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命性”,提升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27 11:37:00

关注学生“生命性”,提升教学有效性

摘 要: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有效教学的目的在于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生命性”,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生命性”;关注;教学有效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学应突破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视阈,把关注学生“生命性”,促进每个学生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就以《秦朝一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性”,实现课堂教学生命性与有效性的统一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关注学生“生命性”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习情绪。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乐问,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习效率高的一个重要前提。

笔者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初中学生思想积累少,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多角度理性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两块内容后,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来当小小评论家”。出示: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刻薄寡恩,心如狼虎。”“为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司马迁

材料三: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师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还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你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与评论,只见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都想争当评论家。他们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一位平时沉默内向、不善言谈的男生,也勇敢地站出来以微微颤抖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了全班同

学鼓掌的认可。实践证明,当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自由、平等,学生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生命就会得到滋养和发展。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关注学生“生命性”的有效途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生命,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同一班级、同一家庭背景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也各有特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生命的不同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以挖掘生命的潜能,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运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观教学法

在新课导入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秦始皇》其中最精彩的一小段影视来设置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接着设问:“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状态持续了二百多年,统一也就是大势所趋了,那么是由谁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呢?”由此引入课题《秦朝一统》。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新课教学“为什么秦朝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这一重点问题时,考虑到教材仅呈现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个信息,学生思维会受阻,因此笔者又增加了四则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思维得到启迪,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小组合作学习法应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当然教师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策略与方法,并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意见,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会交流合作,形成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建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是《秦朝一统》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使学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创设历史情景剧《朝会》,由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秦王嬴政、李斯和王绾,其余学生认真看表演,同时思考:这次朝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措施?

附:历史情景剧《朝会》

人物(学生饰):秦始皇嬴政、李斯、王绾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始皇:本王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不比三皇五帝的功劳小呀,诸位爱卿,本王应该配一个怎样的称号呢?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那就叫“皇帝”吧!

秦始皇(眼前一亮):好!李爱卿的建议好,那我就称“始皇帝”,自称为“朕”。以后凡事不分大小皆由朕来决断。

秦始皇:朕还需要一些人手帮忙,在中央准备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官职。李斯说说三个职务的分工。

李斯:谢皇上!(面向大家)丞相分管行政工作,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

秦始皇:那我朝地方怎样管理才好呢?

王绾:皇上,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离咸阳很远,请求皇上把皇子封到那里做诸侯王吧。

李斯:我不同意这种做法。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相互残杀,周天子也没有办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并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秦始皇:好,这种想法正合朕之意。我们就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今后郡县长官都由朕亲自审批任免。退朝。

三位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课堂上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角色扮演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生命性的这一本质特性,它让学生在自我表演和观看他人表演中了解、体会主人翁的心态、性格、价值观等,理解各种角色的责任和任务,在承担责任和履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品质,提高修养,造就人格,从而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笔者在本课中还运用了图示演示法、图片、辩论等教学方法,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关注学生“生命性”的灵魂

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叶澜教授提出:“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关键在于“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素,或寓之以情,晓之以理,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笔者在教学《秦朝一统》时,找准教材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进行了多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举一例,如创设问题:“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什么重大意义?”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得出答案:(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紧接着笔者抓住时机追问“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联系时事热点畅谈感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

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

总之,只有关注学生“生命性”的教学才是名副其实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搭起一座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实现教与学的双丰收,让生命因关注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5.

[2]叶澜,郑金洲,卜金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3]王建军,叶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作者单位 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书院)

上一篇:在体育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下一篇:中职生学习VB的现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