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体验教学在童声合唱排练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01:31:52

论情感体验教学在童声合唱排练中的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的作用逐渐被肯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日益被重视。合唱作为一种既能培养孩子们集体主义价值观,又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的协作艺术活动,被教育部门和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已有的发达地区的童声合唱训练也仅仅是摸索前行,行之有效的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借鉴相关教育教学法文献之后,受益匪浅,其中情感体验教学在本人的研习思路中贯穿始末,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法采用自己的身体律动和情感去体验感受音乐美去感受音乐的文化,使学生更容易、更快乐、更深入、了解音乐接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通过情感体验教学可以使他们发现音乐中蕴含的至善至美的世界,从而激发对这种美好的向往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完美人格。作为一种音乐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少看到该教学法的践行,这令我顿感苦恼。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音乐模式强大的冲击力,充分认识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原有音乐教学的紧迫性。于是重拾文献与论著,希望能将这个教学理解研究的更透彻,也希望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童声;应用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02-02

情感一词我们用的有些模糊,具体来说就是情绪情感。说到情绪情感这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科。19世纪以来,虽然心理学家对此进行长期深入研究但还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统一的结论,目前交流性的看法是情绪是通过评估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然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类似情感体验教学法和教学模式,例如:欣赏法、情景法、情景陶冶教学模式、情感模式、情境教学法等。

情感体验教学就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情绪情感和心理上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提高音乐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对音乐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音乐教育价值。本文将这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展开论述:

一、情感激发阶段

情绪情感的激发和调动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的音乐课上,老师往往就会放歌曲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听并跟着学唱,一节课就这样放羊般的度过,学生对音乐毫无美感可言根本不了解唱的什么内容,只是跟着会唱几句但是他们也不了解唱的什么,什么是音高、什么是旋律、什么是节奏、在这样的音乐课中孩子对音乐的热情一点点磨灭了。而进入合唱团的孩子们,无非是具备如下条件之一,一是父母的教育意识的前卫,二是具备一定的音乐天赋的小天才,三是不乏热爱艺术的缘由,如若枯燥的强加任务教唱、学唱、跟琴唱,只会扼杀孩子们追求美的积极性,所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决定合唱排练的效率和质量,并直接决定了孩子身心素质的提高。

童声合唱队面向的是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一,所以要根据该龄段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激感的方法和途径。小学生阶段儿童意志力与活动力有了一定的发展,7到9岁儿童的审美心理处于“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判,到了9岁到13岁,他们才能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论述了中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一些特征:小学低年级是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做出反应。小学生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同时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表现、旋律表现更加丰富;他们良好的机械性记忆,有助于掌握一定数量的歌曲;他们的协调性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合唱合奏的活动的开展;他们的理解力增强,有助于学习乐理知识。他们对和声开始表现与成年人相同的好恶。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继续成长,这一时期是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也带有起伏波动的过渡性特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随着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音乐能力也随着发展,中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听觉的敏感度已经接近成人或者超过成人的水平。中学生已经逐渐形成音乐的审美态度、包括音乐的理解和态度和对音乐作品的评价 、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他们愿意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对以上几个阶段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在情感激发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音乐除了可以表达情感,自身也有着审美的价值。音乐有着人们追求的审美状态,良好的音乐体验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抽象的审美需要用一些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审美原则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主要目标,审美原则是贯穿整个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的。在情感激发阶段审美原则是首要前提原则,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审美心理过程规律,感知、联想、想像、情感体验、理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像力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音乐世界里,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谈话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递过程,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如果美的东西能引发人的情感的共鸣这种美必然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原则要坚持,情景美,意境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动人,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情感。

(二)趣味性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和身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过集中,感知事物多以直观的视觉、听觉和形象思维为主,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情感激发阶段,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适度的趣味性原则,准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发现音乐的乐趣,或者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通过他们自己边唱边跳去了解音乐喜欢音乐、这一阶段孩子对鲜明的声音动感的节奏有很强的吸引力,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他们对这种变化多样的艺术产生好奇心,让他们慢慢的揭开音乐神秘的面纱。

上一篇:建国初期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述论 下一篇:隋唐义仓制度变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