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8 08:38:44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1

不过,以全球汽车市场调查权威自居的J.D.Power做梦也想不到,在中国仅仅“开张”两年后,就遇到强劲的挑战。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简称“满意度调查”)现场测评启动。经过前一年的历练,这个竞争对手得到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一场对汽车市场调查主导权的争夺正悄然进行。

成长中的中国版“J.D.Power”

11月18日,北京车展的媒体日,记者在上海大众斯柯达展台邂逅了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组委会秘书长王。“今年是第二届了,调查规模会大很多,影响面也很大,很多企业主动要求参加测评。”问起“满意度调查”――中国版“J.D.Power”,王信心十足。

在王信心的背后,“满意度调查”迅速壮大的现实无法忽略。

2006年“3・15”前,历时5个月调查后,“满意度调查”组委会了“2005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采用有效样本40多万份,制作出研究报告38个,囊括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调查量和调查成果也超越了所有中外汽车调查机构。王透露,按照2006年的调查规模,相关数据还要扩大很多,做到更详尽、更准确,力求做到汽车市场风向标。

“满意度调查”被称为“中国版J.D.Power”,是国内首家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信天下国际市场调查机构共同主办。由于背靠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满意度调查”的工作开展顺利,调查中能加入独特的环节和指标。

“环保指标和厂商管理现场测评是我们独有的,所占分数权重也很大。”王透露。

按照他的规划,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底,“满意度调查”将组织专家团展开大范围的现场测评,测评对象囊括全国所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总数达到32家。第二届调查的全部工作将于2007年2月底结束,并于2007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各项调研结果。

在中国,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顾客满意度已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竞争核心,因此,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厂商的生产和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选择。

“国内的汽车市场调查很多,但规模做得大的、结果做得客观准确的并不多。”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群生表示,满意度是企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问题,“满意度调查”的崛起,能够带给消费者今后汽车消费的参考标准。

J.D.Power中国遇尴尬

“满意度调查”迅速成长和其全国性影响的扩散,恰恰从侧面折射出J.D.Power面临的多重尴尬。

J.D.Power是一家全球市场信息服务公司,在美国已有35年的汽车行业调查经验,其的汽车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评估报告在美国和全球工商界获得较高认同,其报告甚至被作为消费者购车和企业制定策略的依据。去年,J.D.Power被美国麦格劳-希尔收至麾下,该公司旗下还有大名鼎鼎的标准普尔和商业周刊。

2000年J.D.Power进入中国,2005年3月,J.D.Power第一次公布中国市场汽车调查报告――“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虽然这份报告惹起一些争议,但在全球权威名声的护航下,这份报告仍然大行其道,大有垄断之势。

然而,2006年8月第二次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时,一贯以 “第三方”自居的J.D.Power却遭遇铺天盖地的质疑,为数众多的质疑一致指向其标榜的“独立性”。

“在这个报告中表现不佳的企业,纷纷从样本量、调查手段、调查准确度等各个方面质疑这份报告和调查机构。”银河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员赵胜力表示。

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上表示,7位汽车企业老总访问其美国总部后,7个企业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得不令人怀疑其独立性。

在一系列质疑声发出后,J.D.Power中国高层频繁澄清。但令其尴尬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并不轻易相信枯燥的统计数字。

虽然J.D.Power中国总经理约翰・韩夫利依然强调独立性,但他同时承认,中国的市场一方面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仍是发展中市场,这时信息是最重要的资产,但中国企业面对信息时总是不踏实,不信任。”

事实上,J.D.Power遭遇的不仅有中国国情下的尴尬,更有调查体系上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J.D.Power的整个调查可分为SSI(销售满意度,考察购买过程)、CSI(售后服务满意度)、IQS(新车质量报告)等五项。其中,一些质疑矛头直指SSI样本量问题。根据J.D.Power报告,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基础上做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平均下来,每个品牌在一个城市的样本量只有11.6个。

也有质疑指出,J.D.Power的调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IQS调查的是新车质量,它不能反映一款车使用一年或者更多时间以后的质量和残值。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车近几年在J.D.Power的IQS榜上成绩都不好,但是欧洲保险业协会的统计却表明,德国车仍最为保值。

主导权争夺日趋激烈

在遭遇质疑的同时,声势浩大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登场,又让J.D.Power挨了当头一棒。

“其实在2005年去上海测评时,J.D.Power已经盯上我们了,从我们测评的企业到请的消费者,他们都盯得很紧。今年的动作更多了。”“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动作实际上并不符合35年来J.D.Power的一贯风格。

2006年9月之前,J.D.Power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今后二者在市场调查上展开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确认,该委员会确实与J.D.Power展开用户满意度和维修满意度方面的合作。

这原本是正常合作,但实际上背后的奥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本是首届“满意度调查”的三大主办方之一,而J.D.Power的行动,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无法再参与“满意度调查”,这使得“满意度调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主办方。原本计划于2006年9月启动的第二届“满意度调查”,也因此延期至11月才展开。

不仅如此,在网络协办媒体上,J.D.Power与“满意度调查”也是短兵相接。2006年7月中旬,J.D.Power与新浪网高调宣布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新浪网成为J.D.Power在华汽车在线调研业务的唯一门户网站合作伙伴。新浪网自然也将为J.D.Power进行网上消费者调查。而在此之前,“满意度调查”与新浪网曾有协议,新浪网协助“满意度调查”进行消费者网上问卷调查。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任何市场,J.D.Power都没有进行任何网上调查。

为了补齐信息分析预测短板,进一步掌握汽车调查市场的话语权,2006年9月,J.D.Power宣布收购亚汽资源公司。当时,其创始人Dave Power就曾公开表示,J.D.Power还要继续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收购亚汽资源公司,正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扩张规模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中外调查机构在主导权上的争夺,J.D.Power亚太公司市场业务高级董事黎鲁波表态谨慎。他表示,J.D.Power欢迎竞争,欢迎科学的调查。为了进一步抢占制高点,他透露,“J.D.Power正酝酿一项汽车经销商管理调查”。

竞争的背后是什么

中外两大汽车市场调查机构激烈对抗的背后,是百亿元汽车调查市场的归属。

专家预测,按照我国汽车保有量测算,明年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市场容量达到2000亿元。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算法,调查及相关市场一般能占售后服务5%的份额,也就是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北京新华信市场研究公司客户总监王冠珠表示,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其购买的决策过程需要非常慎重,但同时又很难做到纯粹的理性,因此“满意度调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法长表示,目前厂商、经销商的产品竞争力都差不多,但是营销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却有很大差异,所以竞争应该转向这些方面。

在专家看来,权威调查结论完全可以左右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对厂商的生产和售后服务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厂商对调查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据悉2006年“满意度调查”卖出调查报告近百份,收入不菲。

有消息称,J.D.Power在中国仅2005年一年就获利17亿元,其中包括厂商委托的经销商调查以及出售报告的收入。据了解,他们的一份报告售价在120万元以上。有人推算,仅仅销售报告一项,J.D.Power一年就能从中国卷走3亿元。

一位沈阳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很多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都委托J.D.Power来做,厂家根据报告决定年底给经销商的利润返点。

在百亿元蛋糕面前,中外调查机构发挥各异。但在王看来,“我们和J.D.Power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比它更了解本土化消费者和本土化市场。”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本土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拥有丰富灵活的调查手段、众多的调查样本和低廉的价格,也许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

对方链接:

编者按:面对来自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和质疑,J.D. Power亚太公司的态度如何呢?以下这份生成于2006年12月8日、记者于12月12日收到的来自J.D. Power亚太公司的邮件,似乎可以说明什么。作为媒体,我们想说的是:不论调查的主导权掌控在谁的手中,消费者关心的永远是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尊敬的【 】:

您好! J.D. Power and Associates每年都会对全世界数百万计的顾客进行调研,搜集他们在很多不同行业的经验和期望,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相关见解,以满足当今更加见多识广的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独立开展的调研为企业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帮助他们基于用户的心声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全球市场内,J.D. Power and Associates 的信息极大地改变了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对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的关注,为行业改进和消费者教育做出了贡献。

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汽车制造商的数量也前所未有地增长,每年都在为消费者提供新的车型。跟上日益激烈的竞争步伐,理解全新消费者的细微差别,对于任何国际和国内品牌都是一个挑战。自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基于消费者的汽车调研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着一个清晰的目标:协助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成功。

J.D. Power亚太公司在此正式向您通报,我们预备于12月15日和22日分别推出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即IQS,今年为第七年进行)和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即APEAL,今年为第四年进行)。

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衡量新车购买者在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的评价标准。虽然这项调研从2000年开始就在中国进行,但公开调研的简要结果则是第三年。综合得分通过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衡量,得分越低说明质量越好。该项调研对九个IQS类别的135个问题进行量化:驾驶、操控及刹车,配置和操控,座椅,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HVAC),音响系统,车子外观,车子内饰,变速系统和发动机。

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以汽车消费者为对象,根据他们的报告来评测新车在销售后2-6个月内,其性能和设计的哪些方面最令车主满意和欣赏。这项调研评估车子的组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系统,方向盘和仪表板,驾驶和操控,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舒适方便,音响系统,座椅,以及造型/外观。

IQS 和 APEAL调研结果的新闻每个汽车细分市场的前三名车型。

在上述两项调研中,我们都有严格的取样要求。IQS和APEAL的取样要求是:车主必须拥有汽车2-6个月;所购汽车为新车;汽车乃是通过授权经销商购买,为私人所用;车主为购车决策人。

在美国,J.D. Power and Associates 可以从第三方拥有者的名单中获得车主信息,但在中国情况则不太一样,我们无法获得车主名单。因此,为了保持调查的中立性和取样反馈的随机性和可信度,所有调查都通过在大街上拦截,然后在车主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进行。出于以下三种原因,这种街头拦截的成功率极低:(i)尽管中国乘用车的总体销售量极高,但是中国的人均新车拥有量却极低;(ii)取样要求太多;(iii)中国车主的参与率太低。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IQS和APEAL调研2005年的总体取样规模仍然超过了6500份。

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联合汽车调研。我们清晰地了解调研结果的重要性及其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待这一任务的态度非常严肃。在过去6年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挑战自己,改善调研的各个方面,并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和突破。通过这些努力,J.D. Power亚太公司的联合调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数量方面,我们的调研反馈量持续增加,覆盖了更多的城市,而且纳入了更多的制造商和车型。这些数量上的提高远远地超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这使得我们的报告更有代表性,也更能反映市场和行业的整体状况。

质量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保最终的调研――从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到最终报告――符合我们的严苛要求,以保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超越客户的需要。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告诉我们,J.D. Power亚太公司的报告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工具。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所有联合调研都是每年一次,目的是反映当年度汽车消费者的心声和满意度。我们的调研旨在揭示这些方面的变化。来自消费者的及时反馈对于任何制造商的生存和成功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我们的综合调研的首要任务就是反映当前的真实状况。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报告与美国报告一样,拥有同样严格的科学价值,因为我们采用了相同的体系、质量控制和管理团队。J.D. Power在中国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市场上的制造商改善竞争力,在出口市场获得成功。我们把这视为至关重要的责任,并一直致力于采取最高的质量标准,以确保我们的客户、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和全体汽车消费者从我们的服务和报告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们计划于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媒体研讨会,并期待着与您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在研讨会上,我们将与您分享有关J.D. Power调研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的细节,倾听您所提出的问题,阐释您所关心的内容。我们将尽快向您发出研讨会邀请函和有关详情。期待着与您会晤。

此致,

梅松林 博士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2

收购预案遭九成网友反对

2014年6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刊发《宇通管理层MBO“收官战”悬疑》一文,披露了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下称“宇通客车”)拟以42.6亿元收购关联企业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精益达”)的惊人之举,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和反应。

有知名网站据此所做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网友对宇通客车定增方案持反对意见。面对媒体报道和公众的“设局提升持股”等质疑,宇通客车于6月27日公告对部分质疑予以澄清,但并未明确否认管理层设局增持公司股票。

一场罕见的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博弈由此拉开了帷幕。

报道引发公众热议

6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刊发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凤凰、网易和《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等网站第一时间转发,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一些证券类电视节目也对《中国经济周刊》上述报道进行了追踪关注。如甘肃卫视《公司直击》栏目报道了投资者“一边倒”式批评宇通客车的事态,不少投资者认为宇通客车此举“涉嫌侵害投资者利益”。

“精益达是宇通客车关联公司。签零配件买卖的时候,给这个关联公司输送利润就是过高的。”独立财经评论员张捷说,“可以算一下它的资产收益率,非常高,等于是每年百分之好几十,超过了应有的水平。而在这基础上再算出来收购价,本身就有问题!”

在各大网站股吧中,不少投资者干脆直接向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喊话:“汤总,咱们算个账,宇通客车流通股12亿,股价按16块算,总市值不过200亿。精益达抵得上五分之一个宇通客车吗?”此间,亦有投资者通过网络呼吁,“拿起我们的笔,行使我们的权利,对宇通,对XXX的不耻行为进行口诛笔伐!股民们不敢奢求你们慷慨回报,只求你们的贪得无厌不要没完没了!”

也有一些长期关注宇通客车的投资者留言称,精益达零部件的定价合理,作为第三方零部件的竞争产品,收购完成后能有效降低了宇通客车第三方零部件产品的采购价格。而且精益达长期跟宇通客车合作,宇通客车选择收购精益达也是情理之中。谈到利益输送,目前并没有明显的证据。

值得肯定的是,面对外界的不解和质疑,宇通客车做了积极回应。6月25日,该公司《关于收购精益达的声明》。6月27日,宇通客车又了《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就《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的公众质疑和部分焦点问题进行了解释。

九成网友反对收购方案

新浪网调查表明,九成以上参与调查的网友反对宇通客车本次高溢价收购方案。截至2014年6月30日零时,在第一个调查问题“你认为宇通客车此次是否涉嫌利益输送”问题投票中,93.1%的投资者选择了“是”;在第二个调查问题“若是小股东,你是否支持该收购”投票中,91.4%的网友选择了“不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不少网友正试图通过网络平台,呼吁投资者联手维权。“大家一起维权,迫使宇通更改方案。想想2012年宇通客车就搞过一次半价股权激励,最后迫于压力更改了。”网友“控诉宇通”在东方财富网股吧呼吁,“宇通客车就是喜欢搞这样的事,明摆着不会通过的方案拿出来看看市场反应,大家要一致行动起来,都去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平台维权!”

上海网友“笑松66”对此次收购的评论是“宇通客车是全体股东的,不是控股股东的ATM!”。网友“ontsow”在留言时说,“2013年靠3亿多净资产赚4亿多,还不是上市公司送的?‘小散’的利益早被抢了!这帮家伙早有预谋。”

澄清公告“避实就虚”?

对于公众关于此次“收购溢价过高、市盈率偏高”的质疑,宇通客车在澄清公告中认为,拟收购资产和除华域汽车以外的汽配件类上市公司相比,市盈率并不高。

“精益达是一个寄生型公司,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配套企业,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制造车间,九成以上净利润来自宇通客车,怎么能和资产优良、有独立品牌和产销渠道的成熟上市公司攀比市盈率?打个比喻,田里的土豆永远不能直接和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比较售价,你再吹嘘自家的土豆皮白、个大,宣称比薯条便宜,消费者都不会认。”证券分析师赵亮对《中国经济周刊》直言,宇通客车的说法“偷换概念,误导公众”。

关于精益达公司的“诞生”,宇通客车回应称,精益达是整合宇通集团几个零配件公司组合而成的,并非2009年才出现。河南资深证券市场分析人士马建军就此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宇通集团在设立精益达时,宇通客车也应该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入。假如当初宇通客车控股精益达51%,精益达的损益直接就合并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了,也就没有了此次的这场关联交易。

“如果当初宇通客车持股精益达少一点,比如49%,那么本次增持两个百分点的股权,不也能解决关联交易和高溢价收购问题吗?”马建军坦言,“问题的关键是这样设计和安排,即便想利益输送恐怕也很难进行了。”

赵亮则指出,认真阅读宇通客车的澄清公告不难发现,该公告存在“澄而不清,避实就虚”等问题。比如关于设立精益达时为何不让主要采购方宇通客车入股甚至控股问题,该公告干脆选择了“避而不谈”。

宇通客车公告未明确否认设局增持

宇通客车是否有意通过关联交易“养肥”精益达,然后再以消除关联交易的名义进行收购,从而达到投资大幅增值,并大幅度提高控股权?面对《宇通管理层MBO“收官战”悬疑》一文所提及的宇通客车管理层涉嫌设局提升持股的质疑,宇通客车在6月27日的公告中未给予明确否认。

宇通客车公告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均是在对公司长期发展看好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环境变化、监管机构要求、资本市场走势、行业竞争需要等情况,审时度势,在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和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后,在资本市场的公开、独立的运作。”

赵亮对此公告解读称,宇通客车并未否认管理层增持股份的目的,但认为自己属于合法运作。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法律框架内‘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正是宇通财技惊人的一贯表现”。

宇通客车此举是否侵害了小股东利益?“首先从分红角度而言,股本扩张毫无疑问会削弱每股的收益,所以会直接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另外,从高估值情况而言,如果精益达96%的收入来源于上市公司,凭什么要享受5倍溢价?”资深证券市场分析人士张新星坦言。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3

网购日益红火的同时,泥沙俱下,也带来了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信用安全问题等。对此,一方面,消费者不必因噎废食;另一方面,相应的政策法规制订、管理监督也要齐头并进。

上海最火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上海有多少人在网上购物?日前,知名研究机构艾瑞了《2007中国网购调查》。该调查显示:去年我国网购总交易量达594亿元,和2006年312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增长了90.4%。其中,上海网购总额高居全国首位,达70.1亿元;且参加了网购的上海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1338元,同样居于全国首位。

上海已不是第一次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网上购物消费者数量中,上海人数也是最多,为176万人。

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二是上网购物已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之一。

水、电、煤气、电话的缴费问题,虽然是件小事,但总归比较麻烦,有时还要排队。现在好了,上海市政府所推出的便民工程产品之一,就是申付卡。作为一种付费通,它号称“足不储户,轻松付费”。使用该卡,上海市居民可通过付费通网站、电话、多媒体终端缴纳上海市各项公用事业费。

毫无疑问,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网上卖家的良莠不齐,网购在某些人群中并不“流行”。经验告诉人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加上有些商家目光短浅、爱做一锤子买卖,致使好多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对网购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超过80%的网民最关心质量问题。如果网购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都能最大程度地被规避,那么有理由相信,网购的红火必将是持久的。

潜力巨大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成了“网”中人。借助于网络,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从订购飞机票到购买帮宝适,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久的将来,网购将和人们逛百货店、去超市、上大卖场、上便利店一样,成为日常的购物方式之一。

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虽然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6%左右。但有报告预计,按近年的年均增速和网络购物的几何式增长,最迟到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关。届时,网络购物市场份额,将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

2007年4月份,淘宝网的当年第1季度网购报告显示,上海网购市场达23.7亿元,2006年同期该数字为6.31亿元,同比增幅达276%,为全国网购市场扩容最快的区域市场。

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62亿,其中25.5%的人有过网购经历。据一家购物网站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该网站的总成交额突破157亿元,接近2006年全年成交额(169亿元),相当于“150家沃尔玛超市门店的收入”。

书籍篇

尽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尽管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但是拥有自己喜爱的作品,仍然是许多爱书人的习惯与梦想。

以前,爱书人大多爱逛书店、图书博览会。为了赶到目的地、淘到自己心爱的书,即使搭乘几个小时的车,他们也无怨无悔。如今,爱书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只要用鼠标轻松一点,在网上的书城里,既有55折封顶的绝版好书,也有65折封顶的新书、畅销书;从同志情有独钟的《荣斋随笔》到桑格格的《小时候》、《于丹论语心得》、《孟宪实讲唐史》、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一应俱全,品种丰富。就类别而言,包括计算机类图书、外语类图书、传记类图书、工具图书、法律图书、考试参考图书、健康类图书、少儿图书等。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股市节节攀高,指数从年初的2600多点,一度涨至6000多点。一路牛市,其间固然有惊心动魄,但是很多人毕竟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更有为数不少的人借此机会让自己的财富翻了几番。上海滩上,从来不乏暴富的神话,财富高手多于过江之鲫,还有大量的民间高手多闲野。有关股市、基金的操作“秘籍”,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摆满了各大书店的相关书架。网上的财经书籍也全面开花,让卖方数钱数到手软。

上海的市民,或许是全中国理财意识最强的群体之一。受访者小容,是上海南京路置地广场某品牌男装柜台的售货员。她称自己作为股民还算比较成功,“去年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收获的”。她熟练地说出CPI这个词,犹如谈论起自家弄堂里的生活琐事一样。小容说自己炒股,一是靠自己在股市4、5年的跌打滚爬经验,二是靠“充电”,也就是下班后多翻翻相关的理财报纸。后来,她所在柜台的一个小姑娘说网上可购买与股市相关的书,而且还打折,很实惠。她怀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从网上购买的《初入股市炒股大全》、《明明白白“炒”基金》2折起,任意价格均免费配送。

服装篇

去年下半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网上购物者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从职业分布来看,除了学生以外,大部分属于工商、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人员,公司职员占到了35.5%。从学历上看,基本为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

为此,网上商城应加强25-35岁年龄之间市场的开发。女性对网上支付产品的关注和特殊需求,网上商城也要重点给予关注。

在网上购买衣服的,多为年轻人。一是由于年轻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二是出于跟风心理。周围的人都是老网购了,怎么还好意思自甘落后?

网上买衣服,质量最难把握。曾有不少网友发帖子,讲述自己网上买衣服的“闹心”经历,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图上的,明明美轮美奂;到手后,才发现“老母鸡变鸭”―――不是尺寸不合适,就是有色差,要不就是面料粗糙。虽然价格比较便宜,可是加上快递费后,也就不那么便宜了。即使商家愿意退换,但手续比较繁琐,让人有种受欺骗后的疲惫。

不过现在有支付宝,就不用太担心,因为是货到后才确认付款的。

根据解放网去年的一项调查,在买衣服的网站中,人们更认同易趣网、淘宝网。

案例受访者夏小姐,她离开江西老家到上海工作已经5年多了,上海的时尚氛围让她如鱼得水。她所在的一家外资公司待遇较好,每月薪水接近万元。夏小姐一向爱扮靓,对shopping也颇在行。前两年,她和小姐妹们也曾去购物天堂―――香港扫货,还有一次去东京银座逛街。当然,斩获了不少心仪的衣服,但也是用钱如流水。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境外购物的中国居民,觉得手中的钱更经花了。但是,受航空燃油附加费上调等诸多因素影响,机票的价格还是贵了。总之,去境外购物的成本并没有降低。

今年初,夏小姐浏览到日本一家著名邮购网站。该网站承诺由日本直送、独一无二、可退换。是啊,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此外,在国外的邮购网站上看到喜欢的款式,再到国内网上购买相同款式的衣服,更是个省钱的好方法。看来,夏小姐的shopping功夫日益炉火纯青。

最关注支付安全

由于网购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的交易,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是70%网上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绝大多数网民,还没有足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登录互联网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防火墙等防护手段;有些用户甚至会回复那些垃圾钓鱼电子邮件;另有网民表示总是会点击那些不明网页链接;还有网民表示,他们所有的网络密码都是相同的。据路透社去年的统计,在所有的诈骗中,6%来自于网络购物,3%来自于银行和信用卡诈骗。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用户在安全防范上应采取的最基本措施,就是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信息。

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结算业务只能由银行来进行。金融结算企业的介入,为网购提供了一定的信用保障。2007年上半年,中国邮政和支付宝合作推出的“网汇e”(邮政网上支付汇款)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3万多个邮政汇兑联网网点。而支付宝与建设银行推出的支付宝龙卡,半年发卡量超50万张。

在关于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支付方式的调查中,43%的人群选择网上银行,其次是银行汇款和邮汇,它们各占16%和14%。现金支付的方式所占比例虽然只有10%左右,但是,一些相对求稳妥的人群都选择此方式,即货到交钱。受访者安老师认为,这种方式较安全,最起码是眼见为实。

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世界》杂志联合的《2007中国消费者网上支付应用调查报告》显示,安全、便捷支付成为当前网上支付市场主要需求点,6成网上购物者首选网上支付。

报告研究者对网上支付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融合支付和交易,打消用户安全顾虑,其次,在持续推动安全控制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央行要规范虚拟货币的政策制订与管理细则,逐步满足网络消费者对网上银行服务的安全、便捷等方面的需求。

网购新特点

1、向日用品倾斜

相关的资料表明,最初的网购主要集中在个性化商品、电子数码、工艺装饰等商品上。然而,自2007年以来,服装鞋类等日常生活用品渐呈上升的势头。目前在网上,还出现了药品“商铺”。据相关的购物网站统计,日常生活用品销售比重已经超过全网成交额的20%。自2006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上半年,日常生活用品销售已经持续6个季度快速增长。

受访者小胡日前在金桥瑞仕花园买了一套房子。为了这套房子,不仅父母把动迁费全部献出,小胡还搭上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并且贷款20万元,另外还申请了10万元装修贷款。如何用好装修费,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买装修材料不仅是个技术活,最好在行;更是个体力活,为了货比三家不吃亏,还需要东奔西跑。

小胡咨询了不少有过家庭装修经历的人,权衡再三,决定在阿里巴巴上先浏览一下建材商讯。该网站上,对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热卖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有着详细明了的介绍,并且确保质量、明码标价;若因质量等问题,可退换。如此浏览之后,小胡心中有底了,装饰材料的事基本搞定。

2、老龄网民、农村网民增多

相关调查表明,网购人群的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都在扩散。在子女、同事的影响下,原来年纪较大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网购,他们的购物习惯也在改变网上商品的销量排名。

一般来说,网购的卖方是在网上经营,因无需缴纳房租或水电费等,物品价格相应地就会便宜。在子女的带动下,一些一向会持家的中老年朋友,尝到了网购的实惠后,犹如钱钟书所调侃的“老房子失了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去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关于农村互联网宏观发展状况的全面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在7.37亿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同期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1.6%。但2006年底,农村网民规模仅为2310万,互联网普及率为3.1%。这表明,农村的网民规模虽不能与城镇的相提并论,但同比在不断扩大。

3、一些购物网站,也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游戏网站之后的著名网站

受访的网民中,其中90%以上知道“淘宝”,80%以上知道“易趣”;有60%以上的知道“拍拍”、“当当”和“卓越”等网购的网站。

4、著名品牌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

本次调查发现,上千家著名品牌,如宝洁、摩托罗拉,还有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纷纷在网上设店,拓宽销售渠道。就连北京同仁堂、嘉兴三珍斋等老字号也与时俱进,相继登上了购物网站。对此,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业内人士解释道:基于网络的信息透明化、网络的面向大众化,使得企业的市场趋于扩大,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更拉近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这在客观上可促使商家更注重提升企业的实力,并在商品质量上下工夫。

5、网络购物在全国消费品销售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

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0.04%。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0.41%,增长了9倍。而在2007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更是快速增加到0.6%。

网购潜规则

在网络交易平台上,一般的交易流程是:申请卖家账户、进货、拍照、上传商品信息、缴纳商品登录费、回复买家留言、邮件确认交易、收款、发货、缴纳交易服务费。在这一单交易的完整过程中,并没有缴纳税款的环节。而网站通常只是提醒商家应按照国家的税收规定,向相关部门缴纳税款。

网上店铺与传统的实体店铺相比,虽然销售模式不同,其实质都是发生了交易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是发生交易行为的,就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

交易主体分为两种---商家和个人。商家想偷税漏税,比较难。拿淘宝网来举例,企业用户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和验证后,方有资格入驻淘宝商城。公司的银行账号是和支付网账号捆绑在一起的,工商税务部门随时可监测到交易情况。但是个人交易就不好控制了。我国还没有专门管理网上交易的纳税方法,对网上交易尤其是个人网上交易,在纳税上存在着监管真空,主要靠个人自觉。2007年3月商务部公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要求交易各方都应将自身与交易有关的真实信息告知对方,如营业执照和特殊业务许可证照的有关信息。然而,个人在网上开店注册时,如果注册个人类型账户,通常并不要求提供营业执照等信息。

于是,由于买卖双方税收意识的淡薄等原因,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成为一种潜规则。如此,网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上的纠纷,消费者因没有发票,就很难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一家经营婴儿用品的网上店铺,半年销售额超过280万元,却没有缴过一分钱的税。这起被称为"网上交易偷税第一案"的案件,去年7月终于在沪宣判,被告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6万元。这也给猪八戒啃猪蹄――不知脚(觉)的人,敲响了警钟。(来源:《上海金融报》2008年1月29日 编辑/王雷)

链接

危险品网上交易存在监管真空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铊中毒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投毒者所用的硝酸铊系网上购买,消息一经披露,更引发轩然大波。警方调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管制的危险化学品铊,在网上却可以像买大白菜一样随意购买。

多家网站上均能够供应金属铊及包括硝酸铊在内的各种化合物的信息,供货商多为各种商贸有限公司。只要把钱汇到指定的账号,经销商就会派人送货上门。

而根据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而单位要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向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4

互动营销广告市场规模变化——一季度大跌,二季度复苏,经济疲软时期,广告主更青睐效果付费

DCCI监测数据显示,2009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Online Marketing)总规模达到83.5亿元,同比微增2.9个百分点,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已经着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Q4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2.6亿元,环比下降7.7%,2009年Q1规模进一步减至34.8亿元,2009Q2恢复增长至48.7亿元(中国网络广告营销总规模指网络广告营收规模与搜索引擎营收规模之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09年初中国报纸、杂志、广播和户外媒体的广告销售额纷纷下滑,至2009年3月跌入最低谷。2009年一季度,国内广告销售额同比增长仅2%,这也是10年来的最低点。然而,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广告市场反转。DCCI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广告市场2009年一季度显著下跌,二季度复苏,综合起来网络广告上半年几乎没有增长。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09上半年中国搜索引擎的广告营收规模达到29.3亿元,高于去年上半年22.6亿元的水平,同比增长29.9%。经济疲软时期,客户更倾向于按效果付费,关键字广告受到追捧,搜索引擎这一成本更低、效果更加精准的媒体得到广告主的青睐。

受众规模速增,人均月度网络消费同比却下降——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导致网络访问热图“长尾效应”显著,新接触网络购物的网民因支出较少而拉低了消费均值。

截止2009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达3.51亿,比2008年的3.03亿增长15.8%,互联网在中国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的使用率和接触度迅速提升。但与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拥有巨大增长潜力。

DCCI 2009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综合门户与综合搜索依然是对互联网用户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在访问时长、到达率和页面浏览数三个指标上均呈领先优势。与此同时,社区、网络视频和C2C电子商务各指标表现突出,潜力无限,金融、体育、汽车等互联网垂直媒体领域成为互联网热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互联网用户网络访问热图格局“长尾效应”显著。

互联网消费规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渠道或使用互联网应用服务产生的总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网络购物费用、网络游戏费用、网络安全费用、博客/个人空间会员费用等。DCCI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消费规模为194.2元,同比下降8.3%。消费在51-100元区间的受众比例最高,达到26.2%,其次是101-200元区间比例较高,占比23.1%,近三分之二的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网络消费在200元以下,比例达66.0%。相比2008年,除501-600元区间外,2009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消费在200元以上各区间用户比例均有所下降。DCCI认为人均消费下降的主要在于经济增速放缓降低网民消费意愿,另外,新接触网络购物的网民因支出较少而拉低了消费均值。受众广告接触行为的变化

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介网络媒介,多领域消费影响力大幅领先其他媒体——垂直类网站的非主流品牌投放预购度更高,广告主媒介计划已不容忽视互联网的消费影响力

2009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不同产品/服务的消费信息获取媒介分布统计中,互联网是绝大多数产品/服务消费信息的最主要获取渠道。16类主要日常产品/服务类消费信息获取来源中,互联网在15类排名第一,且领先优势明显,尤其IT数码产品、招聘求职、旅游、家电产品、教育培训学习等产品或服务,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获取渠道的用户占比分别为64.7%、59.8%、59.6%、53.2%、51.4%,均在一半以上,仅口碑推荐在餐饮相关信息的获取方面超越互联网。互联网的互动特性使其成为无所不有的超级数据库,在信息获取方面,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会逐步加深。Zogby Interactive调研机构调查数据表明,有56%的美国人表示将选择互联网作为首要的新闻来源,选择电视的被调查者比例为21%,选择报纸和广播的是10%,可见,互联网在发达国家也是用户最主要的信息媒介来源。

垂直类网站的非主流品牌投放预购度更高。据现场汽车广告主介绍,汽车类垂直网站已成为品牌广告无可取代的投递渠道,DCCI 2009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汽车网站受众汽车预购度较互联网整体受众汽车预购度高出15.6%,显然,汽车广告很适合在汽车网站投放;而更有意思的是,数码相机汽车网站受众预购度较互联网整体受众预购度水平低4.1%。预购度比总体水平越高,说明受众潜在的需求相对总体水平更高,相关品牌广告主在该媒体上投放广告将能面对更加坚实的需求基础,受众相对较高的预购度促成其购买相关广告主产品或更能促进品牌效果。因此,汽车、数码摄像机和电视机等广告主媒介计划不容忽视汽车网站。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5

本以为雅虎和谷歌在上月公布搜索广告合作后,盖茨更是在离开微软管理层发表离别宣言时,进一步明确了微软彻底与收购雅虎说了拜拜,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如人们所想能够告一段落。

有关雅虎以及互联网广告方面的话题依然层出不穷。

雅虎谷歌被发传票

7月15日,外媒报道,美国司法部和相关州的反垄断官员已开始发出资料索取传票,对谷歌与雅虎之间的广告合作展开调查。

这种被称为“民事调查令”的传票是美国司法部审查的先期环节,通常用于反垄断官员索取相关资料所需。但是,如果发出的传票遭到抵制,司法部就有可能延长审核程序。目前,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尚未就此置评。

雅虎和谷歌在上月公布搜索广告合作后,向有关部门呈交了一份要求进行联邦反托拉斯审查的文件。按照雅虎和谷歌的合作计划,谷歌将处理一些在雅虎提交的搜索请求,以与其网络广告相匹配,并与雅虎进行收入分成。

这一交易预计将给雅虎带来其所急需的新增收入,对于谷歌而言,则有助于确保雅虎不被微软收购,从而有效地保证其在网络搜索领域的老大地位。

按照美国法律,作为反垄断审查的一部分,此次传票索取资料对象并非仅是雅虎和谷歌,其中还包括网络广告市场的竞争者和潜在客户。

据悉,美国参议院将于当地时间本周二就雅虎与谷歌的交易召开听证会。

杨致远面临“下课”

据悉,卡尔・伊坎为微软入主雅虎的搜索业务准备好了“特洛伊木马”。

13日,他提名全新的9名董事会成员并宣布展开对雅虎股权权的争夺。雅虎首席执行官杨致远更是将面临“下课”的危险。伊坎的举动也得到了其他大股东的响应,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迎接雅虎搜索业务的“新主人”――微软公司。

卡尔・伊坎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上周五已经联合提出新的收购方案,根据该方案,微软将收购雅虎搜索业务,而由伊坎提名的董事会将接手雅虎剩余业务。

雅虎方面明确表示拒绝卡尔・伊坎和微软这种“里应外合”的行为。现任雅虎董事长罗伊・波斯多克公开表示:“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我们不会就此屈服。”

不过,那些因雅虎管理层拒绝微软收购而不满的股东们正在聚集到卡尔・伊坎的身边。雅虎第三大股东雷格梅森基金公司已经表示将支持伊坎的行动。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倒戈派”手中到底握有多少雅虎股票。但是从卡尔・伊坎的表现来看,他对夺得雅虎的权显得信心十足。

在上一周,卡尔・伊坎已经接触了几位互联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以便在获得雅虎控制权后,立刻替换现任CEO杨致远。

搜索广告强势增长

普华永道日前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2008~2012年展望报告显示,在2012年前,互联网广告在全球娱乐与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速将居于首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

这份备受关注的报告指出,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6%,至2012年,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2万亿美元。其中,互联网广告将于2012年达到1200亿美元的规模,之后,将有望在短期内超越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

日前的一份国际报道表示,虽然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仍然强劲,但并非不会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

许多分析人士预计网络广告的增长会放缓,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公司。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对谷歌和雅虎第二季度业绩的影响。

市场分析显示,互联网仍然强于平面印刷和广播等广告媒体,但并非“毫发无损”。可互联网的增长速度低于人们的预期,但仍然远远高于其它媒体。

业界人士称,大多数的放缓将出现在显示广告而非搜索广告市场上。在去年末对462名营销和管理官员进行的调查显示,1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今年将减少互联网显示广告支出,只有4%的受访者将减少搜索广告投资。桑德勒表示,广告客户喜欢搜索广告,因为只有网民点击广告时他们才需要付费,这使得搜索广告比其它类型的广告更有价值。

雅虎“嫁女”一事可谓峰回路转,充满戏剧性。但不论雅虎的搜索广告业务最终花落谁家,互联网广告中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搜索广告业务,前景大好。目前,雅虎最终能与微软还是谷歌携手,是业界更为关注的话题。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6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发挥财政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的职能作用,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家电下乡政策规定

(一)补贴对象及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具有农业户籍的农村居民在家电下乡推广时间内,购买规定的家电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资金补贴。补贴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负担80%和20%。每户限购补贴范围内的彩电、冰箱(冰柜)、手机和洗衣机4类产品各1台(部)。

(二)家电下乡产品及价格。纳入补贴范围的产品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4类,最高限价分别为彩电2000元、冰箱(冰柜)2500元、手机1000元、洗衣机2000元。具体品牌、规格以商务部、财政部招标公告为准。

(三)起止时间。家电下乡实施时间暂定为4年,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到2012年11月底止。

三、销售企业、销售网点确定和要求

(一)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的确定

1、销售企业的确定。经省商务厅、财政厅推荐,由商务部、财政部招标确定。

2、销售网点的确定。由县区经贸局根据本方案规定的销售网点备案条件,结合中标销售企业的销售网络(含直营、加盟或授权的网点),确定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经营家电业务,并具备条件的乡镇级农家店,在与中标流通企业签订加盟或授权协议后,应优先确定为家电下乡销售网点。

(二)对销售企业要求

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各有关销售企业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家电下乡工作领导班子,确定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市场测算、宣传、农村网络建设、保障和应急措施等具体操作方案,统筹协调内部各环节工作,做到运转高效,反应快速,确保家电下乡工作顺利进行。

2、加快家电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各销售企业要确保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市10个县区,每个乡镇至少要设立1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

3、规范促销行为。促销活动要认真执行商务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职业道德,诚信兴商,不得开展低级庸俗的促销活动,不得扰乱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不得侵害国家、消费者和其他零售商的合法权益;严禁市场垄断、相互压价等不正当竞争,不得借用家电下乡的名义,进行与家电下乡无关的商业促销活动;开展家电下乡促销宣传活动,其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明白,不得使用含糊的、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或文字;要充分利用家电下乡的相关政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做好旺季促销活动。

4、保证中标产品货源充足。要做好货源组织工作,确保及时将家电下乡的中标产品配送到各销售网点;要严把产品准入关,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和不在中标范围的产品进入家电下乡流通网络。

5、严格执行中标产品限价规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属各网点认真执行中标产品限价规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得高于中标价格,不得以任何形式提价或变相提价销售。

6、做好售后服务。一是要为农民提供安装调试、使用辅导、维修服务、详细讲解安全使用常识等,坚持按规定送货上门,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镇要送到村或农户指定的就近地点。对边远乡镇无法设立网点的,要组织团购或送货下乡,确保农民买得方便、用得放心。二是销售网点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按规定做好退换货。三是要妥善处理投诉。各有关企业都要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从企业总部到销售网点,都要公布投诉电话,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受理和限时妥善处理消费者的诉求。

7、积极配合宣传。各有关销售企业网点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市县区商务、财政部门搞好惠民政策的宣传,认真制定本企业的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内容和形式,不得搞虚假宣传,误导农民,杜绝坑害农民情况发生。

8、加强制度建设与培训工作。要从购、销、存到配送、维修、服务和信息工作等方面,建立健全家电下乡工作管理制度。要以落实政策、执行制度为重点内容,对企业及各网点相关的业务、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区组织的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

(三)对销售网点要求

1、销售网点备案条件:(1)、必须是中标销售企业的直营、加盟或授权网点;(2)、县城(市区)营业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乡镇门店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边远山区乡镇可适当减小),并具备送货、安装、调试等服务能力;(3)、必须设立家电下乡销售专区(柜),并固定专人进行讲解、咨询、演示,严禁不带标识卡的产品进入专销区(柜)范围;(4)、要在明显位置悬挂统一的家电下乡指定店标识牌,张贴企业签订的《家电下乡销售服务承诺书》、家电下乡宣传告示(向农村居民告知本企业或本网点销售的补贴类家电品种、型号、价格和每户限购数量等);(5)、必须配备计算机及联网设备和相关操作人员。(6)、必须具备开具税务发票的条件;(7)、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有安全隐患。

2、网点备案程序。中标销售企业要以县区为单位,携带中标销售企业营业执照、备案网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中标销售企业与备案网点签订的加盟协议或授权书等相关证件及复印件到所在县区经贸局登记备案,并填写《*省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登记表》。凡未经备案确认的销售网点,其售出的补贴类产品不享受补贴。

3、做好销售服务。要对补贴类产品购买人准确开填税务发票并提交随机标识卡。开填发票可以一人(一户)一票多品,但不得多人(多户)共用一张发票。发票除完整清晰填写品名、规格型号、价格、购买日期等外,还须在右上角清晰工整注明购买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产品标识卡号码(一票多品均须填写)。

4、做好销售信息的登记工作。销售网点在产品销售的同时必须按照要求,将销售信息录入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

四、购买和申领补贴程序

(一)购买程序。农村居民持个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和“居民户口本”到全省范围内任何一家经过备案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均可购买规定范围内的补贴类家电产品。购买时要必须索要“税务发票”和家电下乡“产品专用标识卡”,并核对所填内容与本人情况是否一致。

(二)申报补贴资金程序。购买人持有关票据和证件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财政所申报补贴。申报补贴时应提供的资料:(1)购货发票。(2)居民身份证(或者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3)居民户口本。(4)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识卡。(5)购买人粮食直补专用存折或其他储蓄存折帐户。没有储蓄账户的应及时开立账户后申领补贴。

(三)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兑付程序。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兑付程序实行乡镇财政所审核、县财政局复核后兑付。具体按《*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四)退货审核。按照先退补贴后退货的原则,购买人因质量问题需要退货的,在销售网点同意并在原销售发票上注明“同意退货”后到乡镇财政所审核。补贴资金尚未发放的,乡镇财政所在原销售发票上签署“补贴未发,可退货”意见,并加盖公章;补贴已发的,购买人退回补贴金额,财政所在原销售发票上签署“补贴已退,可退货”意见,并加盖公章。购买人凭乡镇财政所签署意见的销售发票到原购买网点办理退货手续。

五、组织领导

为了认真做好全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市政府成立“安康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成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商务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质监局副局长*

市工商局副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家电下乡日常工作。

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各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抽调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组成协调小组,做好家电下乡期间的维护市场秩序和安全工作,把这项惠及农民的事情办好。

六、商务部门职责

(一)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

1、会同财政局建立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县区经贸局开展宣传活动。

3、督促县区经贸局及时受理中标企业销售网点备案。

4、及时登录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加强对各县区实施动态检查。

5、强化协调服务工作。一是协调中标企业做好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检查规定的4类家电产品的销售网点是否覆盖每个县区,凡有不能覆盖的,要责成有关中标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网点空白点的农民在县内购买和维修;二是指导中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电下乡促销活动,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促销的外部环境问题;三是指导中标企业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检查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有效防范促销安全事故和货源调供不济等问题,发生应急事件要现场指导、妥善处理。

6、加强检查监督。要认真检查监督中标企业及其网点兑现承诺、履行责任等情况,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凡发现地方保护、市场垄断、欺行霸市、恶意竞争、坑害农民以及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和上报;建立实时监控机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完善工作档案,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对中标企业发生的问题,要视情节及时处理。

(二)县区经贸局负责会同县区财政局做好政策宣传和现场检查服务工作

1、受理中标企业网点备案。依据国家和省财政厅、商务厅的公告,受理中标企业在本县区的销售网点备案,并登陆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将符合条件和标准的网点予以确认;对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要向企业说明情况,并要求企业在2日内进入家电下乡信息系统予以删除。

2、加强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要及时将家电下乡政策内容、补贴产品、流程及网点等应该让农民了解的政策信息,特别是补贴申领发放程序及所需证明材料等信息,采取印发公告、广播、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要求宣传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防止虚假宣传,误导农民。

3、加强对促销活动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团购活动,避免抢购;对备案销售网点举办的大型促销活动进行现场指导,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市商务局;协调中标企业及其销售服务网点妥善处理与农民消费者的纠纷。

4、认真履行监管职能。一是要联合财政、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对销售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宣传和促销活动、销售服务及维修标准、退换货处理、信息系统及发票使用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发现有不能保持网点建设标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坑农害农、骗取补贴资金等重大问题的,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市财政局、商务局,并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二是要对上级决定进行整改或取消资格的销售网点,于做出决定之日,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进行取消(或恢复)的确认;三是对凡未备案的家电销售网点假冒家电下乡名义开展销售活动,欺骗农民的,要及时会同工商部门予以查处,并上报处理情况。

七、财政部门职责

(一)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家电下乡工作

1、会同市商务局制定本地区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家电下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督促各县区做好补贴发放工作,加强上下工作衔接,及时反映问题。

3、安排落实本级的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二)县区财政局会同县区经贸局负责组织和指导本县区家电下乡工作

1、加强对乡财政所补贴审核认定工作的指导,对经乡财政所审核无误的及时、足额兑付补贴资金。

2、强化监管责任,凡发生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的,无论涉及任何单位、任何人,一律依照相关法规、制度查处。

3、安排落实本级的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三)乡镇财政所负责申报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兑付

1、严格按照本方案和《*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对补贴资金申报资料进行初审。

2、按规定进行退货审核。

八、有关部门职责

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使家电下乡政策家喻户晓;工商部门要加强对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的指导、服务,保障家电下乡产品流通;质监部门要加强质量跟踪检查,确保让农民买到放心的商品;公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市场秩序保障和安全维护工作。

九、违规处罚

凡发生不履行承诺、欺行霸市、恶意竞争、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的中标销售企业,将根据问题所发生的范围(以县区为单位),并视其情节,采取暂停销售进行整改、取消资格并予查处曝光等整治措施。其中,暂停销售进行整改由市商务局和财政局决定执行,并报省商务厅和财政厅备案,整改期限为一个月;取消资格由市商务局和财政局提出建议,省商务厅、财政厅决定执行,报商务部和财政部备案并建议扣罚保证金。

对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回补贴款,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应急预案

(一)网点商品供应不及时的处理。各县区在选定乡镇销售网点时,要拟定1个备用网点,在原选定的销售网点出现供应不及和其他紧急情况时,可立即启动备用网点,然后报请上级商务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二)网点销售管理。为了防止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期间集中购买所引发的供货间断、排队争购等情况,缓解供需矛盾,方便农民购买,各县区可采取预约登记、组织团购、送货上门等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确保市场秩序稳定和安全。

(三)防止市场出现混乱。强化安全管理,对出现抢购、挤购、踩踏、火灾等市场秩序混乱的地方,要立即停止销售活动,确保销售场所人身、财产安全;情况严重的,公安部门要出面维持秩序,并采取措施进行整顿,秩序稳定后再开始销售。对群众举报经营设施不足、服务态度差、经营秩序混乱的网点,县区经贸局一经查实要立即停止其销售,并取消其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

(四)货源出现断档的处理。销售网点出现货源断档、销售中断时,不得关门停业。有关网点要主动向待购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出公告和承诺,同时立即向上一级销售机构或总部紧急报告,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补充货源。对由于货源不能及时补给而引起市场波动和其他不测情况的,要追究有关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的责任。

(五)规范促销行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加强对中标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促销行为的监管。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期间中标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不得以家电下乡的名义进行限时限量促销;非补贴商品的促销活动要与补贴商品销售现场明显分离;凡组织较大规模补贴商品促销活动时要制定安全保障、交通疏导等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当地公安、工商和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十一、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机构。各县区政府要加强领导,成立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统一负责本地区家电下乡推广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区宣传、经贸、财政、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切实制定好本地各项具体操作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负责组织进入本辖区的中标企业和销售网点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三)销售网点备案。县区经贸局要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的销售网点备案条件和程序,高标准做好备案工作,防止同一网点重复申报和放松标准备案问题发生。

(四)加强培训动员。市县区商务、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中标销售企业和销售网点服务人员的培训动员工作,使大家熟悉工作流程、方法,确保熟练开展工作。

(五)加强政策宣传,及时信息公告。市县区商务、财政部门和中标企业,要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政策,及时重要信息公告,使家电下乡政策家喻户晓。

(六)做好网络建设,规范促销活动。市县区商务部门要督促中标企业加快建立完善适合当地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统一服务标准,保证当地农民方便地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同时,要对中标企业相关的促销活动加强规范管理和指导,鼓励中标企业开展安全有序、形式多样、为农民所欢迎的家电下乡宣传活动。

(七)保障补贴兑现。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调度,与相关金融机构衔接、协调兑付工作,保证补贴及时足额兑付到位。

(八)按时报送信息。市县区商务、财政部门和各中标企业要认真学习家电下乡有关政策规定,正确操作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及时登录、查询相关信息。市县区商务、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口按时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和工作进展情况(具体要求另行发文),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立即上报。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7

该报告对90后群体的基本特征、生活形态、价值观、网络接触及消费观等方面作出全景式的描述和分析,并对90后人群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态度、品牌观念,主要互联网应用使用习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及探讨。该报告是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和郑州8个城市,33所高校,1600名17岁至21岁的90后大学生进行深入访问和研究后的总结。

90后大学生的全媒体接触行为

1、90后大学生媒体环境:网络接触为主,传统媒体为辅。

“当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在大力宣传互联网时,它们不知道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如此写道。如今,虽然网络并未如尼葛洛庞帝所说一统天下,4大传统媒体仍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的90后大学生群体,尼葛洛庞帝所预示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真实地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他们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为61.7%,而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4大传统媒体“每天接触”的学生比例分别仅占11.9%、6.8%、16.3%和6.1%,可见,90后大学生对网络高度依赖,而传统媒体在其生活中仅起辅助作用。90后大学生在媒体接触行为上有一个重要特征,即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更倾向于从网络获取信息,网络对传统媒体形成功能性替代状态。

2、4大传统媒体及校园媒体调查:杂志地位尚存,校园媒体关注度低。

网络是导致90后大学生对电视媒体接触减少的原因之一;而导致电视接触率低的另一客观原因是由于校园中电视安装少。

而对于报纸、广播媒体,虽然在校园环境中完全没有限制,但90后大学生对这些媒体的接触率仍然不高。报纸,多是在图书馆和家中偶尔阅读,购买率较低。90后大学生接触率最高的报纸为当地的报纸,但其偏爱的报纸,也有一定深度,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指南的《南方周末》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深受喜爱。广播,主动收听者越来越少。

杂志媒体,相较于电视、报纸、广播,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且主动购买的人较多。对杂志类型的选择多根据个人喜好挑选,《读者》、《格言》、《青年文摘》等文摘类杂志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

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体接触行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始于小学或更早的占26.1%,始于初中的占46.1%,比例最高的则始于高中,占23.2%,从大学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仅占4.6%。

1、上网工具选择:手机使用率最高。

手机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上网工具,1600名学生中有83.9%的人主要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是79.1%,仅次于手机。

2、上网工具使用时长:以使用电脑为主。

问卷调查中有1550名受访学生填答了每天用电脑上网的时长,有1420名受访学生填答了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时长。每天用电脑上网时长在1.2小时的所占比例最高,为35.2%,其次是3.4小时,所占比例为34.8%。受访学生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不到1个小时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为41.8%,其次是1.2个小时,所占比例为33.0%(见图1)。

3、上网最常做的事:聊天。

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应用是丰富多样的。在问卷调查中列举了20项上网活动,请受访大学生进行选择,统计结果显示,选择聊天的比例是最高的(76.1%),其次是看电影(67.1%)、浏览新闻(66.4%)、下载(61.4%)。

4、上网最常看的信息:时政新闻。

90后大学生上网经常看的信息选择比例最高的是时政要闻,为54.4%,其次是影视剧相关信息和娱乐八卦信息,选择比例分别为44.9%和40.3%;选择比例最低的为科技类信息,其次是教育类信息。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上网首要关注的信息为时政新闻,其次是娱乐方面的相关信息。

5、以即时通讯工具和ISNS社区两类网络服务为例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询问了受访学生经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和经常登录的SNS社区,97.6%的人使用QQ,80.2%的人登录人人网,所占比例均为最高(见图2)。

进一步了解90后大学生即时通讯工具的登录频率和主要应用,结果显示,有70.5%的人几乎天天登录,14.4%的人一周有4.5天登录,二者比例之和达84.9%。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文字聊天的比例最高,为90.3%。可见,在90后大学生中“频繁登录即时通讯工具聊天”已非常普遍。

相比之下,90后大学生登录SNS社区的频率低于即时通讯工具,几乎天天登录所占比例为29%,一周有4―5天登录和一周有2-3天登录的所占比例分别为8.7%和10.4%(见图3)。

90后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特点

问卷调查中询问了受访学生最近一个月使用的购物方式,1597名受访学生中,选择超市的比例最高,达到85.O%;商场/购物中心的比例是63.2%。选择电脑网络购物的比例是48.7%,使用手机购物的比例很低,只有3.O%。可见,尽管相比于实体店购物的传统购物方式,电脑网络购物仍处弱势,但近五成的使用比例说明,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电脑网络购物,如传统的超市和商场购物一般,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稳定且普遍的购物方式,而手机购物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正处于探索阶段。

1、网络购物使用频率低。

与实体店购物方式相比,受访学生网络购物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56.9%的使用频率集中在“一个月一次或更少”;而“一周三次或以上的”的重度网购者只有2.1%。这说明,对于90后大学生,电脑网购的接触率虽然较高,但却不是主要的消费方式。

2、网购产品品类集中。

电脑网络购物相比于实体店购物具有优势的产品是书籍、数码产品、网游虚拟产品、演出票等票务产品和手机充值卡,受访学生用网络购物方式购买这几类产品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种实体店购买的比例。纵向来看,90后大学生用电脑网络购物方式购买的产品排前5位的依次是服装鞋帽、书籍、饰品或配饰、数码产品,以及化妆品或护肤品。

3、电脑网购的支付方式以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和货到付款为主。

在经常网购的网站选择上,淘宝网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依次为当当网、卓越亚马逊、凡客诚品和京东商城。排名前10的网站中,团购网站占到3家。就90后大学生群体市场而言,中国网购网站的局面可以概括为:淘宝一超独大,当当 卓越分庭抗衡,凡客京东后来居上,而各种团购则崭露头角进入白热化竞争。

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强烈的自我意识:“只要我喜欢”是90后大学生个性在消费上的投射。

90后大学生有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坚持自我,在认定的事情上不会轻易妥协。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他们在消费上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

2、有自己的想法:消费诱惑下的冷思考。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我们在深度访谈中发现,很少90后大学生会进行冲动消费。而在大多数消费情境中,他们都表现得颇为理智。在各种促销打折信息面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3、喜欢新鲜事物:低成本的尝鲜消费。

90后大学生平日喜欢接触新鲜好玩的事物,他们非常愿意为新鲜感买单。但毕竟还是只消费不生产的群体,他们只能进行各种低成本的尝鲜消费。

4、看重品质。

品质是90后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商品价值。在问卷调查中,1600名学生中有73.7%的人都同意“我宁愿多花一点钱,购买品质较好的东西”这个说法,对此的态度评价均值也高达3 88。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群体对品质的认知是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

品质可以从品牌中体现,包含两重意思。首先,有品牌比没品牌更有品质保证。其次,名牌比普通品牌更有品质保证;品质可以从价格中体现,一分钱一分货。这种传统的消费观仍得到不少90后大学生的认可。

如何面向90后大学生进行营销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上大学之前,父母在消费中多居于主导地位。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消费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以501―800元为最多,所占比例为39.1%,其次是801―1000元,所占比例为26.3%。连年增长的大学生消费,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而鉴于大学生这一市场人群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

但是,面对90后这一特殊的新兴消费群体和大学校园特殊的营销环境,在大众市场上驾轻就熟的企业却无经验可循。面对90后如何进行营销?本次研究分别从消费信息来源、渠道购买途径、消费观念、校园营销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消费信息获取途径:人际口碑传播最受青睐。

90后大学生认为,相比于其他信息渠道,人际口碑传播的可信度更高、互动性更强、交流更为直接和迅速。他们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都会征求周围同学或家人的意见。

而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际口碑传播的信息已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语言传播,各种购买信息,包括产品介绍、购买经验、使用心得等都能够在网络上获取。90后大学生作为在网络伴随下成长的一代,网络搜索已经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惯用途径。

从调研数据可见,90后大学生在产品信息的获取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而对不同类别产品的信息获取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主要的产品信息渠道有三:一是包括周围同学和父母在内的人际传播渠道,其中“周围同学”在各项产品上的选择比例都很高;二是网络,在电脑、数码产品和手机上网络的选择比例都较高;三是电视,在食品、饮料和护肤品、化妆品上电视的选择比例较高。

2、产品购买途径:不同产品,购买途径大不相同。

90后大学生产品的购买途径仍然以实体店(如商场、超市、专卖店等)为主,网络次之,参与电视购物或直邮订购的则少之又少。

在不同产品上,购买途径有较大的区别。食品饮料在超市购买为主;护肤品和化妆品在超市、商场购物中心和专卖店购买的比例相对均衡;电脑、数码产品和手机都是专卖店为主,商场购物中心为辅。各类产品中网络购买的比例相对较高的是护肤品和化妆品,以及数码产品。

3、90后大学生校园营销活动:促销、试用、体验活动参与度最高。

在校园中推出各种营销活动早已成为商家抓住学生群体的必备策略。问卷调查中,受访学生在填答“最近一年内参与过哪些企业或品牌在其校园中举办过营销活动”时,共提及了155个品牌。从排名前10位品牌的活动参与内容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产品促销,免费赠送、试用等校园营销活动的参与度最高。深度访谈中的情况与此不谋而合,如参与品牌排名第一的中国移动,其充值赠话费、赠礼品活动就是典型代表,深度访谈中此活动提及率也非常高。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篇8

正望咨询的此次调查选取了我国经济最发达、网购规模最大、互联网和网购渗透率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30个城市为目标调查地区。在30个城市当中,网购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比全国平均的网购渗透率高20%。服装又成为了增长最快的网购商品类别,在30个城市当中,这一类别的网购规模达到1100亿元,在全国几乎达到了2600多亿元。

老用户网购金额增长

目前,我国网购人数达到2.12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高到41.5%。受传统服装厂商纷纷发力电子商务的影响,我国服装网购继续高速发展,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规模达到2670亿元。调查显示,去年服装网购的市场规模增长了93.5%,这一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哪里呢?

调查报告分析指出,目前新用户的增加对网购金额增长的贡献已经要低于网购平均金额增长所带来的贡献,新用户的增长大概在40%~50%的样子,全国新的网购用户增长了6000万。更大的业务增长来自于网购平均金额的增长,也就是说,老的网购用户通过网络购买更多更高价格的商品,这就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次数,所以老网购用户的增长是去年93.5%的增长率当中贡献最大的。

高收入人群增加

目前,网购消费人群其实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高收入的消费人群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调查显示,收入在6千元以上的收入人群增加了差不多6个百分点,3千元到6千元之间的人群增加了7个百分点,3000元以下的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网购人群的年龄分布:30-39岁、4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在网络上的渗透率有所提高,但其增长只是一个平均增长;30岁以上的网购消费者还只是维持平均增长,而不是超速的增长。这也带来了一个思考:为什么30岁以上的网购消费者不能实现突破性的增长?这中间不仅是消费者有自身的原因,比如说成熟的消费者购物的安全意识比较高、网银开通率比较低、在家使用电脑比较少等。另外还有网络购物环境缺乏引导此类消费者的原因,现在我们各个网络购物平台都青睐于年轻的消费者,对成熟的消费者,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消费者,在网站的界面推广促销手段实际上是有一些歧视的。也就是说,增长缓慢并不表明30岁、40岁以上的消费者不想在网上购物,只是因为购物平台做促销做活动的时候更多的面向年轻的消费者,这是我认为导致成熟年龄段网民在网上消费比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淘宝副总裁乔峰提到过,今年天猫的推广营销政策当中没有再使用促销打折的词汇,用的是时尚品牌多元化,明确提出要做品牌的消费路线,这是很多中高端服装品牌十分期待的。

网民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城乡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网购城乡差距却没有大家想象当中的大。比如说长三角五个网购消费者当中就有一个来自农村,尤其是像杭州、宁波、温州、苏州、无锡、南京这六个长三角城市,住在农村的网购消费者有300万人,去年他们的网购消费金额达到了100多亿元,商品主要还是服装。所以对商家来说,不能忽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农村消费者。

80%消费者重款式

70%至80%的网购消费者注重的是款式而不是品牌,这就是性能差异。

在涉及到“网上购买的服装是否和线下不一样”这一问题时,超过40%的消费者回答,没有区别,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我喜欢就买;另有还有36%的消费者认为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来看是指,网上售卖的是款式新式的服装,而线下售卖的是品质好的服装,这部分消费者在网上买平时穿的服装,在线下买重要场合穿的服装。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在网下我们认为女人给男人买服装多一些,但在网上,男人给女人买服装会更多一些。下面的表格里显示了,平均三个男性消费者当中有一个就是买过女装的,而女性消费者当中买过男装的比例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这中间值得思考的是:男性消费者介入到女性消费者购买女性商品的购物环节中,男性消费者的购物理念、消费观念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女性的购物决策。大家在淘宝上或者是旗舰店里做促销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即使卖的是女装、女鞋,也要关心一下能不能吸引到男性,有可能这些网页是男性在看,或者是男性在完成这些购买决策。

上一篇:眼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