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

时间:2022-10-17 07:35:1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 自1994年至2011年我国汇率经历了两次重大汇制改革,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愈演愈烈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经济焦点。本文选取1994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与比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四个地区就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东北部呈正相关关系。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波动性 就业 面板数据 地区差异

一、引言

在影响开放经济的各种变量中,汇率所处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从外部到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对开放经济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对一国就业、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收入分配、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经济增长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实际汇率变动通过出口价格、出口份额、进口成本等途径对现下倍受关注的就业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与我国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和汇率并轨,自2002年下半年起,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且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2002年末,以日本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为契机,人民币汇率开始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2005年7月,中国进行了汇改开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在其实施的5年期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值,汇率的浮动明显也有所增强,但国际方面并不满足于此,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仍不绝于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时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与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随着贸易保护、反倾销、反补贴成为国际舆论的热门话题,贸易顺差严重的中国被推上了贸易摩擦的风口浪尖;2010年初,欧美等一些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速度;2011年除欧美国家对人民币汇率依然施加较大升值压力外,印度、巴西等少数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入到施压阵营中,除了对人民币缓慢的升值步伐表示忧虑外,更称人民币汇率的缓慢提升正在损害其出口;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公开指责人民币汇率,这一举动令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

面临如此现状,人民币汇率是否需要调整这一问题,不仅要考虑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更要关注汇率调整对我国就业状况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就来自于就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就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就业是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与就业增加相伴随的是经济增长。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状况与社会稳定密切联系。显然,就业无论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社会的稳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因此,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的研究证实: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就业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研究表明:本币实际趋势性升值会造成就业紧缩(Klein et al.,2000、2003)。Burgess和Knetter(1998)通过对G-7集团1972―1988年遭受汇率冲击后的研究发现:汇率波动越剧烈越不利于增加就业,甚至会加大失业人数。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Belke&Gros(2002)。Klein et al.(2003)利用1973―1993年美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说明:美元的升值显著地造成就业岗位减少,更是进一步得出:本币实际升(贬)值对就业的影响程度随行业开放程度的提高而上升。Hatemi-J&Irandoust(2006)通过对法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升值导致法国制造业就业的显著下降。Demir(2010)基于土耳其691家私营企业1983―2005年的数据对汇率波动是否能对就业增长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汇率波动与制造业就业增长显著负相关。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就业间的关系的研究大都支持上述观点。俞乔(1999)的研究表明,人民币贬值15%~30%时能够增加近250―510万个就业岗位;万解秋和徐涛(2004)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实际影响,指出汇率大幅波动时才会对出口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较大影响,而汇率的小幅波动对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范言慧和宋旺(2005)从制造业角度入手,同样认为汇率增长会抑制就业增长,并提出制造业出口份额及投资水平的提高会部分抵消人民币实际升值导致的制造业就业的下降;鄂永健和丁剑平(2006)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时期均衡角度对实际汇率与就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贬值通过增加我国商品出口从而促进就业增加;沙文兵(2010)基于东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会对就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朱永行(2012)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证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四区域的就业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

综上,尽管各学者在研究对象、样本区间、研究方法等的选取上有所不同,但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本币贬值会对国内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而本币升值以及汇率的大幅波动不利于国内就业。由于我国是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各地区地貌、人口密集程度、历史等原因导致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就业状况等的不同,使汇率波动对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差异程度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前人实践经验及结论,根据实际数据及相关模型,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不同地区就业差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各地区面板分析

1、汇率波动影响就业的原理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就业量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就业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导致个人收入增加,且消费量也因此增加,但消费增加比不上收入的增加,从而消费与收入之间产生了缺口,这一缺口造成了消费需求的不足;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决定的,因此只要有足够大的投资需求就可以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所以用投资需求的增加来扩大总需求、主张利用政府的控制力扩大总需求解决就业是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内容。汇率波动通过改变外汇的价格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贸易品价格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与消费。那么根据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汇率波动会对就业产生间接影响。

2、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1)模型。本文要研究的是人民币汇率对国内就业人口的影响,在考虑其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否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既包括横向的不同地区也包括纵向的不同时间,是一组平衡面板数据(N个横截面单元的观测次数相同),所以我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做的优点如下:第一,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数据,变量之间增加了多变性和减少了共线性,并且提高了自由度和有效性;第二,能够更好地检测和度量单纯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无法观测到的影响;第三,能够对更复杂的行为模型进行研究。

形如:Yit=?茁0+?茁1X1it+?茁2X2it+uit

其中,i表示第i个横截面单元,t表示第t年。一般用i来表示横截面标识符,用t表示时间标识符。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的系数都是可以变化的,根据其变化与否可以将其分成三类――所有系数都不随时间和个体而变化的模型、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但要对此进行选择需要知道模型的变量,本文将在实证分析中给出说明。

(2)变量。我们研究的是就业人口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但是考虑到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它不可能只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或者更准确的说不可能只主要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为了使上述说明更具说服力,先直接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做为自变量进行建模,模型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显示模型的拟合度和显著性是比较好的,但是时间序列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用它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的D-W值为0.19,经验显示当D-W值接近0时,残差存在自相关。这可能是由变量的缺失引起的,所以为了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加入几个变量。

从范言慧、沙文兵等人的研究中并结合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我们另选取了5个变量,分别为不同地区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需求规模、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出口份额。以上数据不能直接从年鉴上获得,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得到,处理方法如下。

第一,人民币汇率波动。一般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越剧烈对就业人口的影响越大。前人的方法将汇率的波动定义为一年中各季度相对与该年份平均数的变动的平方,但是本文认为波动的基期应该选择上一年度的平均数较为妥当。表达式如下:

X'=■

其中,i表示年份,j表示季节。

第二,市场劳动力需求规模。在市场经济中,就业理论上由供求关系决定,所以即使在现实情况中,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必是影响就业人口量的重要因素。市场劳动力需求规模可以用该地区的GDP表示,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不同可能造成GDP的不同,所以用CPI去修正GDP,用修正后的GDP表示该地区市场需求规模。

第三,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了就业人口。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可将其分为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本文中应选用的是实际工资,即用CPI去修正可直接获得的名义工资水平。

第四,劳动生产率。在市场需求水平不变的基础上,若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越高则需要的就业人数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劳动生产率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中劳动生产率用修正过的GDP与就业人数的比值表示。

第五,出口份额。研究显示本币升(贬)值对就业的影响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出口份额也会影响就业人口。出口份额用出口在GDP中占的比例表示。

此外考虑到还有某些因素没有考虑到,为了增加模型的可靠性,加入就业人口量的滞后一期作为一个自变量。

(3)数据。第一,数据来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采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就业量、GDP、CPI、工资水平、出口份额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其中就业量选择城镇就业量,对应的工资水平也选择城镇就业人员工资。经过处理后得到我们最终需要的数据。

第二,数据预处理。为了初步检验数据的合理性,我们画出就业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散点图,如图1、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的数据明显偏离正常值,我们用插值法计算2006年的上海就业人口的估计值为899.4万人,其余地区的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修正。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就业人口数取对数。

3、实证分析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

emplit=?琢i+?茁1ireerit+?茁2ireer'it+?茁3iGDP+?茁4isalarit+?茁5ilpit+?茁6iexprit

+?茁7iempl(-1)it

上式中i,t分别表示不同的地区和时间;empl表示就业人口,reer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GDP表示市场需求,salar表示工资水平,lp表示劳动生产率,expr表示出口份额,empl(-1)表示滞后一期的就业人口数据。

前面提到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可以根据系数变化情况分为三类。可以简单的表示如下:

混合模型:yit=?琢+xit?茁+?滋it i=1,2,…,N;t=1,2,…,T

变截距模型:yit=?琢i+xit?茁+?滋it i=1,2,…,N;t=1,2,…,T

变系数模型:yit=?琢i+xit?茁i+?滋it i=1,2,…,N;t=1,2,…,T

所以,在此例中,当?琢,?茁都不变是为定截距定系数模型,但 随?琢变化,?茁不随i变化时为变截距模型,反之为变系数模型。要判断模型适用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时序图判断,其二是通过每个模型的F统计量判断。本文先用时序图作出判断,在后面再将选出的模型与其他两个比较来验证。

从图3中可以粗略看到,应该选择混合模型即变截距变系数模型。在建模之前,还需要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序列二阶平稳。可以继续建模。软件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四个地区中除东北部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就业量呈正相关关系外,其余三个地区均与前人在国家层面所得结论相符,基本可以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就业量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就业量负相关程度由弱到强分别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四、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一,把握好汇率制度改革与汇率水平调整的力度、时机与方向。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固然具有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国内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但其对经济的短期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币值的持续快速升值必然削弱国内企业在国际层面的竞争力,进而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币值的大幅波动不但对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对投资者以及企业所有者的信心与预期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升值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出口企业的实际能力,以及整体经济走势。

第二,重视外汇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体系,提高我国外向型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以此保证来就业。

第三,加快劳动力市场发展,减少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制度,通过完善就业培训等手段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第四,面对汇率波动对不同地区所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合理制定与该地区相适应的政策,降低汇率波动对就业量的不利影响。

第五,推动经济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向更多地侧重于国内市场转变;实现外贸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层次等等。

(注:本文为浙江省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成果。课题组的成员还有王欣、王君。)

【参考文献】

[1] 俞乔: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J].经济研究,1999(7).

[2] 万解秋、徐涛: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4(2).

[3] 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4).

[4] 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6(4).

[5] 沙文兵: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就业效应[J].商业研究,2010(2).

[6] 朱永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就业的作用效应及地区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宏观经济,2012(4).

[7]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 Klein,M.W.,S. Schuh and R. K. Triest. Job Creation,Job Destruction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59).

[9] Burgess,S.andM. M. Knetter.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mployment Adjustment to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J].Review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6).

[10] Belke,A. and D. Gros. Designing EU-US Atlantic Monetary Relations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Labor Markets[J].World Economy,2002.

[11] Hatem-i JA. And M. Irandoust.:The Response of Industry Employment to Exchange Rate Shocks:Evidence from Panel Cointegration[J].Applied Economics,2006(38).

[12] Demir,Firat.: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vidence from Turkey[J].World Development,2010,38(8).

上一篇: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