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思考

时间:2022-10-17 10:46:15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思考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进行阐述,提出了确保农村金融稳定、实现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以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使农村金融业获得发展, 从而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农村;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01-01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涉及面广,包括农村政策性金融政策,以及农村的商业性金融和农村融资方式的创新发展等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改革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

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保障。目前,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着农村资金系统性流失、商业性金融落后、合作性金融实力弱、政策性金融覆盖面狭窄、民间金融缺乏规范和保护、“三农”风险保障机制缺失、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欠缺等问题。确立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基础、财政政策性金融为引导、合作性金融为主导、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保障、改革和创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体制的政策。

2 农村金融机构与金融政策存在的问题

(1)涉“三农”的金融机构数量下降,农村信贷的规模萎缩。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国有控股银行减少县以下的金融机构,集中发展中小型银行机构,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资金的基本策略;导致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控股银行金融机构逐步收缩县级以下的银行网点。第二,大多数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面临亏损,而缺乏政府补偿支持的农村商业保险难以推广,所以开始减少农村投入,逐步收缩。第三,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政策实行的是农业反哺农业,形成剪刀差。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存款,然后将资金投入工业制造业,为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服务;对农村农业提供的资金贷款微乎其微。

(2)国有控股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功能逐渐萎缩。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国有控股银行的功能缺位,特别是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大量收缩农村的金融业务,在农村的银行网点基本上只有吸储权,而丧失贷款权,特别是针对农业的贷款。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也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经营中以利润为出发点,商业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导致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利润比较高的乡镇企业和非农业部门,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户、个体小经营户和小微型企业难以融资,获得信贷支持,邮政储蓄银行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吸储在农村,放贷在城镇,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在农村贷款。

(3)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垄断性质,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农村金融市场利润薄,导致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信用合作社成为唯一的金融机构,基本垄断市场。我国的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提供给特殊的群体,没有开展直接对农户开展业务。大多数的盈利性银行有把业务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的趋势,这导致在农村金融业务方面,其他金融组织并不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竞争威胁,没有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威胁。

(4)活跃的民间借贷缺乏监管。在农村金融市场,国有控股银行的缺位,给民间借贷等非正规的融资活动提供了孳生的有利空间。民间借贷融资方式的存在,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里,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享有与城市发展同等的待遇,被视为鸡肋,而遭到忽视;大多数的融资属于政府性质的制度要求,远远跟不上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户的融资效率,扩大农村融资资金来源是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融资效率,对促进农村个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积极作用。

据浙江统计数据表明,现有温州的16.7万家企业中,就有60%事民间集资借贷资金;温州频现老板“跑路事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畸形的农村金融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噩梦”何时终结?

2011年以来已有30家温州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跑路、跳楼及上吊现象;温州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的频发,源于民间高息融资留下的阴霾笼罩整个城市,对全国的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数十年积累的民间融资借贷信用受到严重伤害。跑路事件不仅搅动民间融资市场,而且也拨动着金融投资界,甚至中央政府紧绷的神经。如何有效监管民间借贷市场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民间借贷大都依赖于的民间行规,难以进行有效政府监管。这个问题也是在考验我国农村金融稳定,规范农村的金融借贷,让农村的金融秩序有序的开展,拉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幕。

3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成立或整合完全国有非盈利性的农村银行

从以往的农村金融发展进程来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金融体系极其重要。在随着国有控股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实施后,国有控股银行剥离政策性的农业信贷业务,全面商业化推进,仅存的农村金融机构成了吸储工具,给城镇提供资金支持,而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对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匮乏的能力远远不够。面对如此局面,中央政府应考虑成立国有完全控股的农村银行,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该银行应该是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这样就不会因为银行引发商业化进程,就能更好解决农业发展经济资金困难的问题。

3.2 完善民间金融机构的约束机制,引导鼓励个体参与放贷业务

鉴于金融机构成立的困难,为了及时解决现存的农村资金需求问题,可以引导鼓励个体参与放贷业务,缓解目前

资金困难。民间个人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融资行为具有手续简便、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存在风险高的缺点比如高利贷。政府可以批准成立个体信贷机构,强化该机构的监管机制,这样可以减少个人借贷市场因手续不完善引发的风险,让民间借贷合法化。在监管民间借贷金融机构时,首先确定民间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确保信贷机构能遵循谨慎原则,强化对民间金融下限管理制度。同时,在民间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上,建议采取合伙制,公司股东对民间金融机构负无限责任。通过破产法规定,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主观原因造成的损失风险责任,追究对其禁业和实施经济和刑事责任处罚措施,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促使其合法经营并主动防范金融风险。

3.3 完善民间机构的评级和破产清算制度

民间金融机构大多属于散、小的特点,民间信贷的监管部门建立中小民间借贷公司的信用档案,每家给予相应的评级,信用记录不良的机构将被禁止营业,同时也要建立个体农户的信用资料档案,防止其恶意借贷,向多个机构融资,容易形成不良资产,信用差的农户将被拒之门外。另外,我国的中小机构破产制度不完善,这将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要建立包括法人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破产制度,完善破产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良性循环。比如德国法律规定,公司一旦资不抵债,董事会应在规定的三周之内提出破产请求,否则,将承担延迟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我们可以借鉴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破产法律法规,保护好银行债权人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民间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3.4 创造良好农村金融改革环境

首先,完善我国破产法,规范发展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资金放贷;完善非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补偿机制,在准备金管理、再贷款等方面特殊对待,制定结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

其次,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道路、教育、医疗、水电、通讯等公共产品,否则将会制约农村商业金融发展。

最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些配套改革。比如农村集体,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让土地使用权也能成为抵押品和担保品,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韩正清.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及效应[D].重庆:西南大学,2006.

[2]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 [J].财贸经济,2007,(2).

[3]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新华文摘,2009,(2).

上一篇: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电影《跆拳道》的主题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