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12:54:07

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体育礼仪教学缺失的现象,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体育礼仪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分析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规律,对照体育礼仪的基本规范,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体育礼仪文化为目的,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礼仪的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礼仪;礼仪教育;对策

一、体育礼仪的相关概述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核心,古代圣贤对于礼仪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如孔子的“和为贵”;孟子的“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以及“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等等,无不突显出礼仪对于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目的在于为全体民众创造出健康、愉悦、和谐以及充满真诚与关爱的社会环境。而对于社会个体来说,则需要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礼仪是指社会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规范及表现其律己敬人的过程,是在体育比赛或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体育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良性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手段,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其实质是礼仪教育在体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与融入,是打破学科界限,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丰富教学功能,适应素质教育理念需求的重要尝试与体验。通过体育礼仪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礼仪知识,掌握礼仪规范,增强文明素养,健全人格特征,使之发展成为讲文明、懂礼貌、识大体、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教师与学生对体育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礼仪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认为它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教育活动来进行,相对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程,体育礼仪的学习更是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高校专门开设体育礼仪课程较少,学校会不定期地开设体育礼仪的短期培训班,一般是在举行大型体育赛事之前开设。在对普通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几乎没有人能完整说出体育礼仪的内涵,学生对体育礼仪教育的了解还简单停留在体育着装、体育观赛礼仪和文明用语等层面上,对体育礼仪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此外,大学体育礼仪教育的开展目的性、指向性比较明显,一般都是在校级运动会之前进行,选取的对象也一般是班级部分同学,采取口头传授的形式进行,时间相对较短,以一天左右时间居多。一般来说,只在学生之间产生短期礼仪教育的警示与影响作用,在其它时间并没有特定针对这一部分进行专门培训。而部分专业体育院校,开设了专门的体育礼仪课程,聘请了专业教师进行教授,效果明显比普通院校好。

三、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礼仪教育的因素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礼仪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还没有开设体育礼仪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公共体育课来说,学校更多的重视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开设的多样性,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从体育专业来说,学校重视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备人才,所以体育礼仪的传授就被学校忽视了。另外,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体育礼仪教育的授课教师,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短期培训班的教师多数是参加过相同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人员,教师专门进修学习体育礼仪的机会较少,多数是教师自己平时相关知识的积累。

我国处在一个观念更新、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塑的特殊时期,加之多元文化的冲击,体育礼仪文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体育礼仪教育还没有形成一种传统与认可,也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在很多赛事和体育活动期间,还存在大量不符合体育礼仪规范的行为与表现,社会环境对学生的礼仪行为会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已经不再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而是被许多功利的动机取代,如为了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称号、入党等目的,刻意地追逐体育成绩的提高、体质健康测试过关、俱乐部活动加分等。

家庭教育的偏失也是导致学生体育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的原因。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是关注高考,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大多家庭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人格的教育与培养,特别是体育知识方面的培养,体育礼仪的相关美德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很难形成。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尊重礼仪规范、不重视礼仪修养、对旁人有不规范的礼x行为,在对体育礼仪教育问题上,还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意识行为,日常行为也缺乏必要的礼仪规范等。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礼仪教育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不应该放到大学课堂中来,觉得体育礼仪教育相对繁重的大学专业课程来说,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

四、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学习体育中所特有的礼仪规范,可充实自我,提升形象,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身在社会体育中的目的和价值。高校应在体育教育中注重体育礼仪的培训,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高校有关部门及体育学院(系、研究所)应自上而下地重视体育礼仪的教育,研究、探讨、传播、践行体育礼仪。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实施部门或单位自身可以建立起体育礼仪活动的基金库;另一方面,要大力研讨和扎实推进体育礼仪活动的教育、实施和督导。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中应该明确纳入体育礼仪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激发其体育礼仪意识。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全面掌握体育礼仪知识,以宽广的体育礼仪知识面向学生传播相关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礼仪规范的形成。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体育礼仪文化的知识外,还可以开展体育礼仪的培训活动,讲解礼仪文化历史及发展,在校园尤其是运动场、操场附近,张贴宣讲体育礼仪知识的海报、图片,增强学生体育礼仪意识,帮助其进一步了解体育礼仪的规范与仪式,日常化学习体育礼仪的行为。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宣讲,我们相信体育礼仪的遵行将日益自觉和普遍,大学校园里的运动时空也将更趋优雅和健康。

高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特殊,属于“半入社会状态”,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根据大学生这一行为心理特点,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氛围,促进大学生体育礼仪素养的提高。社会大众在观看比赛时按规定的时间进场、遵守秩序,对号入座;若身边有外国朋友在场时则应主动让路或指引座位;开赛前奏国歌时则应该起立、肃静,不要谈笑或做其它事情。在赛事进行中,不要随意在看台上来回走动或讲脏话,要不断为双方运动员加油,不喝倒彩或向赛场上扔易拉罐、水果等物。使用的口号、标语应有所节制健康而体现特色,鼓掌应注意有张有弛的节奏。通过良性发展的体育礼仪社会氛围的推动,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知礼节的情境。

大学生人格、性格、思维等虽然基本成熟,但是作为言传身教的大学生的父母,他们对体育以及其他学科课程的态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家庭教育,应该注重的是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父母亲应该改变教育观念,纠正对体育的偏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鑫朋,王锐,李明慧.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118-120.

[2]冉婷.大学生体育礼仪课程内容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148-151.

[3]罗永义,关金永.大学体育中传统体育礼仪教育[J].池州学院学报,2012,26(3):112-115.

上一篇:浅谈"思考.练习"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私营企业法律形态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