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10-17 05:01:36

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22-01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病情复杂、并发症严重,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可以说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病人住院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绝大部分时间要和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和进行社会交往。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采取必要的住院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全面、全程的科学家庭护理,从而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应该充分认识并熟悉糖尿病的家庭护理相关知识。

1 一般护理

1.1 休息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机体对糖利用发生障碍,导致能量供应紊乱,病人体能相对不足,所以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而导致血糖升高。

1.2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易出汗且汗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容易刺激皮肤引起搔痒,常因挠抓导致皮肤感染,而且该患者皮肤抵抗力差,若发生外伤伤口常不易愈合,因此特别强调加强皮肤护理。要鼓励患者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擦干或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及时更换内衣;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过烫、冰冻等不良刺激,一旦皮肤受伤或出现感染应立即医治。女患者易发生瘙痒,应注意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保持干燥。

1.3 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血供不良以及感染等因素,可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部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因此必须重视足部护理保健。

1.3.1 足部检查 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好习惯,仔细检查双足有无小伤口、水泡、鸡眼、脚癣、甲沟炎或溃疡等异常改变,尤其注意足部皮肤有无青紫、红肿、麻木、刺痛,皮肤温度是否过冷过热,足趾有无变形等。若无法仔细看到足底,可用镜子辅助或请家人代劳。

1.3.2 一般护理 注意足部保暖,经常按摩或适度运动,避免一种姿势过久。每天洗脚水温不宜过冷过热,洗前测试水温,用中性肥皂清洗,用柔软且吸水强的毛巾轻轻擦干,可适度涂抹乳液以保持皮肤柔软性,尽量不泡脚。正确修剪趾甲,避免过短,避免用利器削剪趾甲两端。

1.3.3 鞋袜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无论是在室内或室外都不要赤脚行走以防止异物损伤足部,外出时不要穿拖鞋。应该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前头宽大的鞋子,选择弹性好、透气性强、松软舒适的棉质或毛质袜子,保持鞋袜清洁。

1.3.4 预防并及时处理伤口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即使是小伤口愈合时间也相当长,及时治疗足部损伤和感染有助于预防严重足部问题。患者应定期门诊检查,低危人群接受足部检查每年至少1次,高危人群每次随诊或每3个月检查1次。严禁使用鸡眼膏或有腐蚀性的药物接触伤口,以免发生皮肤溃疡。有伤口或局部皮肤瘀血、肿胀、发红、发热应尽早就医,足底有溃疡者应每1~3周复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就诊。

2 饮食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热能,维持标准体重,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一般原则是肥胖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以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而消瘦者适当增加热量以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未成年患者的热量摄入必须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总之,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并长期坚持。

2.1 控制总热量

应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高查表获知理想体重,或用简易公式计算: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再结合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算出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患者的热量摄入。

2.2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及餐次分配

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糖尿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质与量应予以控制,建议蛋白质供能应不超过总热量的15%并使植物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尽可能利用大豆蛋白以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每日脂肪摄入量上限是总热量的30%或更低,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mg。将上述热量换算为食物摄入量,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和其他治疗的需要可按每日三餐或四餐分配。

2.3 注意事项

2.3.1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种食物必须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

2.3.2 严格定时进餐,对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应注意。

2.3.3 饮食宜清淡,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每日摄入纤维含量>40g为宜。忌食辛辣油腻、煎炸、腌制食品,花生、瓜子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应少吃,含糖少的水果一般放在两餐之间较为适宜。

2.3.4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但发生低血糖者除外。

3 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因此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合适且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活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步行因安全而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运动方式。出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不宜空腹运动,同时应避免恶劣天气,注意防暑或保暖,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要注意观察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若出现呼吸费力、头晕、胸闷、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4.1 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患者应了解各类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还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学会观察血糖变化和药物疗效。

4.2 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是否使用胰岛素及其制剂种类、使用剂量和注射时间。

4.2.1 胰岛素的存放 胰岛素制剂作为蛋白质类激素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须冷藏保存,适合温度为2℃~8℃,禁止冷冻。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室温环境下可以保存28-30天,应避免过冷(<2℃)过热(>30℃)、太阳直晒及剧烈震动,否则可使胰岛素变性而失效。冰箱内保存的胰岛素须提前一小时取出升至常温后使用,避免低温直接注射,也禁止加热后使用。

4.2.2 注射部位选择 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重复注射部位应间隔8周以上,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4.2.3 注射方法和时间 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严格无菌操作。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 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胰岛素,混匀后注射,切不可逆行操作。

4.2.4 不良反应 胰岛素注射后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其中最常见的是低血糖反应,主要与使用胰岛素剂量过大或饮食失调、未及时进餐有关,患者应及时检测血糖,根据情况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20-30ml。若发生过敏反应则许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同时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或脱敏疗法治疗,若过敏严重则需停用胰岛素。

5 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发生同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漫长的病程及并发症使患者面临严重心理压力,而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变化会引起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影响疾病恢复。因此患者应重视情绪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充分认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自我调整心情、控制情绪,促进病情稳定。

6 健康指导

糖尿病患者须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终身疾病且并发症影响深远,必须长期坚持治疗。要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度体育锻炼,学会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及使用胰岛素。要认识到自我检测血糖和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了解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诱因和临床表现,定期随诊、尽早防治。患者还要养成随身携带病历卡的习惯,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处理。

作者单位:162650 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

(上接第141页)

参考文献

[1] Matta JM ,Tometta P.In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M].Clin Orthop,1996.129.

[2] 蔡际东1骨盆外科学[M]1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1521

[3] 张友,史继红,段久明,等1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分析[J]1伤残医学杂志,2001,9(4):441

作者单位:311115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ICU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86例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