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及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5 09:22:49

当代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及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具备合作竞争精神的意义,阐述合作与精神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从教化熏陶、实践锤炼、环境打造等层面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04-02

一、当代大学生具备合作竞争精神的意义

1.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当代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且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科技进步、交通与信息的发达、社会分工的细化,推动人际、区域和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趋频繁,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当今世界也要求人际、区域和国际之间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进步与发展。因此,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竞争意识及能力。

2.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表现方式。由于资源有限,机遇有限,市场主体间对各种稀缺的资源和机会必然存在激烈竞争。国家和社会也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人力资源,不仅面临着市场的竞争,而且要求其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善于与团队及队友合作,才能得以生存并取胜。

3.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一支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社会群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文化素质、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等方面都要求大学生具有合作竞争精神。当代大学生必须在努力创新、开拓进取中树立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坚持人本主义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合作竞争原则。

二、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内涵及内容

1.合作精神的内涵。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对利益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集体行动,没有外部压力或竞争就没有群体或社会的合作。因此,成功的合作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一致的目标。合作需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至少是短期的共向目标才能形成合作。②共同的愿景。即合作各方的志同道合或对事物或目标有相近的理解和看法。③彼此的信任与配合。各方配合默契的行动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实质性的配合行动。

2.合作精神的内容。合作精神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合作品德与合作能力。具体而言,第一,合作意识是指与他人配合行动的愿望。第二,合作品德是指符合人们长期以来的合作行为习惯和标准。第三,合作能力是指在合作过程中,交往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彼此交流、互助、配合的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①必要的专业知识;②必须的基本经验;③必备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品德。

二、大学生竞争精神的内涵及内容

1.竞争精神的内涵。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机制是自然界的基本准则。一般而言,竞争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人们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是发生竞争的原因及前提。当代竞争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竞争是对同一个目标的争夺,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②被争夺的目标是稀缺的,即一方获得目标的同时,就意味着另一方失去目标。③竞争的目的是获得目标,而不是打击或伤害对方,这是当代文明社会竞争的重要价值准则。

2.竞争精神的内容。竞争精神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和竞争态度。具体针对大学生而言,第一,竞争意识是指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在各方面争胜对方来实现自我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自觉心理活动,它主要包括:①具有为国家、民族、集体争光的自尊心,追求成功的自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②具有敢于挑战和勇于应对挑战、不怕输、不服输的勇气;③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荣誉,遇到困难永远不言败。第二,竞争态度是指对待竞争的心态,包括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竞争,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以豁达的心胸对待和接受公平竞争的结果,尊重别人的观点,欣赏别人的才能和努力等。

三、我国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的培养途径

1.加强对竞争合作精神的教化熏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竞争合作精神有着它深厚的土壤和广阔的群众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义”,从社会角度,仁,表示团结合作;义,表示社会秩序。它的基本理论框架是:自觉的人格意识,和谐的社会关系,合一的天人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讲的就是合作精神,对他人的热心和成全,这种天人合一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展示了东方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儒家的人生观里,对自己是积极完善,对他人关心、宽容,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积极参与、热心治理。不论是对主体还是客体,儒家都充满好心善意地去参与和成全,始终昂扬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活力。我们可以以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作为理论来培养大学生的竞争合作精神。

2.加强竞争合作精神的实践锤炼。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的培养。课堂教育作为培养竞争合作精神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学活动讲究精心设计,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辅导式教学法等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融洽默契教学的双边活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亦可以通过同桌共议问题,小组集体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荣誉的感受和追逐。这样在课堂上对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竞争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良好的培养效果。②加强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心理素质的教育。合作竞争精神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是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作能力的保证,我们要在学习中锻炼心理承受力,加强竞争合作精神的培养。

3.加强有利合作竞争精神的环境打造。①加强社会环境的建设。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社会的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因此,营造一种公平的合作竞争环境十分重要。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所进行的,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同,能使他们感到和社会要求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社会的用人制度、人力资源标准,在现实中有很多竞争是不公平的,这样会削弱竞争合作精神。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是社会的需要,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②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指在校园里建立大学生合作竞争精神的实践机制和评价体系。在校园内组建生气蓬勃的各种社团,开展丰富活跃的科普、手工等兴趣活动,组办文学刊物、竞技运动,成立广播站等,学校时时、处处折射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样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竞争的环境,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逐渐适应并熟练于彼此间的合作竞争。

参考文献:

[1]李芙蓉,等.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及策略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2]乔博.集体性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3,(5).

[3]岑延远.大学生竞争人格的内隐观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3,(1).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一般)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2JSUJGB57)。

作者简介:黄炜(1978-),苗族,吉首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下一篇:关于唱游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