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服务平台运营分析

时间:2022-10-15 07:19:24

高校就业服务平台运营分析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服务平台运营问题及不足,通过对南京高校(选择5所)的走访及对在校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N=2800),分析服务平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得出高校就业服务平台运营需要改善的途径并提出未来研究设想。

关键词:就业服务;平台构建;运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15 -03

一、基本情况

当前就业信息服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是高校与毕业生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与高校存在信息不对称。微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借助微媒体拓展高校就业服务渠道,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大学生目前接触最新消息与社会动态主要是依靠新媒体渠道,比如,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对于较传统的学校信息平台几乎“视而不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手机应用软件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手机安装就业服务APP,已经是广大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2013年,上海高校开始引进就业APP进校园,2014年江苏、浙江等省教育厅也开始推广高校的就业APP系统。在2014年11月,南京各大高校与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签约,依托教育厅服务器,创建了高校就业官网(XX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以及相关联的“就业手机APP”软件。到目前为止,我省大部分高校都使用了就业相关的手机APP软件。

基于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微媒体视角下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4-R-31919)的研究,在前面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高校就业手机APP的数据调研,来分析目前高校就业手机APP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从而地更好地促进江苏高校就业工作,实现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良性运转。

以下数据主要是调研以南京为主的5所高校形成的,有公办高校(南京林业大学),有民办高校(以三江学院为主),有高职类的高校(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就业APP” 高校使用情况

该软件自从江苏省教育厅向各大高校推广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各高校的就业管理部门着手应用“手机APP”开展各项就业工作,比如各届毕业生生源地信息审核,就业单位派遣,就业单位就业信息,学生注册个人基本信息并个人信息以匹配用人单位岗位等方面工作。教育厅此举正是借助目前新媒体为中介辅助高校就业工作,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相辅相成。那么这种就业辅助系统到底对高校就业工作以及大学生就业产生多大的影响,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还要看看具体的数据。

各校目前使用了1年零两个月。按学年进行统计,2014-2015学年正式使用了10个月,2015-2016学年才使用了5个月。但仅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用人单位翻了三倍,招聘信息翻了六倍,岗位需求总数翻了8倍。

从毕业生激活情况看,2015届仅四分之一的学生进行激活,2016、2017届基本上全部激活。从以上数据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在校大学生,对这个系统很是欢迎,并能积极响应配合该系统。据走访了解并得出结论,目前各大高校,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就业工作,要求在校大学生,包括低年级大学生从一入校就要实名注册“就业手机APP”以方便大学生四年的信息积累,并对该平台了解、应用。

从表1与表2可以看出,作为高校运用此平台主要是以服务在校大学生为出发点,以“定时推送就业信息”“提供用人单位就业岗位”“校园招聘信息”等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互动得到了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响应。

二、“就业APP”在校生应用情况

以上表3、表4、表5反映在校大学生对“就业APP”使用及应用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1至3个月是占比例较大的群体,基本上集中在大四期间。而且表4中,“每天使用15分钟”是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使用时间。而通过“就业APP”参加招聘会的同学也仅占不到一半的比例。

从该平台的推广对象来讲,主要针对毕业生,故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使用频率高,同时,从该平台的功能上看,一些对大学生能提供实际帮助的功能则应用较多,比如“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等。而诸如学校及政府的硬性任务如“就业调查”“就业指导”“新闻通知”等则不太受广大在校大学生的欢迎。

注:该平台提供的招聘信息方面包括职位推荐、招聘会、宣讲会、招聘公告查看;就业调查包括江苏省省里的就业相关调查、学校和各学院开展的就业调查;就业指导包括咨询预约、讲座预约、职业测评、职业辅导、心理辅导;就业服务包括档案查询、简历管理、职位申请记录、我的日程表、我的收藏、就业相关手续办理;新闻通知包括就业政策与法律规范、就业形势分析、创业相关扶持等。

三、 “高校就业APP”学生满意度调查

从2016年1月开始,针对“高校就业APP”使用情况进行了2015年“高校就业APP”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和2015年“就业手机APP”使用满意度投票。

在各大高校的问卷调查中,从专业分布上看,基本覆盖了高校现有的各科专业门类,包括:文科类、理工科类、经济学类、管理类等共2882名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调查的具体问题中,可以看出,“招聘信息及时”满意度最高,达到近80%;对“就业咨询预约快捷方便满意”“对职业测评专业权威满意”“对职业辅导文章辅较强满意”“对就业服务功能齐全满意”等问题的调查,满意度也很高,都近50%,或者远远超过50%。说明该平台对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切实有用的就业信息。在校大学生也愿意通过该平台去进行信息互动与反馈。有高达47.11%认为该平台就业信息及时,81.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该平台能给自己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40.84%的同学会选择使用,当然,也存在5.15%学生提出:增加外市、外省招聘信息(浙江、广州之类)、增加生涯规划指导、信息更新及时和详尽、推广力度加强、界面美化度加强、增加应聘后续服务、创业政策、个人在校信息的查询等等方面的建议。

四、问题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就业APP”提出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得出目前“就业APP”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1.信息传播不立体

信息传播是就业APP的基本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信息传播包括信息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手段、信息传播反馈五方面的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果。高校就业APP是连接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政策的交流平台,必须处理好相互关系才能良性运转。

目前高校“就业APP”的运营是依托高校后台控制与操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后台控制与管理,同时向下一级就业部门下发相关指令进行平台正常运转。这个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学校的领导与发号施令功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互动,更缺乏学生进行信息互动的反馈环节,这样就会导致该平台是校方单方面下达任务行为,不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2.平台功能发挥不完全

从“就业APP”本身来讲,是对以往就业服务工作的改进,提高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效率,因为好多事务性任务,比如,对大学生生源地信息审核,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审核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学校主管就业工作的部门始终是主体,大学生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与指令执行者。甚至大学生手机上安装就业APP都是学校的指令任务,从大学生自身讲,大学生就业更应该是自己的主动行为,积极参与就业平台交流才是正常现象。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平台去主动寻找与自己就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才应该是就业平台需要完善的工作。

3.缺乏全程化信息存储功能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毕业生的事。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且与大学生在校四年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能在大学生进校一开始就有一个对大学生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件无比珍贵的事。大学生就业平台是一个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大学生可以依赖的平台。作为大学生所在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四年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学习信息、实践信息、就业创业信息等安全保存在就业平台中,让大学生的四年足迹安全地记录在大学生就业平台中,大学生就会主动在该平台中获取信息,主动在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

4.缺乏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引导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创业为就业创造机会,就业为创业提供环境。大学生“就业APP”平台构建,不仅要满足信息的传播,还要真正做到引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大学生与高校,用人单位与高校三者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就业平台构建,实现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实践实习信息、就业意向等信息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引进等信息形成一个无缝联结。但目前的就业平台,不仅缺乏对信息的有效传播,而且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几乎缺失。

五、后期计划

(一)学校方面

积极推广并引导大学生有效使用“就业APP”就业平台。从对象上讲,可以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放,并做好大学生信息的维护与更新,以使得大学生各项信息能全面在该平台体现,并做好安全保密工作,让大学生放心大胆地使用该就业平台,养成使用就业平台查找自己在学校的各项信息,到了高年级期间,通过该平台可以找到与自己意向相匹配的实习单位,从而尽快实现自己的就业或创业目标。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大一新生一入校就要求每人下载“就业APP”并告知该平台的功能及作用,让学生养成使用该平台的习惯。第二,完善就业平台功能。淡化就业平台的任务下达功能,完善其实效功能。这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单位,让大学生真正得到实践的机会或平台。第三,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是大学生的母校,是大学生最信任的对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安全与保障是一项重要工程,必须引起重视。

(二)用人单位方面

协助学校更新招聘信息,以及与在校大学生、毕业班大学生信息互动与信息反馈。尤其是协调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合作内容。让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在用人单位的实践来增加就业自信心,从而还能找到自身就业或创业方面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完善与学习。用人单位与高校达成协议,形成校企合作意向,也可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三)大学生本身方面

大学生就业或创业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方面,大学生要好好学习文化及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就业平台了解就业或创业政策及社会经济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挖掘自己的兴趣,从而找到就业或创业的目标;另一方面,借助并依靠就业平台,把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安全地推送至就业平台,通过就业平台寻找与自己专业及兴趣相匹配的实习单位。这个过程要连续四年时间,或者更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利用高校“就业APP”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能量,利用微信传播的力量拓展高校就业工作渠道。比如在高校开始布署招生工作时,就利用微信公众号扩大高校的影响力、知名度,更主要地方便高考学生及家长对高校各专业,高校各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从而增加高校的透明度及市场竞争力。以此来巩固高校就业工作,会大大减少就业工作中的盲点,以便达到高校就业工作的全程化、连续性的服务目的与效果。

总之,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就业APP”大大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实现了“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者的信息联结,但也存在不可忽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来真正实现信息的有效、互动、智能性传播。从而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真正以生为本,高效智能的就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小晴,张婉,黄志斌.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国际比较研究――以西方六国为研究对象[J].中国劳动,2016,(16):4.

[2[张静.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述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03).

[3]姜庆华.基于“互联网+”构建就业信息员制度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02).

作者简介:

王玉娟,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上一篇:基于O2O团购折扣网站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