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山东省17地市城乡一体化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17 02:38:33

统筹城乡背景下山东省17地市城乡一体化比较分析

摘 要:文章采用2005-2008年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山东省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性差异,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主成分分析;统筹城乡发展

一、引言

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统筹发展在多次会议和报告中均位于主要地位。城乡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二元分割状态,针对这一状况,城乡一体化是为了使城镇与乡村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以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本文将从山东省17地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二、实证研究

1、指标的选取及处理

本文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时的指标选择:X1城市化率、X2人均GDP、X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X4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X5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X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9受教育程度(初中升学率)九个变量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消除外在误差,数据变量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的计算

依据标准化后的数据构建相关系数矩阵,采用KMO检验对是否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判定,KMO=0.693>0.5,因而适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表(1)呈现的是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所以我们提取前两个主成分。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431%,大于85%。所以提取的这2个主成分能对山东省17地市的城乡一体化情况做出很好的解释。两个变量对于原变量的解释能力分别达到68.008%和17.423%,所以将原来的9项指标转化成2个综合指标。

3.主成分系数矩阵

随后spss软件可以输出主成分的系数矩阵,可以按列解释为所选取的主成分与原始变量间的线性关系。也可以按行解释为各主成分在个变量上的载荷,即各个主成分对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得到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式子,可以分别得到F1和F2的主成分得分,然后根据F1和F2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综合得分,可得到排名情况: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淄博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分别位于前五名,是目前山东省主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综合得分为正的区县有7个,除前五名外还有东营和潍坊,这表明这7个地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山东省平均水平之上。而城乡一体化水平排名的最后三个地市分别是菏泽、聊城、枣庄,这三地均属于山东省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稍显滞后。

4、结论分析

从山东省整体来看,各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不均衡。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山东省17地市城乡一体化差异状况。可以看出,当前山东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层次明显,具有梯性趋势的显著特征。特别是通过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我们按照发展程度高低将17个区县分为三个层次。东部地区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位于第一层次;传统的中部工业地区因为发展较早,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东部地区次之,位于第二层次;但较之西部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高。

三、政策建议

1.发挥政府效能,支出农村经济。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支持农村经济,改变财政直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方式

2.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山东省应当转变经济增长的推进方向,将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差异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使各地区能够协调发展,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在区域上的协调推进。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其次,构建合理的农业区位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最后,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97299

[2] 张华瑛.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

[3] 刘晨阳,周彤及,傅鸿源.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11)

[4] 王卫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J].中国软科学 2009(12)

上一篇:从凯恩斯与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比较浅评扩大... 下一篇:银行玩P2P,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