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的培养理论研究

时间:2022-10-14 12:23:44

手机媒体的培养理论研究

摘要:我们一直不断研究传播媒介的技术变革和它所给我们带来的社会作用,然而,手机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正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公众社会交往方式,改变着大众传播的模式和传授双方角色定位。手机媒体,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为传播在公共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作着传播学解释,本文将从传播学“培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 手机媒体; 大众传播; 培养理论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媒介为公众营造的媒介环境如何、为公众提供多少的信息量、能起多少公众的共鸣、激起多少的民意都是制约一个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无论在任何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的任何程度都有一个客观不变的媒介意义:媒介即讯息。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1]

手机媒体即是如此。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手机媒体被视作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代媒体”,实现着向大众传播领域不断渗透的媒介新功能。随着手机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从手机短信的一对一发送到一对多群发;从手机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探索,到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实现,手机媒体已经超越其通讯的基本功能具有了传播媒体的特点和传播模式。尽管,最开始的手机,仅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走进人们的视线。

1手机媒体培养理论基础

“培养理论”也称为“培养分析”、“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其基本观点是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而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2]

社会实际是,手机媒体逐渐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逐步显示出其创设“拟态环境”的功力和强势劲头。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亿多个手机主人一年通过拇指了4000亿条信息,单从信息发送量,我们即可看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依靠手机短信与其他社会个体、群体进行沟通。除了手机短信,手机报、各种软件客户终端的不断升级、手机网络的链接和手机自媒体的快捷实用等等,都使公众渴望达到的传播效果得以最快、最方便的实现。公众越来越多的依靠手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信息、观点呈现、自媒体传播等传播活动,那么,公众就越来越多的依靠手机媒体来培养他们的“媒介环境”,在新媒体营造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社会,在原有基础之上一定程度修改社会传播准则,开始在新媒体基础之上制定新的传播规则和模式。

手机媒体本身具有的媒介优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大众传播中所占有的地位。

2手机媒体对培养理论的实践意义

2.1 手机短信的传播及构建功能。手机短信新闻的传播分为两种,第一类的传播类似传统媒体,主要以定制文本信息为主,比如新闻、天气预报等,有重大比赛的时候还可以定制实时战况播报。第二类传播类似交互式,新闻的传播整个过程由所有参与者共同完成。一种媒介要成为大众媒介, 它首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播新闻、提供信息。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功能是它成为新媒体的首要条件, 也是它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目前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功能还远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3]

从这个角度看手机短信也具有传播新闻的传媒功能。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小众传播不断扩大传播范围,最终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不小的影响。新闻传播又多了一条途径,而且是更容易实现的途径。这当然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造成不小的压了。手机传播新闻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及时性是最大优势,它可以由手机持有者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并在第一时间传向外界公众,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中,手机传播的及时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就是手机传播的传者范围不断扩大,这也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具备的优势。

手机通过短信功能,同样起到了培养舆论环境的重要作用。 如上文所说,手机信息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在传播中展现的信息途径成为人们了解外界社会的窗口。所以,其为公众构建的舆论环境也日渐与其他媒体构建的媒介环境融合。所以,只有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之下的媒介变革及新媒体的出现,媒体的构建功能才能被发挥的更加深入,公众眼中的媒介环境才会离现实环境越来越近。

2.2 其他手机客户终端的媒介构建意义。 除了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功能也在构建媒介环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功能的发挥是在三网不断融合的背景前提之下,手机的客户终端不断升级并且不断和互联网接轨,其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也具有了网络所具备的几乎所有功能。那么,手机的媒介潜力绝对是不容小视的力量。“第五媒体”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优势和传播效能,对于媒介环境的构建产生了新的意义。

随着传媒面临的市场逐步“碎片化”,有学者指出,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的实现程度不断深入,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也将渐渐实现融合。利用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手机媒体将迎来新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移动全媒体的优势,以三屏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幅提升。[4]

参考文献

[1]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148页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226页 “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再议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效能》 和立勇 新闻界ISSN1007-2438 2008年第5期, 2008年10月

[4] 匡文波,王权《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 传媒杂志 2010年6月

上一篇:生猪呼吸道\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下一篇:构建科学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保障饮用水安全...