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

时间:2022-10-16 07:37:52

网络亚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

摘要:

网络亚文化的出现与影响日渐凸显,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与广泛的影响力,逐步被主流文化认同并与主流文化融合。作为大学文化主体之一的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亚文化的接受与传播势必影响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同时,网络亚文化对于当代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多重影响,把握其形式与内容中的合理因素,对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也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大学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4-0061-04

一、网络亚文化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网络亚文化

所谓亚文化(subculture),是相对于主流文化,正规文化而言。亚文化又被称作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有别于网络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形式,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边缘文化,可看作网民在网络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背离主流文化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网络亚文化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因借助网络媒体的特有传播能力和影响能力,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等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亚文化又是在网络主流文化或者称作网络综合文化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因此,网络亚文化必然蕴含着与网络主文化相通相融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彰显着网络主流文化的某种内涵,又有别于网络主流文化,介于种种网络主文化之间。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涵盖多种模式,由多种模式建构、整合而成。一种文化具有统一性,有其自身代表特性,这种带有自身特性的文化统一性并非简单的各部分之和,而是构成一个新的实体。从新实体角度出发,考察任何一种文化模式,应注意在此概念关照下的各种行为和思考方法。

(二)网络亚文化的表现样态

作为网络亚文化载体的互联网,为网络亚文化营造出宽广的平台,各种ID背后传播的、被影响的都与网络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尼葛洛庞帝说:“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1]这一特性也促使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首先,体现在网络符号的丰富异样。网络符号包含各种语言与特殊符号所组成的、旨在传达个人意愿的网络流行语中。例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童鞋”、“盆友”、GG(哥哥)、BS(鄙视)、跟帖、汗、等,又如“沙发”“板凳”“强势围观”“抢站票”“占座”“火前留名”“占位,广告位招租”“前排兜售瓜子汽水”等盖楼常用语出现在奥巴马微博中,形成了极具国人特色的网络亚文化,而外国媒体对于这些语言的翻译招来中国网民的调侃。而各种“火星文”的出现,尤其是当代90后大学生对于“火星文”的热衷应用,使得文字在网络中的表达更为多样,其传达的涵义更为广泛,体现了一种价值认同。

其次,各种网络炒作事件此起彼伏。“小月月”、“犀利哥”、“凤姐”、“章鱼哥”、“淡定派”等等,无论何种网络人物、网络事件,都与网络息息相关。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成为网络亚文化的主体,也通过这些表征,带来网络中一次又一次讨论浪潮,这些人物、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像一场又一场的思想狂欢,触动着每个人的思维神经。

最后,网络亚文化的表现与传播主体多样,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类人群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他们被称为“鼠标一代”,“90后”的价值体系中,“绝对利他精神”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个体、寻求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他们推崇的是互惠;他们眼中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战,而是一种在当前社会下如何互相协调,彼此借鉴互补,从而将自己的优势和利益最大化。而这一理念与价值观念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亚文化的接受与认同更为容易。

二、网络亚文化对大学文化建构的影响

对于大学文化的界定,可以从不同角度剖析与定义,但归根结底,可将大学文化定义为大学的存在方式和意义构造。文化影响力,是大学的核心影响力,大学应当在文化回归中表达、坚守和捍卫自己的文化身份[2]。而大学文化的建构,也是思想、制度与精神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社会的精神家园,大学文化通过思想的启蒙、人格的重塑与心灵的洗涤,不仅对于大学之中的学生实现精神与文化的传承与熏陶,更应该影响并能引导大学外的人的精神启蒙,引领社会的文化方向。在这种表达、坚守和捍卫大学文化身份的进程中,有着各种显性与隐形的因素作用着这一领域,而网络亚文化即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大学文化的建构与整合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忽视的是当代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网民,对于各种网络亚文化有着迅速的接受力与理解力,同时又作为媒介之一推动与传播着种种网络文化现象与价值观。而作为大学文化主体的他们,其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中渗透的网络亚文化因素,势必对于当代大学文化的构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随时、随处可见、可感的。

从网络亚文化的起源来看,本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的开放、自由与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表达的观念与情感通过网络虚拟社会而得以表达与传播,由此形成网络社会中网络亚文化的繁荣。反之,这种表达与传播进一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作为大学文化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必然在整个大学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引进网络亚文化的词语、理念与其特有的精神,逐步构成了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大学的开放度与包容度日益加强,很多开始被视为异类、无厘头的网络亚文化逐步被大学文化所接纳,当网络亚文化以形式多元化的方式融合到主流文化之中的时候,大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主流文化、尤其是大学主流文化的熏陶。这一融合的过程,网络亚文化与大学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对于大学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以及其内涵的丰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网络亚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与内容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就其本质来说,网络社会是一种数字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和资源整合环境,其关系网具有虚拟特征。 网络虚拟共同体并不是一种物理的空间组织形态,而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成员可能散步于世界各地、以旨趣认同的形式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3]大学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必然受到这些特性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在当今90后大学生标榜主体价值尊重,以学生为本的大学文化理念的重构过程中,网络亚文化的影响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90后的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认同,强调个体的与众不同,而网络亚文化的文化创作与评价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这恰恰迎合了大学生对于前卫、创新的追求;而个体价值的实现,又使得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将自己认为满意与快乐的元素得到表达与传播,让更多人来分享。回到现实的、真实的大学文化中来,这种亚文化的存在样态势必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与传播,从而对大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文化源自于生活,同时又引领着生活;大学文化的建构不仅担负着大学校园 文化建设的任务,更间接的影响着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发展方向,这种间接的影响力正是通过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得以传播。由此,合理、积极的网络亚文化元素的借鉴与引入,不仅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也为整个大学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增添了新的内涵。

三、网络亚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力分析

网络亚文化对于大学文化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知识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良好的教育是帮助人达到一个道德完善的有效途径。大学文化的建构,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影响,无疑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对于大学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影响深远。康德的伦理学认为人实践道德的前提条件就是“无动于衷”,也就是通过内心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控制、驾驭人的感性,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平衡,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承载者,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这一群体正处于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对于新鲜事物接受最快的阶段。网络亚文化的表现样态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传播与认同,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亚文化的形式表达个性思想与主张,是对于人性本心的真实情感的表达。如今的大学文化建设,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现实表现形式上,或多或少都离不开网络亚文化的因素,这一现象表明大学文化在逐渐吸收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因素。“任何时期的大学文化一定是来源于历史并借助于现实社会大环境成长起来的文明成果,其开放性和交流性显而易见,大学文化只有在与社会文化的不断传承交融中汲取营养,才能始终处于先进文化的前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同时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网络亚文化虽然已经成为大学文化建构的元素之一,但是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力并客观分析其对大学文化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仍然是有必要的。

再者,合理利用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力。网络的虚拟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彰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构筑了一个带有大学气质又具有网络文化性格的情境,这种开放、自由、宽容的文化元素为网络亚文化提供了其生存与繁殖的土壤。在网络亚文化中孕育的新的文化因子又反作用着大学的主流文化样态。大学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并存的文化范式,大学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文化来源的多样化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由此,大学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本身就是在不同文化样态的交融与碰撞中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这种多元化是在核心的一元价值理念指导下的“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建构。当代互联网与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力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的影响更为突出。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对于网络亚文化现象与网络亚文化事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与判断;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亚文化的合理因素,就是将其积极因子引入大学文化的构建中来,利用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接受网络流行元素这一特点,在推进大学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通过网络亚文化形式的整合,使得大学文化更具有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与其现实社会有着密切关联,网络亚文化也不例外,它是社会的历史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网络亚文化与大学文化在不断的对话与磨合、碰撞与交融中发展。尽管一种文化样态的产生开始时会与主流文化有着对抗与排斥,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对于新生事物的消化与谅解,曾经引起的种种恐慌渐渐被社会接纳,成为大文化的一部分。同理,网络亚文化对于大学文化的冲击,会伴随着二者的交流与对话,逐渐彼此适应与接收,从而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传播方式的每一次变革既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的语言和交往的方式,同时又给我们的认知设置了新的障碍。在网络时代,青年比过去更深入地认识社会,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介入社会。 网络社会依然集中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价值冲突,广大青年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信仰意义的缺失和核心价值观整合等一系列问题,在虚无主义、相对主义泛滥的时代寻找不到其最根本的支撑点。 因此,网络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拓展或工具创新,更应成为一种人文价值负载,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生命的张扬,在自由顺畅的交流氛围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诗意的栖居。”[3]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多重影响,因此把握住其形式与内容中的合理因素,对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美]尼葛罗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03.

[2]樊浩.文化是一种大学性格――“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大学的身份认同[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47-249.

[3]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8-33.

[4]陈立勇.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18-21.

上一篇:加味小苦辛汤对博来霉素A5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 下一篇:从词汇指称差异看中美文化对语言的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