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的悲情等待

时间:2022-10-16 04:17:46

民营油企的悲情等待

日前,道达尔已经收购的民营油企业达100家之多,SK已收购了30余家。但事实上,目前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长中。

为此,“2007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高层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

这是一次关系民营油企生存发展现状的会议研讨,参会企业有168家之多,分别为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的民营企业,它们都是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但在这些参会企业中,中海油和道达尔、BP等一些外资企业也位在其列。

“由于政策导向所至,两大集团的垄断导制民营企业越来越少,造成民营企业经营困境的局面。”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称,他正在与政府方面保持沟通,但是事情也是一日三变,还没有形成定论。

民营油企的宿命

“目前只有百余家会员单位尚在坚持中,而对于大数地方性小企业而言,企业维持不下去只好一卖了之。”业内相关人士称。

据了解,我国于1992年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市场。

1994年时,国家放松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限制。中国成品油炼制、批发和零售市场处于自由竞争状态,这一段时间内,民营油企一直过得顺风顺水。

1998年以前市场是放开的,民营油企数量达到85-90%,国有企业只有10%-15%左右。

在199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从此,民营油企,特别民营加油站的窘境开始显现。

2006年12月,为了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

但是由于成品油仍需全部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企业向所有批发企业批发,加上06年底推出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抬高了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大部分民营油企因无油可批或准入门槛太高不得不转产或倒闭。全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已经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目前的663家。

同时,“入世”改变了国家同意配置原油资源和成品油集中批发的格局,外资竞争介入,使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也给民营油企带来不小的压力。

至此,仅存663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其中尚可维持的企业,只有一二百左右,民营加油站也从5.63万家减少到4.5万家,民营油企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税由原来的1000多亿元下滑至目前400多亿元。

目前,大多数民营石油流通企业面临供油困局。

另外,虽然国务院曾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即将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但政策的出台似乎并没有改善民营油企目前的困境。

油源的问题解决不了,民营油企就无法生存,80%左右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已经垮掉。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国民营油企将很快从市场上消失,专家称。

“民营企业没有炼油渠道,控制不了资源,只会越来越困难。”河南一位加油站经营者李先生称。

“从市场管理体制设计上讲,民营企业、传统的国企、外资企业都是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这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而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占据市场七、八成的份额,若想虎口夺食的话是比较困难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专家牛犁称。

友泰咨询公司总裁涂方根对此称,“种种事件表明,垄断在复苏,在自我强化。”

行业内部的分歧

由于民营油企经营困难,不久前曾发起了民营油企欲“打包外卖”的呼声。8月14日,石油流通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公开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在批发环节上每年向民营油企提供500万吨成品油,并有望在今年10月成为现实。赵友山的话让一些民营油企老板们看到了希望。

然而,此言一出,便遭受打击,河北省石油商会会长齐放对媒体表示了截然相反的言论,对峙正在酝酿中尚未出台的研究办法。

回顾当初,“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还是在赵会山与齐放的共同倡导下于2006年年底创建的,但是随后即出现不合的局面,齐放退出。

而决裂的原因,据悉与当初规划如何经营发展有关联――对组织是否可以集资放贷的问题,双方意见分岐较大,终至分道扬镳。

行业内部的不和谐之音使500万吨成品油计划搁浅。

在齐放看来,为民企供500成吨成品油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分,谁来分,怎么结算,两大公司利润怎么体现,谁能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等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即使发改委真的每年给民营油企批500万吨,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没有什么用处。油源还是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手中,这和以前没有什么分别。定价权也还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两大公司可以通过价格来挤压民营油企等等。

于是,关于10月份批油的可能性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民营油企的心又一次被悬了起来。

当记者日前致电赵友山会长时,赵会长表现得疲惫与无奈,“由于民营油企行业内部的不团结,刚刚与发改委方面沟通过,还要在商量。”

他认为,先把油源批下来才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还没决定下来呢,又怎么谈如何分配呢?

赵友山称,“即使批下一滴油,也是政策上前进的一大步。”

翻身尚待时机

中央的决策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赵友山感叹。

“既然反垄断法出台了,说明国家比较重视,对我们来说也是希望,但是政策延迟到现在,给民营企业已经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赵友山如是说。

“深层次来讲,不应该把民营企业看成是个人,而应该是国家的财产,也是在为国家服务,无论是税收,还是就业,还是稳定社会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政策的制定人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赵友山接着说。

徐方根表示,“在国家层面上,也要考虑改革组织人事体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去做政府官员,一些政府官员又到了一些大的企业里去,这种流动的体系导制了既得利益者跟集团与政府联盟,这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国家控制不住,就要出问题了。”

“民营企业到最后资产也不会拿走,无论谁来经营,资产都是国家的,受益者是国家。”赵友山称,民营企业也是国家资源,国有企业的职工是国家的财产,民营企业的老板、员工也都是国家财产。

对此,涂方根称,民营时代还不会很快来临,民营企业需要等待时机。

上一篇:航空业重组有迹可觅市场洗牌还需外力 下一篇:房地产业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