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时间:2022-10-16 04:52:17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指出了民居建筑反映了各民族、各区域的历史文化变迁和自然风土人情,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针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及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价值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居建筑文化,使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与文化散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民居文化;传统民居保护;传统民居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11402

1引言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地从这些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当今文化有利的一面,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适当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的同时,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快速发展中,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2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

2.1审美价值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文化积淀丰富,各民族、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因而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丰富,形态繁多,具有很高的美学、文化、历史价值。

传统民居强调秩序性、对称性的美学观点。一进制民居以天井院落为中心,以轴线为对称,依次延伸出厢房、过廊、前厅。堂屋为实体中心,院落为虚体中心,一实一虚,空间层次鲜明,秩序性极强。这种既定的空间尺度,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遵循某种交往尺度,安定有序的生活。传统民居强调理性秩序的布局方法,追求一种“礼制”思想。这种形式的美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结合起来,融入了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情感。

“院落民居是民居形态中使用材料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1]我国封建礼制文明制度等级森严,院落式民居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主次分明,无疑是等级制度下的产物。院落式民居最早出现于秦汉之际,木构架与砖瓦筑屋技术、封建农耕家庭模式、礼教文化为这种居住模式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传统民居建筑,讲究意境之美。化朴实为灵动,创造出一种如音乐、舞蹈一般的律动之美,所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传统民居多采用“先抑后仰”的空间布局方法,创造出一种含蓄的美。虽然朴实无华,但又极有装饰艺术之美。脊吻、马头墙、山花、窗棱、隔扇都有雕饰,虽不精美,却富有立体感。

2.2历史文化价值

传统民居建筑尽可能的顺应自然,充分利用本土建筑材料,利用自然温差调节室内温度。这种可持续的生态的居住文化,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居住观。传统民居的艺术美与实用息相关,并不牵强附会,增加没有使用功能的装饰。无论是民居中的形态、色彩、质感、光影等,几乎都是与功能、材料、结构紧密结合的。民居形

上一篇:景观铺装设计及其细部设计探讨 下一篇:园林绿化中的反季节种植与施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