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审美思维对人性的塑造

时间:2022-09-10 06:15:55

当代审美思维对人性的塑造

摘 要:弗洛姆说十九世纪的哲学问题是上帝之死,而二十世纪的哲学命题则是人类的灭亡。这里人类的灭亡并不是说生理的中介,而是人作为一种传统的存在状态的终结。按照弗洛姆的说法,认得天生存在是劳作的存在,而新的人类存在方式则是劳作的终结以及新的存在方式的产生。人类超越所谓的劳作去突破传统的牢笼。20 世纪的人死了。人类最终级的关怀首先就是认识人自己,其次是认识他人以缔造和谐公正的社会最后就是认识人所在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早在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提出一个经典的命题,那就是“认识人自己”,而当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终极追问的时候,我们将面对一个不能回避又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人性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人性进行塑造让人们挣脱孤独的牢笼发现自己内心的信仰以充实精神世界呢?本文从对人性的解析到审美思维的介入以解决这两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终极目标;当代审美思维;人性塑造

人类生存的本质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的人。人,只有当它在人的生存状态,就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骄傲的人;人的异化存在于人的自然存在的偏离,是人性的扭曲,是一种自我毁灭。他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异化。当代人,远离人性的存在。而这一切只有改变思维方式才能改变存在方式,另一方面也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性的本质才能让人自觉地去转变其思维方式。

一、对人性的误解

人性是什么?王海明先生认为人性是人的普遍的和不变的属性,是人的生而固有的本性,是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之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万事万物固然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人性也必然是形式是绝对变化而内容是相对静止的,就像人性的发展无论是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还是个人发展的角度内容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因而我们可以说人性的内容是相对静止的,相对不变的但是我们绝不能说人性的内容是不变的,人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总是受个人的心理因素,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它确实是变化的,但个人的人性表现形式也会受到人类特性和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保持相对静止。“那么人性―就其自身来说―是一切人的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不变的属性,显然意味着: 人性乃是每个人的这样一种属性,是他从生下来一直到死亡终生不变的属性,因而也就是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本性”①按照王海明先生所说的那样,人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对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这里提到的不变不应该是孤立的,静止的,王海明先生试图找寻人性中的那些必然的、不可改变的因素,以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以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但是如果不辩证的去看待人性,所得出的结论似乎不能说明什么,也就不能改变什么。

二、对人性的探索

诸子百家之人性论虽然分歧极大、争论激烈,但是,认为人性乃人生而固有,却是共识。人类之初始阶段其性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然而随着人类大脑的发育,意识的产生,直至社会的缔结,人之性因意识的发展而去学习,学习与基本的动物的本能恰恰相反,本能是由机体先天固有而又受意识支配的活动;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而又受意识支配的活动,而后者的意识无意是更高级的,因而所支配的学习活动也让人因为获得更高的特性而将人性充实,使得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而人性中包含着自然本性和因具有学习能力而发展出的社会本性。那么至此我们知道了人性的发展过程和人性的内容,因而我们不必像先贤们那样去探讨人之本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因为我们知道了人的本性是会变化的,人的本性中既有和动物一样的自然本性又有人类独具的社会本性。我们要做的是探讨人性中那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是我们应该用什么尺度去判定善恶。然而面对这一问题,近代实用主义者,功利主义者,人类中心主义者甚至是神职人员都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判善恶,面对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这就是要让我们找到一种方式去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甚至人与世界之间找到一种自有超越的把握内心世界甚至外在世界的非对立的方式。

三、当代审美思维对人性的塑造

人,作为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即需要物质世界给予其存在的支撑,也需要精神世界给予其存在的意义。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是人的成长的必需,就像是人性具有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二重性一样。人所需要的两个世界中的任何一个的缺失对人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悲剧。工具理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扩张,人精神萎缩。精神世界的唯一的人类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缺乏是一个物化的存在。“美”为最高价值,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价值理性是“美”的价值取向。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在思维方式,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思维。

美,即是对生命之肯定,由而,审美思维,作为以“美”为最高价值的思维方式,实则是以“生命”为最高价值的思维方式。审美思维的本质含义是“生活中最大的和谐社区”思维方式的最高值。只有审美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性和社会性调和矛盾,将创造出最美丽的人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2] [美]弗洛姆.占有或存在[M].杨慧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年版

[3] 王海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3 年9 月第3 2 卷第5 期

[4]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仁[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

[6] 邱紫华等.东方美学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注解

① 王海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第32卷第5期

上一篇:为青春战“痘” 下一篇:最精致的防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