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10-16 05:20:38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之我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母语课程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主观认识层面,在语文课堂中缺乏开放意识,仍习惯性地把课本看成唯一的信息源,把自己当作课本信息的唯一传递者,把教室当作师生信息交流的唯一平台,使得语文课堂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阻碍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母语教育的丰富资源,把语文课堂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火热的生活同步,把语文课堂和人类的优秀文化有机融合,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整合,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授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教学资源――善挖掘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尊重教材或者以课本教材为主体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尊重教材不代表就是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不代表一定要把教学内容圈定在“教本”这个“箩筐”里。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适当的联结点,灵活选用其他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或增补,或删减再整合,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给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奇思妙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教者觉得教材中对于奇思妙想的引言表述过于程式化,缺乏感染力,缺乏“语文味”,不利于激起学生想象的欲望,于是就别出心裁地引用了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里关于潜艇的描述以激趣:“鹦鹉螺号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学生自读这段引言,不仅读得饶有兴致,而且瞬间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教学形式――求新颖

学生是课堂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健全的人。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对话中碰撞,在探索中进取。在语文课堂中倡导采用适合文本的、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匹配的教学形式,如表演、分角色朗读、讲故事、情境再现、配乐朗诵、网络支持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色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中,教师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文本中的人物特点后,组织引导学生把故事的情境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文中调达的背信弃义、九色鹿的凛然正气内化在学生表演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再如在教学《石灰吟》(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诗时,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一搜“石灰的开采、制作过程”,二查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三议个人的独特发现,四悟诗人的人文情怀,教学形式耳目一新,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并用,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于谦以石灰自喻,表白自己刚正不阿、为国尽忠的热血豪情。教师教得从容,学生学得深刻,他们的心灵无一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三、思维空间――重拓宽

《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要避免局限性,对于学生独特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丰富课堂生成。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找到思维训练的着力点,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关于思维能力方面的新的要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文,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晚自由飞行的奥秘后,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斯帕拉捷的实验中,你觉得一次成功的实验需要哪几个步骤?然后组织集中交流、补充,辅以教师的点拨,最后总结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四个基本步骤。在此教学设计中,虽说实施探究的环节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直面文本的时间,但是适时合理地利用文本,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又何尝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尊重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形式,丰富课堂生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挥教学评价激励功能,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上一篇: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数学思维 下一篇:小学数学迁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