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教育形势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时间:2022-10-17 06:24:57

我国医学教育形势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摘要] 为了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适应社会形势和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医学教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亟待改变。该文回顾了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根据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医学教育课程重新整合、整体优化,大力发展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建设和实验技术现代化建设;增加创造性与接合性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技巧,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与习惯;培养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调深化传统文化素养"以德为基"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教育;学习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41-02

培养医学生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务工作者。当前,知识的传播与增长速度急剧飞跃,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医学教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亟待改变。在社会发生重大发展变化的时刻,怎样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问题困扰着医学教育。

1 人类医学知识的积累与医学教育

由于受历史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早期医学知识的学习,只能是耳传口授的教学方式。文字特别是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在纸质文献成为知识的重要传媒之后,中国的医学教育仍以学徒式教育为主。公元1000年后,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了院校医学教育,随着基础学科的发展,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分化逐渐明显,医学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此时,医学书籍成为医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重要传媒,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体制逐渐得到完善,医学教学步入职业化教育阶段。

当前,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使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可以预见,不久人们将足不出户就能自选学习最好的较多科目的课程。因而提高个体、群体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大潮的背景下,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也面临重大变革。1988年,在 WHO 的大力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推出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之后又推出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我国也正在建立相应的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至此,医学教育进入了标准化、国际化阶段[1]。

2 信息时代医学教育与学习方式的相应转变

当前,国际化医学教育呈现出下列新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教育与学习方式也应作相应变革,以满足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求。

2.1 知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趋势

面对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更新加速,医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三基教学为重点,准确、精炼地传授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吸纳医学发展中的前沿性知识。医学课程需要重新整合、整体优化,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开展学术讲座和知识交流,了解新进展,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忽视基本知识而一味求全求新,得不偿失,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2.2 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趋势

过去单一的书本教学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而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相对重视不足,难以达到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现在,更多的医学信息来源于多媒体、电视等种类繁多的电子传媒和网络,动态、立体视觉的传播手段也使医学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为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和获取必要的信息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进行网上教学,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探讨交流,教学特长。

目前,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下,模拟医学教育应运而生,以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模拟病人、计算机模拟教学、模拟视频等方法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多样化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为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启发学生自学、获取利用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也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创造性与接合性课程,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上互动和学生自学,可引入以问题为中心(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法,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学习内容,领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研究表明,PBL方式培养的医学生在临床操作、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性方面要强于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3],将使学生在今后从业和学习中受益终身。

2.3 课程综合化、技术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趋势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对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综合培养。医学生需要学习掌握许多医学交叉学科和社科知识,重视医学实验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口头、书面的表达言简意赅。伴随医学国际化趋势,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还应熟练使用外语及医学数理统计。

此外,我国医学教育迫切需要技术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刻不容缓。这需要国家医学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需要医学院校,在理论和实验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以尽快跟上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步伐。

2.4 教育目标的终身化趋势

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使医生成为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因此,医学教育的理念更在于培养终生学习者,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持续学习需求,学校还应加强再教育培训,为其提供再教育的环境与条件。

循证医学(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临床教学,要求临床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治进展,传授疾病诊治的最新知识,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这不但教给学生书本之外的较新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和获取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

2.5 做人为本,以德为基,强调和深化传统文化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德修养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强调做人为本,正心修身是一切事业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凸显出我国教育在做人和德行修养上的盲点。笔者以为,道德修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倡导和支持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做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以忠恕之心善待他人的优良品格。二是倡导全社会把道德作为一切事业的根本的观念,建立道德诚信和守法档案作为社会用人的参照。三是加强医德教育,把德艺双馨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目标,把以人为本和道德伦理情操作为从业考核的必要和首要的标准。四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背医德的行为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参考文献]

[1] 石鹏建.适应医学教育标准国际化,积极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7):505-508.

[2] 张弘.发展模拟医学教育促进医学教育改革[J].当代医学,2010,16(33):156-157.

[3] 王晶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1.

[4] 刘旭东. 高等医学教育创新模式的思路[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24-125.

(收稿日期:2013-06-28)

上一篇:洁尔阴加制霉菌素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25例 下一篇: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