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中药,小心假冒

时间:2022-10-15 04:21:39

网购中药,小心假冒

如今,网上购物似乎正成为一种时尚,网购的东西不仅便宜,质量好像也不错。于是,连药材都有人开始网购了。在某著名购物网站上搜索“中药”,可以发现超过1.6万家“中药”店铺。“纯天然药材,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病不伤身”等类似宣传,被诸多中药网店挂在网页的显著位置。

中药大补、不伤身,这和很多老百姓印象中的中药性质相吻合。不少人为了养生保健,喝茶放决明子或泡西洋参,熬粥放大枣、枸杞子,炖肉放当归、黄芪,这些药材在网上购买,方便又便宜;还有的人患病不想去医院,上网查找方子,或根据医书、偏方的介绍,自己上网“按方抓药”。于是,网上购药受到热捧。

称“中药无副作用”是错误的

专家提醒,称“中药无毒副作用”是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说的主要就是中药。药材的药性会依季节、产地和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基因的不同,形成了个体差异,因此,每个个体适用的药物也各不相同,中药忌讳“千人一方”。就黄芪炖肉来说,有的人吃了炙黄芪会腹胀水肿,甲状腺肿大的人绝对不能吃人参,有的过敏体质的人对虫类药物过敏。

专家强调,即使是作为补品,中药也不能乱吃,中药讲究补益和配伍,讲究君臣佐使,不是简单地、随便地把几味药加在一起就可以了,不讲配伍随便加在一起吃,最容易吃出问题。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药自然也存在差异,如西洋参,性凉,胃有寒湿、体质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吃;山药、茯苓健脾益肾,但是脾肾阳虚的人吃了却容易导致腹泻。

专家指出,中药发挥作用有三个讲究:首先剂量要讲究,现在很多人补黄芪会大剂量吃,想一次性补到位,但吃几天可能就会产生乏力、腹胀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中药的剂量,单味药长期、大量服用是错误的;其次是吃法有讲究,许多人喜欢研粉泡水,其实有的药必须用水煮才能发挥药效;第三是制法有讲究,正规药店按方抓药时要“临方炮制”后才会配伍。所谓“临方炮制”就是根据药方加工药材,保证药性的发挥。比如,医生说的黄芪就是生黄芪,功效长于固表托疮、利水;写“炙黄芪”就要用蜂蜜加工,功效优于补气健脾;写“清炙黄芪”或“炒黄芪”就要付麸炒黄芪,功效更利于补气。这些尽管是一字之差,可不仅加工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

网上购药,鱼龙混杂,假冒者不少

中医专家讲,中药讲究“望、闻、问、切”,这四个手段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的身体情况。“望”就是要察言观色,看患者的气色、舌苔等面相表征,“闻”就是要听,和患者交谈,判断他们的精神状态,“切”就是诊脉,通过脉象判断病情。网上即使有问诊,缺少望、闻、切三个手段,难以获得病患的完整信息,隐含了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重症疾病和隐性疾病患者,可能还会延误他们的病情,产生恶劣后果。

网上购药由于缺乏从进货、储运到加工、销售的监管流程,药材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假冒伪劣问题,层出不穷。最常见的有三个问题:一是用人工种的冒充野生,夸张疗效,抬高价钱,用种植的人参冒充野生人参是常见问题;二是以次充好,比如用一般的虫草冒充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两种虫草形似,但绝对不是一回事儿;有的为了增加药材的重量,在虫草中掺金属;三是造假,如售卖用淀粉压制成的假茯苓,用薯蓣科植物放在似人形模具中种植假冒何首乌。吃了这些药材,轻则没有疗效,重则引起不良反应。

67岁楚大娘服用了网购的“降糖灵”导致低血糖昏迷,被送到医院急救。这已经是老人服“降糖灵”第二次入院抢救了。家属说,降糖的中药是从网上购买的,对降糖确实有效。但是,降糖的速度太快了,让老人有点受不了。专家仔细看了患者带来的药物以后说,这种“降糖灵”属于典型的中药里掺西药、非法炮制的假药。医生告诫,中成药的药效没有西药那么快,尤其是降糖药。中药往往不能直接快速降糖,服用后总得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药效。但不法药商为了让药更“灵”,有的在中药里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像西药格列本脲,又被称为“优降糖”,这种西药成分如果加在了中药里,就能让血糖快速降低,添加的剂量越大,风险越大。这种所谓的药效会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大剂量服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姜先生一米八的个头,体重原来100多公斤。因为急着减肥,他看中了网上一款中草药减肥产品,据称“销量大、评价高”。虽然也有人说吃了失眠、恶心,他还是买了两瓶。服药后,体重果然开始往下掉,虽然时常伴着头晕、没精神、胃不舒服,他也没当回事。两个月后,体检报告却把姜先生吓傻了,肝功能各项指标全部异常,转氨酶比正常值高出许多倍,医生说他的肝脏已经受到药物性损伤,必须住院治疗。

有人在网上买来号称是北京同仁堂的当归、西洋参、玫瑰花各一份。40克一袋的当归,是用塑料袋封装的,里面有合格证,袋子上面也都有同仁堂的标志。仔细一看,发现西洋参和当归的包装上的商品的条形码是另外粘上去的,不是原封印在包装袋上的。购药人心里没底了,于是电话咨询药监局。药监局的人说,同仁堂在网上是不卖药的。购药人傻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通过网站售药须经过国家批准,经批准可在网上交易的,可以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得到。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格规范网上售药,淘宝某商城曾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警告。去年12月,在网上卖“祖传秘方”的一家人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院。但是网上卖中药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网购中药之所以越来越多,一位业内人士说,主要是因为现在对药材的监管存在真空层。很多中药材,如红枣、枸杞,在农贸市场、超市、药店都有的卖——在药店,算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范;在超市算食品,在农贸市场算农副产品。药品的监管标准高,但是食品和农副产品的标准却要低很多。在网上,很多商家也会打球,钻监管空子,打着卖食品、农副产品的名义销售药材。

国家药监局最近的案例显示,2012年,广东、江西等地查处了多个销售中药或中成药假药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尽管药监局不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但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中药材种植和收购较为分散,中药材造假现象并未根治。

那么怎样避免购买假药呢?专家讲,唯一的办法,就是到正规的医院去开方,到正规的药店去抓药;在网上药店没有完全规范之前,尽量不要在网上购药,尤其是不要在没有资质的网店购药,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上一篇:你是否患有"妈妈手" 下一篇:看懂痒痛好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