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拉动湖北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17 04:25:16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拉动湖北经济发展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从1994年开始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2007年湖北省外汇收支规模在全国排名一直处在第12位左右。全省对外经济贸易不断实现新的目标,利用外资规模逐渐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领域逐步拓宽,13年来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60.9亿美元,占全省GDP的份额均为12%左右,年均增速为15.70%,高于GDP增速1.43个百分点,对湖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

1994~1998年,湖北省连续进行了为期几年的外贸体制改革,全省自营出口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外贸公司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连续两年的较大幅度下降后,199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71号、73号文以及本省外贸调度资金、出口商品贴息、出口奖励等配套政策,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在其后的几年里,湖北省外贸得到快速发展。

湖北省外汇管理部门于2003年8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外汇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金融外汇对湖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力度,提升对外经贸的服务层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湖北外贸企业为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积极扩大进口,出现了一定量的外贸逆差,逆差为1.92亿美元。湖北省外汇管理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企业外债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湖北省政府的肯定。近年来,又不断适应形势,更新观念,创新模式,简政放权,改进外汇管理与服务,把外汇服务制度化、普及化,积极支持湖北涉外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多次获得外资联合办公室和中国电子口岸先进单位的荣誉。

外贸进出口的发展带动了湖北省各类企业同步增长。外商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幅度逐年上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上升;各地市州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也在不断攀升。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5.70%,进出口贸易总量对湖北省GDP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强,13年来,进出口贸易总量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度一直维持在12%左右。

二、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湖北省想方设法扩大外资规模,增加外资来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外商投资稳中有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逐年增加,外商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湖北省依托优良的地理优势、先进的科教人才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1994~2007年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191.6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91%。仅武汉市新批投资总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就有100多个,占当年批准总数的13%。2007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单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金额达到831.46万美元,是2002年的4倍多,其中新批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105家,合同外资22.21亿美元,占全省新批合同外资总额的63.59%。13年间,湖北省制造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制造和研发环节不断向湖北转移,雪铁龙、雷诺、阿尔斯通、道达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施乐、安海斯-布希、赛德、安然、西门子、飞利浦、爱立信、NEC、丸红、淡马锡、富士通等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已投资湖北。逐步形成了以东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首的专业化汽车生产产业链,以长飞光纤、邮科院为代表的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区。

2.外商投资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投资分布相对集中,逐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1994年武汉市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约合人民币28亿元,2000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其中以交通运输、电力、煤气项目最快,新增跨国公司三家,即法国阿尔斯通、美国普莱克斯、德国麦德龙。2006年,制造业吸收外商投资继续增长,湖北省新批制造业项目个数和合同外资额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4.2%和59.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48.7%,新批制造业项目主要涉及冶金、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发电设备等领域。第三产业项目个数和合同外资额占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分别达到29.3%和25.9%,主要集中在酒店、商业零售、物流、房地产等领域。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第三产业开放领域的扩大,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增长较快,投资比重逐步上升,从而引起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吸收外商投资合同外资额18.42亿美元,是上年的2.4倍,合同外资额占到全省总量的52.7%,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70亿美元,占到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同时,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出口企业利用外资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投资项目从一般加工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金融、房地产、国际货运、民用航空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成为我省吸引外资的新的增长点。

3.招商引资项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利用外资同老企业技术改造紧密结合,促进了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如先前的武汉印染厂、东风轮胎厂,通过与外商合资进行技术改造后成效显著;二是同外商签订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和规模优势大的新兴工业项目,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钢铁、汽车、生物化工等领域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效益质量好的项目,增资扩股态势较好。2006年,湖北省共新批增资项目120个,增资额占全省合同外资额的32%,实际到资5.3亿美元。主要增资项目有武汉NEC手机、湖北新冶钢140无缝钢管、武汉蒂森克虏伯中人激光拼焊等项目。四是吸收外商投资方式和渠道日趋多元化。传统的合作经营、合资经营逐步向独资经营、股权融资、转让经营权、BOT等多种新的利用外资模式发展。例如以招投标择优选取外商独资经营蒲圻电厂项目模式,从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的吉象人造林制品项目模式,对外有偿出让收费经营权益的襄樊长虹大桥模式,由中方机构担保向境外融资的美京公司项目模式,省内进行BOT试点的荆州郝穴水厂模式等都是成功的范例。此外,在证券融资方面,武锅、黄石压缩机成功发行B股。

4.发达国家在湖北省的投资比重增多。1994年,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有香港、澳门、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占总数的13%,比上年增长8%,但港、澳、台投资仍占主导地位。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北新增投资项目8个,历年累计投资项目达到66项。新批并购项目19个,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化工、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有力推动了湖北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我省已从过去试探性的投资,进入到对股权的控制和市场的深度开发上。

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利用国外贷款规模扩大

1994~2006年,湖北省外汇贷款规模主要集中在27亿美元~34亿美元之间,有起有落,年均高出外汇存款规模123570万美元。贷款结构为贸易融资发展速度加快,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有升有降。1994~1999年期间,进出口贸易融资总量较大,1998年、1999年分别为11543万美元和11159万美元,2000年贸易融资下降非常大,仅为3400万美元,在其后的5年时间里,贸易融资余额逐年上涨,年均增长率为55.91%,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为26191万美元,2006年末贸易融资余额有所下降,为19891万美元。

国外外汇贷款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外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一些薄弱环节,缓解了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一大批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骨干工程项目和水利枢纽、神龙轿车、京珠高速、武钢三炼钢等都利用了国外贷款,有效弥补了我省重大工业、能源、交通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促进了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国际收支处)

上一篇: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从流行词语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