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01:15:04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学;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应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探索中,我认为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已做了全面的剖析,现在更是众所周知的,但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弱点,所以现今数学教学更应该侧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效地开启学生创造的门扉,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四、加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要允许学生有非常的超乎寻常的思维和见解。

总之,数学课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活动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