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汇聚顶级作曲“乐咏中国”音乐会完美谢幕

时间:2022-10-16 02:06:38

国家大剧院汇聚顶级作曲“乐咏中国”音乐会完美谢幕

3月17日晚,经过两年的漫长等待,国家大剧院“乐咏中国”世界首演音乐会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并完美谢幕。五位世界顶级作曲家卡列维·阿霍、迈克尔·戈登、罗宾·霍洛韦、奥古丝塔·里德·托马斯和塞巴斯蒂安·柯瑞尔集聚一堂。大剧院管弦乐团在著名指挥家张艺和美国著名指挥克里斯蒂安·雅尔维的执棒下,呈现了大师们的最新力作。

“乐咏中国”音乐创作项目由国家大剧院于2011年启动,国家大剧院向五位国际作曲大师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游走北京、西安、上海、贵州、云南等地,深度了解中国,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创作采风,并向他们委约有关中国主题的管弦乐作品。如今,五位作曲家经过近两年的潜心创作,携各自作品重返中国,于是便有了这场极为特别的音乐会

此次演出的音乐作品包括《革家》《北京和声》《在中国》《量子群》和《丰收之鼓》等五部作品,每一部都别具特色与新意,作品中吸纳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几位外国作曲家最深刻的中国印象。不难看出,从古都西安到繁华上海滩,从贵州到七彩云南,无论是北方的雄浑辽阔还是南方的五彩斑斓,连同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音乐都在五位外国作曲家的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五部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凝结了五位作曲家的心血和非凡才华,也融入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感受、认知与理解。而这种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中国元素的碰撞让此次音乐会的演出别具特色。国家大剧院“乐咏中国”项目国际顾问朱小蕾表示:“非常看好这次委约创作的五部作品能够长久保存下来,成为经典。现在听维也纳、柏林爱乐其实并不是难事,而这次音乐会我敢肯定在十年内很难再次听到。”

音乐会上半场第一首曲目为罗宾·霍洛韦的《在中国》,这部作品是作曲家两年前旅途的集中体现,这个共分为四个乐章的交响诗使现场观众目睹、聆听、品味、触摸和感受到了作曲家在中国城市乡村、历史名胜等地方的旅行。从作品《在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乡村田野美景,这一曲轻快的田园牧歌中还体现出了作曲家对中国古与今、城市与乡村的美丽进行了对比。之后,卡列维·阿霍的交响诗《革家》展现了苗乡革家部族生息之地的民风,这部作品源于贵州的小村落,音乐中不仅有当地的祭典,还能感受到来自中国最美的自然风光。而在作品中,作曲家也用上了中国颇为特别的乐器——锣和戏曲小鼓,给在场听众一个非凡的听觉享受。阿霍表示:“在中国旅行期间,我观看了许多音乐演出,还走访了很多在贵州和南部省份的小村落。在苗乡革家部族的生息之地,那里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创作灵感,希望我能用最美的音乐勾勒出这片迷人的土地。在我的印象里,之前很难让一场音乐会融入五部全新作品,很荣幸,我的作品能够进入其中。我认为这场音乐会是一场听觉盛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次机会,它丰富了我们大家的音乐体验。”

音乐会下半场,作曲家们在作品中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乐咏中国”中唯一的女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带来的《丰收之鼓》深受观众喜爱。这部作品展现了苗族人的热情和力量,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以一种不拘一格的方式描绘了源自苗族神话的传奇。值得一提的是,塞巴斯蒂安·柯瑞尔的《量子群》则是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古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柯瑞尔表示:“有一些人问我北京和纽约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中文和英语听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中文在我听起来是非常美妙的,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富有美感,同时又那么神秘,所以我就把中国的语言文字变成音乐的形式来展现给大家。”《量子群》用音乐创造了一连串音符化的汉字,音乐中展示了汉字的能量、姿态、形式和情感,令人着迷。

音乐会最后一部作品《北京和声》则与北京“古典地标”之一的天坛息息相关,它的作曲者迈克尔·戈登被北京这个古典而大气的城市深深吸引。音乐会后,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北京和声》是我送给中国朋友的一个礼物。北京的回音壁让我着迷,在天坛,声音变起了魔术,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其实,每个城市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和声,我的作品是向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致敬,因为它让声音变起了魔术。而在今晚的大剧院中也同样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

当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两位指挥家的率领下也尽展高超技艺,作曲家罗宾·霍罗韦赞赏道:“我之前去过排练现场,音乐家们很卖力。而今晚音乐家们的表现更令我满意,他们的演奏技艺非常精湛。之前我的作品常在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首演,而今晚来自中国的乐团第一次首演了我的作品,他们的演奏同样精彩。”

(月如钩 整理)

上一篇:王力宏的故事 下一篇:“如歌大提琴VS英雄交响曲”音乐会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