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16 01:56:36

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毕业实习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明确定位、调整专业课程计划、增加专业课的实用性、强化毕业实习的全面管理、增加经费投入等措施来保证和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以期能对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有所裨益。

关键词: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高校

作者简介:陶锋(1977-),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志俊(1979-),女,山西曲沃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SQRL082ZD)、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46)、安徽工程大学省级质量工程机械与材料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91-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历成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该就业形势下,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实践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政府开始采取拨款、联系相关企业、建立见习基地等措施,解决大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与社会和政府重视大学生实践相比,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毕业实习的质量却有所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的竞争力。因此,结合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毕业实习教学在高教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毕业实习教学进行系统研究与改革,改善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当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是将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由于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造成无法有效安排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毕业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缺乏

我国高校普遍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疏远,且企事业单位大都实行定岗定编,实习学生的加入,既占用企业的资源,又无法立刻融入工作流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办公效率。还有部分单位因担心学生毕业实习会泄露商业技术和管理秘密,加上实习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实习单位无法放手让学生工作。这些因素导致校外固定实习基地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岗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经费是完成毕业实习必要的物资保障。实习经费不足是很多高校遇到的共性问题。由于扩招和学校规模扩大,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一些高校的实习经费标准十几年都没有变化,但是各种实习支出都在不断增长。实习经费太少不利于调动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实习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毕业实习质量

2.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时间不足

大多数高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又要忙于求职和准备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在这几方面相冲突时,就会导致学生忽略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而流于形式。有些高校实习时间安排较短,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学生用于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所以真正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较少;一般学生在实习单位无法独立承担某一项具体工作,因而实习单位往往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实习就已结束,导致其很难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没有反思的时间和对不足的修正机会,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这些持续了多年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

3.毕业实习管理薄弱

由于毕业实习制度和措施不明确,难以真正落实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单位、教学单位的职责与分工,缺乏健全的毕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毕业实习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当前毕业实习模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许多选择的余地,但却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其一,由于存在自主实习学生比较分散、学校指导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做到像集中定点实习那样在学生身边随时进行指导。还有一些高校对自主实习缺乏监控机制,导致实习生违反实习单位的规定、不服从实习单位管理等情况时有发生。其二,实习管理制度滞后也直接导致管理不到位。其三,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所学的专业技术工作,或准备继续深造,所以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安排,走过场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1.调整专业课程计划,增加专业课的实用性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很多高校的培养计划只是小幅度的修改,甚至有些原封不动,所以形成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培养计划滞后的矛盾。

高校应该用实际行动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统筹安排,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可以在不同阶段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学生就业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调整,对一些“无用”、“过时”的课程,大刀阔斧地砍掉;对一些传统的课程,进一步完善其结构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大胆开设一些与学生实习、就业息息相关的新课程,使课堂教学与毕业实习紧密挂钩。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调整课程开设,把较多的教学任务集中在前三学年学习,在最后一学年仅安排少量的理论课程或不安排理论课程,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专业课的实用性不足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2.明确定位,正确处理毕业实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急剧变化,学生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高校也要更新办学观念,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针对不同的实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有一个全面了解,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保证教学顺利实现。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求职需求和考研复试需求,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和实习内容,在确保实习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的求职和考研复试创造良好条件。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三者有机融合,既有效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两个关键教学环节,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从当前形势来看,自主实习日渐成为主流,因此高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研制和优化学生实习方案。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合适的实习机会。

3.强化毕业实习的全面管理,确保毕业实习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完善实习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管理规程等各项实习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操作程序,强化学生实习管理,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操作和有序运行。二是要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真正目的以及实习对就业的影响,采取必要措施给学生压担子、定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要认真执行实习计划,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处分,促使学生进入实习状态。三是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过程监控制度来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实习现场,随时进行指导、提问、检查等,要做到对学生实时监控。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4.增加经费投入,保证毕业实习顺利进行

实习经费不足和实习基地不稳定是影响实习成效的主要障碍。首先要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多方面筹措资金,以保证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为了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不但需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还要在节流的同时重视开源,比如允许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走进实习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实习单位可以负担其实习费用,这样可以实现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资源互动。还有一些高校探索出了解决实习经费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实习经费由学生和学校共同分担。

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助于实现实习、科研和就业三方面共赢。对于实习基地不稳定问题,首先高校可采取与实习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或与实习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策略来解决;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加大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再次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来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如通过制作仿真系统、工程运行演示系统和多媒体实习软件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生产模拟,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和全国实习网站进行操作讲解、成果共享和疑难解答,有效地解决当前实习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从专业教师中遴选一些项目经费较充足、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研究水平高者,指导毕业生实习与论文写作。这样既可以确保毕业实习顺利进行,又可以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争取科研课题,参加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结语

毕业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认真分析、合理选择和有效实施,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理论,加强管理,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邱荣斌,王钦正.大学生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4).

[2]尹戴忠.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

[3]王言锋.谈高校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

上一篇:计算机仿真在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