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6 02:10:39

数学生活化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研究中,感觉到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不仅能改变数学的枯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能在交流、合作中寻求数学知识,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真正感受到数学美。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在“成本、利润、利润率、售价、打折”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创设商城的场面,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演示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互相进行模拟购售学习用书、练习本、铅笔等活动,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利润=售价-成本”这个数学关系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我们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枯燥无味的,体验到数学乐趣无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

上一篇:提升小学生朗读水平实践思考 下一篇:从学生的角度谈自然的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