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述论

时间:2022-10-14 02:42:03

建国初期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述论

摘要: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扩大新政权的群众基础,党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作为中部地区河南的重要城市,郑州市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首先在工厂行业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郑州市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经历了民主斗争、民主团结、民主建设等阶段,清除了工厂内的封建旧势力,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扩大了基层工人的民利,使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为地方政权的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建国初期;郑州市;工厂行业;民主改革运动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1-0142-06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改革中,大张旗鼓地发动政治运动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民主改革运动的兴起,也受到了这种意识的影响。为此,民主改革运动成为1951年河南省社会改革的中心工作。当前,学术界对民主改革运动研究,基本上以政策的描述为主,真正利用档案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反映当时社会各界对民主改革运动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档案文献和报刊的梳理,以郑州市工厂行业民主改革为例,对民主改革运动作一历史考察。

新中国成立后,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为此,党和政府领导的各项民主改革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展开。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是民主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形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存在由封建把头把持生产与管理的制度,通称为封建把头制度。这种封建把头制度,如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棉纺织业中侮辱纺织女工的“搜身制”“抄身制”,在华北、华东地区煤矿企业里的煤矿把头制,北京、天津、重庆、武汉等大城市搬运业界内的脚行把头制等,都是典型的封建剥削方式。这些封建把头通过打骂、体罚等野蛮手段强迫工人进行超负荷劳动,用克扣工资、罚工罚款、强迫送礼等方式对工人进行经济剥削。他们把持和垄断着企业的雇佣大权,随意处罚、开除工人,欺辱女工与工人妻女,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各地称呼各有不同的封建把头不仅是原政权党团、特务系统、封建帮派在工矿企业中的组织者和骨干,专事欺压、盘剥工人,而且还成立各种帮派组织和工会,破坏和镇压工人运动。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外国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为尽量减少损失,保持企业内部稳定和尽快恢复生产,新政府对工矿企业采取了“原封不动、一律包下来”的接管政策。这样,原来的企业结构没有打破,原来的封建把头采取隐蔽的形式继续欺压工人,有的伪装进步,混入党政、工会组织中,把持着基层组织的领导权,有的在企业生产工作中造谣、挑拨干群关系,破坏生产,压制工人。工厂企业中存在的旧的管理制度与封建残余势力,引起工人们的极大不满,束缚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50年初,为进一步解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尤其是发挥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政务院批准公布了《关于废除搜身制度的决议》《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头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关于废除把头制度向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的建议》等三个文件,要求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各种官僚资本统治时期遗留下来压迫工人的制度。1月,全国煤矿企业在党、团、工会组织的领导下,率先进行民主改革。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肯定了各地进行的民主改革,并发出号召要求一切工矿企业必须坚决改变旧的封建管理制度,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实行管理民主化。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国营工厂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指出: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原来官僚资本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随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民主改革运动迅速兴起。

1951年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发动起来后,中共中央于11月5日发出了《关于清理工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分析了全国解放以后厂矿交通等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清理反革命分子的状况,指出了对这些企业内的残余反革命势力加以系统的清理,对国有企业内所遗留的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指示对清理工作的领导问题、政策界限问题、防止反革命破坏问题、保持生产正常秩序问题,以及后期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问题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中央要求各地党委定出具体办法,切实遵照执行。由于全国各地情况不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从实际出发。

1948年之后各地市相继解放的河南省,积极贯彻中央相关政策,接收和改造前政府的企业机构和生产机构;同时对接管下来的工矿企业中的各类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对原有各种组织和制度,包括工资、等级、奖励、劳动保险制度等,照旧执行。但是,构成旧企业内部统治基础本质的东西,一方面是原有积累起来的官僚资本,另一方面是为巩固官僚资本制度的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存在,他们虽然在企业内已不能公开活动,但却利用旧章法、旧影响,骗取工人信任,窃取部分权力。

1950年民主改革在全国开始后,河南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把进行民主改革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从6月起,河南省对一些被接管的企业进行了部分改革:有的在职工群众的参与下,对旧的不合理制度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革,如工厂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工资制度的部分改革等;有的倡导与推进了生产竞赛运动,使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还有的工会组织普遍建立起来,若干厂矿建立了党团组织,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了职工。工矿企业组织的变化,提高了工人的觉悟,职工开始关心企业生产,原来留下来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等旧企业职员学习钻研技术,勤勉工作。企业的明显改进,为河南省委进一步解决恢复城市经济工作从何处人手的问题积累了经验。

1951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玺到郑州考察了一些企业。在考察中,他发现在接管的一些老厂,封建把头和潜伏的旧势力还把持着工厂,工人敢怒不敢言,仍处在被压迫地位。如郑州电厂的封建把头,混入电厂造谣破坏,倒卖电料,破破机器,挑拨电厂与其他部门关系。有的工人说:“过去人家吃得开,现在还能吃得开。”新建的厂,主要是内迁的工厂,大部分工人、职员是从上海等地调来的,少部分是从本地招收的失业人员,企业内部不团结,一些潜伏的旧势力也乘机钻了进来。这说明,各厂矿通过局部改革,并没有达到政治改革的目的,而不解决企业中的政治改革,不使工人在政治上彻底解放,进一步的企业改革,如管理民主化、经营合理化也不能实现。

鉴于这种情况,河南省委提出在郑州的几个工厂搞一次民主改革补课的试点。两个多月后,张玺同志为总结民主改革补课的经验,再次来到五个试点的工厂,欣喜地看到:进行民主改革的企业,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度,清理出潜伏的封建残余势力,工人内部团结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这为省委开展全省的民主改革运动增强了信心。

5月16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召开城市与工矿工作会议,提出关于城市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工厂矿山中,必须下决心用全力发动工人进行民主改革运动,以此来清扫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的下层封建基础。只有经过这一段运动,工矿才能成为人民新企业,才能有大发展前途,在街道中也应该经过一段群众的民主改革运动,才能肃清城市中的封建特务势力,肃清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在城市中的下层基础,使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5月30日,对中南局城市工作报告作了批语,支持在城市中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并转各省市区党委参考。

为宣传中南局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6月4日《河南日报》发表了《张玺同志对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意见》的文章,文中提出了“结合抗美援朝、镇反运动,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建议。26日河南省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要求各地认真贯彻中南局城市工作会议的指示,彻底的有规模的发动群众,充分进行一次民主改革运动,肃清城市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扫除生产建设的障碍,真正使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翻身抬头,把城市建设为新的人民的城市。省委的这一指示,吹响了全省全面步入民主改革运动的前进号角。

作为河南省民主改革的主战场,郑州市委早在1951年6月6日就制定出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开展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运动的方案(草稿)》,指出:“必须确定在现有控诉镇反运动的基础上,开展工厂、企业的民主改革运动与街道的社会改革运动。”《方案》同时对郑州市的民主改革运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放手发动群众,扫除封建残余制度,加强人民民主等等。《方案》还制定出了城市民主改革运动的具体政策,明确了斗争对象、斗争策略、运动计划及领导问题。根据《方案》的精神,6月12日郑州市委书记赵武成在郑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上作了《关于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报告》,强调进行民主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开展民主改革进行了部署。会后,市委抽调组成13个工作组,在市委、市总工会的带领下,分赴全市第一批民主改革的13个重点单位逐一开展工作。至此,郑州市民主改革分批次逐步进行。27日,郑州市协商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重点讨论了民主改革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目的、意义、政策。7月14日,河南省委召开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决定分三个步骤,从三方面分三批进行民主改革运动。

为了很好地领导这一运动,河南省委决定省委、各地委均以书记或副书记为核心组织城市工作委员会,各地城市党委组织民主改革委员会;工厂行业以基层为单位成立民主改革委员会,区由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主席团领导,街由街人民代表会办事处筹备处领导。按照省委的要求,郑州市委依据《关于开展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运动的方案(草稿)》的规定,成立了郑州市民主改革联合办公室,后又于9月20日改为郑州市民主改革委员会及民主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指挥全市的民主改革运动。专门机构成为党委领导运动的助手,也有力地推进了各地民主改革运动的开展。

民主改革提出后,工矿企业的工人一度发生思想困惑,不知怎么改、改什么人,怕斗到自己头上,加之有不法分子乘机造谣,歪曲政策说:“什么是先苦后甜?镇反是杀大的,民主改革是搞小的,慢慢的谁也逃不过。”街道市民中则有“民主改革要分房子,提前实行社会主义了”的传言。工商界也有较多的顾虑,不敢大胆经营,有的收缩资本,怕“斗剥削可作不了买卖了”,产生一时的恐慌。

为打破各界人民的顾虑,提高群众觉悟,7月26日《河南日报》发表《必须深入城市民主改革政策的宣传》一文,要求各级党委做好民主改革政策宣传工作。郑州市委从实际出发,把宣传政策作为开展民主改革工作的第一任务来完成。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先后制定了《民主改革宣传纲要》《工厂民主改革宣传要点》《街道民主改革宣传要点》等宣传资料,重点解释和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民主改革?”,改革中“依靠谁?”“团结谁?”“争取谁?”“打击谁?”等各界群众关注的一些问题。通过各工矿企业、行业和街道等组织各种力量,如宣传员、教员、学生、读报组等,运用各种形式,如座谈会、群众大会、报刊、黑板报、顺口溜等,根据工人、劳动者、工商界、宗教界等不同职员、阶层的人民的不同要求进行宣传。为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各单位工作组在宣传中采用了“以自上而下的讲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讨论及小型座谈会结合起来,一般的讲解和群众的实际思想结合起来,宣传政策和揭露敌人的罪恶结合起来,正面宣传和揭穿敌人的谣言结合起来”,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政策。经过反复讲解和讨论,特别是把宣传内容编成顺口溜,通过黑板报、读报组进行宣传,使民主改革的政策迅速得以普及,收效很大。大张旗鼓的宣传政策,不仅纠正了各界人民对民主改革的各种错误认识,逐渐打破了人们的顾虑,使他们拥护改革,要求改革,而且平息了各种谣言,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渐趋稳定。

8月11日中共中央中南局作出《关于放手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规定了民主改革的基本内容、基本任务、斗争方式等,要求各地党委认真执行。郑州市委为了掌握运动的主动性,帮助群众在运动中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反封建斗争,8月29日制定出台了《关于本市民主改革斗争方式与处理实例(草案)》,明确规定从政治上、经济上判别哪些人应受到刑事制裁,哪些人只用加以管制或行政处分,什么情况只能作为人民内部问题解决等问题。根据这一政策,各工厂企业、街道可以采取分别对待、分别处理的方法,依法或依政策规定惩处那些对敌视人民、危害祖国的反革命分子,或依靠封建把持制度与封建特殊势力,取得特殊地位,对工人和劳动人民在政治上进行横加压迫、在经济上进行非法剥削的封建残余分子,对过去有一般欺压行为和较轻剥削行为的小把头。

郑州市民主改革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民主斗争,主要工作是依靠和团结企业职工群众,清理、清除工矿企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郑州市制定了“公开宣传,秘密串联”的行动口号,工厂、行业的干部分头深入群众,通过政治甄别(即对原来的积极分子重新审查了解,凡具备“真正劳动长期劳动、斗争积极生产积极、政治纯洁者”三个条件的,就依靠他们去组织群众),寻找积极分子,个别串联,组织队伍。这种方法,一方面整顿了内部组织,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觉悟,便于群众组织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在各单位队伍串联到一定程度后,组成小组,根据收集的材料,经过秘密控诉,找出斗争对象,集中目标。随后,由秘密到公开,以开展广泛控诉的方式,把少数苦主的苦变为劳动人民的阶级仇恨。这种被激发起来的“阶级仇恨”,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群众斗争的勇气,如郑州建华铁工厂的工人说:“铁已经烧红了,我们要把举24磅铁锤的劲头拿出来向敌人斗争。”

在民主斗争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单位利用适当机会进行了以“查力量、查政策、查敌情或查觉悟、立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三查”活动,总结民主改革的工作:谁在斗争中出力大,谁在斗争中落后了,谁同情包庇敌人。通过三查,工人普遍认识到组织起来力量的伟大,有的工人说:“初参加队伍时思想很模糊,觉得我坚决反对敌人就对了,要什么组织队伍,现在我知道了光一个人反对敌人是不行的,必须大家组织起来闹革命。”群众性的三查,凝聚了群众斗争的力量、信心和意志,为下一阶段工作和开展连续斗争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郑州市委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下,三查结束的单位开始逐步转入劳保卡片的登记工作。在劳保登记中,各企业单位按照劳保条例的具体内容,审查每个职工的政治面貌,交待清楚个人的历史问题,再通过群众评定,确定哪些人享受劳保待遇,哪些人应被清洗。例如郑州电厂通过劳保登记复查出27名有历史问题的人,有的准备管制起来,有的准备送回原籍、清洗或留厂查看。从内容与形式上看,劳保登记是民主斗争的复查工作,它通过工人回忆新旧社会的差别,控诉旧社会封建势力及官僚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压迫而进行自我教育,在切实保护广大工人的利益的同时,再次要求工人阶级进一步与“阶级敌人”划清界限,纯洁工人的组织队伍。此外,劳保登记还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由于劳保条例使工人的生、老、病、死、伤、残有了社会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工人们踊跃参加,其中包括民主控诉与斗争阶段不积极的老年工人、技术工人及没有发动起来的所谓落后分子,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1952年初民主改革运动结束时,郑州市实行劳动保险的单位有28个,享受劳保待遇的职工有28251人,初步创办了职卫医疗所(室)、食堂、浴池等福利事业。事实证明,劳保登记在纯洁与壮大工人阶级队伍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社会福利事业。

第二阶段为民主团结,即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经过两个多月的民主斗争,郑州市第一批重点单位基本上完成了控诉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但却暴露出一些企业内部不团结的问题,如帮派、地域界限之分,师徒关系,工人与职员、技术人员的关系,职工与领导的关系。对这些前期忙于清查封建残余分子尚未发现或无暇解决的问题,有的工厂负责人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而只是片面地以打击封建势力的控诉的方法来解决,结果造成职工中的思想混乱与抵触。为此,郑州市委对民主团结的工作做出了指示:首先在思想上认清,民主斗争与民主团结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治运动,一个是对敌人,一个是对内部;其次要求在工作中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针来做好民主团结,而不能以民主斗争的方式来指导民主团结。市委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工厂内部不团结的现象,只有在全体职工中来一个集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改造工作,在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根据市委的指示,第一批民主改革重点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分三步开展民主团结工作。

第一步,分别召开党员大会、行政干部大会、工会会员大会,启发动员,明确民主团结的目的;组织宣传力量,如工会文教委员会和党的宣传员,通过标语、板报、广播等进行宣传,打破了职工、干部“怕揭短丢脸”以及“怕报复”和“怕不顶事”等方面的顾虑。

第二步,从工人要求解决的具体问题着手,启发自觉检讨,发动互相批评,找出不团结的根源,在思想上加深对旧社会的仇恨,增强对人民新中国的热爱,使觉悟普遍提高一步,从而虚心地接受对方意见,达到互相理解,解决宗派、轻视劳动、雇佣观点、技术保守、部门之间等不团结的问题。例如信和、新毅、机械厂等企业过去都闹过南北方工人不团结,通过互相检讨、批评,大家都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一家,应该团结起来,同时,师徒关系也大有转变。郑州电厂烘炉房老工人加强培养年轻工人;新毅纱厂工人耐心地教实习学生掌握技术,打破了以前的保守观念。

第三步,召开职工代表会,除领导再次进行思想检查外,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宣布解决办法,一时不能解决的做出方案,今后逐步解决。

通过民主团结,企业不但集中解决了问题,而且提高了领导干部依靠工人的思想,密切了工矿企业干群的关系,领导和群众之间、工人群众内部之间以诚相待,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逐步形成。不可否认的是,民主团结后的企业职工,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地位和生产状况的改变,在思想上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民主建设中去。

第三阶段是民主建设。作为民主团结后的单独阶段,也是民主改革运动的最后阶段,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以整顿工会为主,完成组织建设;二是通过职工代表会,充实加强工厂管理委员会,树立民主管理制度;三是集中群众意见,确定一些必要的生产制度,如责任制;四是对工人群众进行集中的阶级教育,系统地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结合检查爱国公约,加强对党和政府的认识,完满结束民主改革。

1951年10月郑州市第一批民主改革重点单位中的汽车修配厂、建华铁工厂、长春池等转入民主建设中。按照郑州市委对民主建设内容的规定,汽车修配厂首先根据民主团结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及工人们提出的意见,在抓住最突出的也是最实际的生活问题如食堂、合作社等给以改进的同时,借此对工人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着手新的工会建设,成立家属委员会,加强劳保福利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其次,一边解决生产管理、超额奖励、合理化建议等问题,一边制定与修正相关的制度,健全和整顿工会的生产工作委员会及文教工作委员会,实现工会对工人的组织、教育工作。建华铁工厂以解决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为主,建立起生产、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制度,由此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超额完成两个月的生产任务,工人普遍得到了奖金,生活均有了改善,并准备与资方协商订立第三个月的生产计划。同时,工厂着重对工人进行教育,解决生产定额与贯彻增产节约的矛盾和问题。

11月中旬,郑州市委召开会议,布署一个时期的民主建设工作任务。对于工矿企业,市委要求汽车修配厂与电厂完成调整工资、清理资产核定资金工作,至12月中旬召开一次工代会,讨论解决年终双薪奖金和福利待遇的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

1951年12月河南省各地陆续转入全国性的“三反”运动,历时半年多的民主改革运动相继结束。郑州市工厂行业的民主改革对地区社会关系、经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巩固新政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民主改革运动初步打击了旧势力,纯洁了工人阶级队伍,改造、巩固与提高了工会组织。在运动中,全市工厂、行业检举与清算敌对分子241人(其中有反革命分子135人、封建把头58人),约占参加运动职工的1.92%,初步澄清了工人阶级中异己分子。在参加运动的12525名职工中,经审查吸收入工会的有7430名,其中女工有1242名,涌现与培养了1547名积极分子(其中有女工154名)。29个单位进行了一次或两次的工会改选,有的建立了车间委员会与各种工作委员会,有260名为群众所拥护的职工当选了工会委员,不少积极分子成了车间与小组的领导骨干,大大充实了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民主改革运动锻炼了以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工会组织的工作能力,树立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工会与群众间的联系,有的工人反映说:“以前的工会是人家的,人家开会咱举手,人家讲话咱低头。”“现在的工会真是工人的家,处处听咱的,说句话顶事。”

第二,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发挥,他们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企业生产量显著提高,为以后的大生产及城市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省机械厂工人在民主改革运动中先后改良工具30多种,改造5部虎头刨床当10部用。锭壳厂先后改良了工具17种。新毅、信和两纱厂均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工人生产情绪普遍高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浪费。建华铁工厂订出的两次生产计划,都超额完成任务。信和纱厂细纱间五个月里细纱生产逐月增产,过去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后半夜经常停车,民主改革之后经常将13部车开齐,出纱多,并注重在生产中节约用电。电厂的安装与架线、民丰烟厂的制叶和封烟、建华铁工厂的翻砂制成品等效益和质量在民主改革后都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民主改革以来,工人群众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落后的变积极了,突出表现为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电厂供电科技工陈金河过去受封建把头的欺压,背着怕被开除的包袱,不敢参加工人组织的活动。民主改革后思想有了解放,敢于揭发封建残余势力,由积极分子成长为工会小组长。电厂很多工人要求学习党史,要求党对他们加强教育,每次开会听党课的人数总在全厂职工三分之二以上。青年工人积极要求入团入党,见了老干部就问:“党员都是哪些条件?给解释解释。”过去厂里开会死沉沉的,现在工人们“又说又笑,发言热烈”。长春池工人说:“过去是‘干活吃饭,饱了睡觉’,开会是咱们,说话是人家。人家尽管说话,咱们只管举手。现在是大家会大家开,大家事大家办。”电厂、新毅、信和、烟一厂、机械厂、中南鞋厂等单位的工人还自发组织起纠察队保卫工厂,把工厂看成自己的家,就像工人们说的:“到厂如到家,到家如住店。”表达了企业职工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

同样,对搬运工人来说,他们普遍感到了当工人有了地位,因为“旧社会叫俺是穷拉车的,现在称俺是搬运工人,真光荣了!”在政府号召治淮时,搬运工人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主动去报名的人数远超出需要人数,不是动员去有困难,而是说服不去有困难。临走时,所有家属参加欢送,有的互相订出计划,相互鼓励。

综上对建国初期以郑州市为中心的民主改革运动的历史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建国初期全国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是把旧官僚资本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旧私营企业改变为新民主主义的私营企业的重要步骤。肃清反革命,打倒封建残余势力,摧毁封建统治制度,是这一运动的中心任务。各级党组织针对不同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策略,领导和发动了民主改革运动。企业经过民主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势力,改变了旧的机构和制度;通过与生产改革的结合,逐步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调动了广大工人群众搞好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民主改革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借铲除旧势力之机,兴群众思想改造之势,对人民进行党的教育,加强党在工人群众中的领导威信,以巩固胜利成果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在民主斗争中,基层党组织积极向群众开展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工人提高政治觉悟,组织群众参加政治运动,发挥工人阶级的觉悟与组织性,使他们坚固的团结起来,站到新政权一边来,为新政权和社会建设服务。虽然当时群众性的思想改造在运动中存在着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简单的偏向,但是它不失为稳固新政权、保障建立新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犯罪概念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论情感体验教学在童声合唱排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