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数学中的创设

时间:2022-10-15 04:11:55

情景教学在数学中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数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创设数学情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六册“吃西瓜”――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我设计了童话故事情景导入学习内容:“夏天里的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一起去游乐园玩,瞧!它们玩得可开心了。它们口渴了,来到西瓜摊前买了一个大西瓜,熊弟弟吃了这个西瓜的2/8,熊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3/8。(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2)熊哥哥比熊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的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活动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时我变“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角、五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并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硬币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直径的多少倍?由于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很深,都有“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圆周率是“3.14”这个对应值。学生在这种设身处地的活动中,不仅主动性强,而且对事物的认识极为深刻,学起来更感到轻松愉快。

三、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疑获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秘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以前上课大都是老师提问学生,今天老师让学生随意出题考老师,要求学生任意说出一些数,我都能很快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学生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不相信,经过他们的出数测试,分组检查,得到结果却是如此。同学们倍感惊奇,这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一样迅速作出判断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产生急于知道老师神奇计算的原因,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很快地进入探索的境界。这样学生的求知欲高,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同时又加深了能被2、3、5整除数的理解。

四、创设练习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置一定障碍,使学生在异常顺利的练习中,突然遇上用原有知识和方法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使之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于是,渴求知识的欲望将迅速把他们带人追本溯源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竞争式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激发学生:“下面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91除以7、8除以5、10除以3”。当学生遇到10除以3除不尽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揭示课题便水到渠成,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五、创设应用情境

小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问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以内。(2)质量要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才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愿学数学,乐学数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再创造学习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