期待。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了解网络、熟悉网络、走上网络、引导网络,通过“上网听民声,下网解民忧”,不断提升网上舆论应对和引导能力。

刘国军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副教授

上一篇:网络舆情研判中的冷与热 下一篇:浏览器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