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高中文言作品教学

时间:2022-10-15 09:57:54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高中文言作品教学

【摘 要】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提出了“生育教育”的理念。用这一理念来指导高中文言作品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 “以人为本”,使文言作品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还要加强学生的个性体验,由此改变当前高中文言作品教学沉闷的现状。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文言作品;体验

高中课本所选的文言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但高中的文言作品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也许因为古今语言的变化,时空的阻隔,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几年前,教育界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①的观点,即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倡导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活动。”②对高中文言作品教学来说,落实生命教育,也是打破课堂的沉闷,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

1. 在文言作品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1)通过阅读作品,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生命充盈、发挥和表现自身的自足感、自由感,是生命向死亡痛苦向一切摧毁伤害自己的力量抗争的不屈感、悲壮感,总之,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于人的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③对于正逐步走向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认识生命的意义尤其重要。所以,高中文言作品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落实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如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认识生命的尊严,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认识生命的追求。从东坡诗文,认识生命的乐观旷达、执着超脱,认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豪迈自信等。这些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观照人与社会,观照自身价值,从而营造自己的生命意义。

(2)通过阅读,使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文言阅读在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古人用生命写就的作品接通的是人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生命。如在《兰亭集序》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和作者飞扬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体会古人精神家园的丰富和充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形态,从而在自己以后的生命旅途中,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以诗意的审美心态去应对一切。

(3)通过阅读,使学生实现生命的意义。如何使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具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丰富的意义,闪耀灿烂的光彩,这都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和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文言作品中,大多体现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国家意识;杜甫因民生疾苦而生发出的忧患意识;越王勾践以民为本、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陶渊明不随波逐流的生命尊严意识,无不反射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它唤醒学生的激情,刺激学生的思想,激发生命的灵感,从而实现生命意义的不断超越和升华。

2. 在文言作品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即使文言教学,也是直面人的一种活动。但目前的高中文言阅读教学,常常是“目中无人”,或者只见人不见生命。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学生不应该只是一些表面的文言知识的附庸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有血有肉的,富有想象和创造的生命个体来参与阅读的,即使与古人对话,他们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文言作品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教师预先设制好的,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为,处于生命发展中的人,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所以,老师不能固守一种答案,要尊重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此基础上给以引导。

(2)建立文言作品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文言文作为母语教育,实践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然而,传统文言教学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特点,割断了文言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文言作品教学局限在文言字词句式的识记和训练上,忽视了语文的交际性和生活性,使文言作品教学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为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机械训练。其实,在教学中,用当代视野关照文言文,就能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一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二是面向学生的生活现实。三是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理解抽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课程内容不仅体现在书本中,体现在老师的讲解中,也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3)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文学是跟灵魂相关的,是心灵悸动的痕迹。离开了对生命的感受,还有什么文学可言?高中教材中的文言作品充满了生命感,但我们老师往往视而不见,只教给学生一些枯燥的文言知识,一篇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还能够盼望指导学生什么心灵体验呢?

阅读教学,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这个个体阅读的独特体验,而这种体验很多是沉静于内心的,是随生命一起成长的心灵感悟。而文言文课堂教学,对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获取珍贵的审美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比如,笔者在教苏轼的《赤壁赋》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皓月当空、碧波万项、清风徐来的空灵境界后,带领他们进入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九期

[2] 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教育研究》2004年第五期,第38页

[3] 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页

上一篇:让英语教学借现代信息技术之“翅”高飞 下一篇: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